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说说西方经济学

已有 3553 次阅读 2012-7-3 17:3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西方经济学

关于现代经济学,国内有不少人把它奉为类似自然科学式的社会科学。似乎只要遵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从观察入手,从数据入手,甚至从实验入手,如弄一个数学模型出来,来模拟经济运行的态势,那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得出科学的结论。问题在于,这个数学模型是怎么弄出来的?
一般地说,做经济学研究的,如果要做一个数学模型,首先当然是要有大量的统计数据,根据时间序列,或者别的什么序列,然后把这些数据放在一个坐标里,把这些表现出不同数据的点连成一个曲线,再对这条曲线做函数描述。当然,这条曲线不可能完全符合函数的描述,这就需要把这条曲线平滑一下,让它尽可能符合较为简捷的函数关系。如果有的原始数据偏离曲线太远,那就把它屏蔽掉好了。反正最终的结果一定是一条有着明确的、一目了然的函数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一出来,那么,人们就可以顺着曲线的发展方向来预测后面的经济数据或者经济趋势,或者经济前景了。如果后面的发展结果恰好与这条曲线预测得很接近(当然,并没有多少可能是绝对重合的),那这个数学模型就算是很成功的了。如果后面的发展结果与这些曲线预测的相距甚远,那么经济学家仍然会振振有词地说,那是因为出现了什么样的偶然因素,导致曲线没有按照预先描述的方向发展云云。反正不管怎么说,不管这种数学描述是不是与客观实际相吻合,做出这些数学模型的经济学家都是占理的。
另外,不管客观经济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一定会有某一派的经济学家站出来说,这一形势变化符合什么样的理论推断,并且对原来的什么理论提出了挑战。可是如果经济形势的发展结果万一不符合这一派经济学家的论断时,另一派经济学家也会站出来说,前一派的理论就是胡说八道,根本没有根据。双方争来吵去,其实永远都得不出结论来。反正谁都有理,可是谁也不对现实中发生的变化承担责任。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争吵了几十年,到现在也争不出个是非来。如果要让我看,他们都有片面性,而且这些片面性还都不小。至少对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他们两家谁都没有事先看到,事后也都拿不出什么招数来解决这一大摊子烂问题。
国内有人说,西方经济学的这种所谓貌似科学的数学方法,其实只有统计学的意义,并没有真正理论性的意义。他们拿到了一大堆数据,把这些数据点连成曲线,顶多是一种统计学的描述,至于是否就一定会沿着这个趋势继续发展,根本就是一件很不靠谱的事。但是他们的嘴是死硬的,从来不肯认为自己有什么不占理的地方。所以有人调侃说,如果有五个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要对某个经济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那么他们至少会拿出12套方案来。这就是说,解决同一个问题,每个人拿出的方案都不止两个。
这倒不是说西方经济学一无是处,有些东西也还是值得借鉴的。但是千万不要迷信他们说的那种自诩为与自然科学相近的那种科学属性,在这方面,他们实在是有点夸张了。在马克思那个时代,没有所谓纯经济学,所有的涉及经济的基本研究理论,都是政治经济学。只是到了20世纪初,西方有人不喜欢政治这两个字,于是擅自把政治经济学的前缀——政治二字给取消了。这样一来,似乎他们的经济学就与政治无关了,就成了纯粹的与意识形态不相干的纯科学的东西了。这无疑是在自欺欺人。
经济学,包括西方经济学,都是意识形态极强的学科,所谓意识形态,在这里的意思就是反映了一定的阶级利益、阶级属性和阶级意志的学科。国内有些到西方学过一点新自由主义理论的人,极力推崇西方经济学,推崇新自由主义。倒是有些国内的老一代经济学家,研究过几十年的西方经济学,当然他们不止研究某一种学派,而且涉足的较为全面,这一代人,大多数都对西方经济学持批判态度,而且他们的批判都是在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来分析和批判现代西方经济领域的现实问题。如吴易风、胡代光、高鸿业等学者。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在西方的大学里很时髦,但是在西方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上,却丝毫吃不开。但是西方大国却把新自由主义理论这一套大肆向苏联和中国推销。所谓在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搞的休克疗法,以及在中国搞什么“国退民进”,都是新自由主义信奉者出的高招。俄罗斯是被整残了,中国差一点被整残,后来咱们的领导似乎明白了一点,没再上他们的当。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高等学校的经济学专业,很多老师一上来就公开宣传西方经济学如何优越,直接诋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这根本就不是背地里做的事,而是公开做的事。我们的学生,受这样的影响,思想基本就被搞乱了。结果在面临国际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回事,根本就是无所措手足。当然不光学生如此,他们的先生也同样如此。过去大肆鼓吹西方经济和西方经济学的人们,在全球金融风暴面前基本都傻了眼,说他们噤若寒蝉也毫不为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588569.html

上一篇:历史这门学科
下一篇:把人当作人来培养
收藏 IP: 1.203.24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04: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