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会议要成果不要排场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众所周知,学术会议是学术共同体成员交流科学思想,科技成果,结识同行,“切磋技艺”的重要场所,这本该是一种相对纯洁的没有功利色彩的学术活动。然而,在我国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国内某些单位主办的学术会议逐渐忘了初心,变了味,变成了这些主办单位做秀的阵地。这些主办单位并不在意学术会议展示成果水平这个基本功能,而是刻意利用这个机会展示他们的人脉关系,营造小圈子。
最近一位教授给我发来他们将于近期在我国中部一个城市举办一个学术论坛的第二号通知。论坛简介及安排旗帜鲜明地列出了出席会议的多位“头面人物”,并一一介绍每个人的光辉业绩和头衔。这个论坛组织者在通过微信告知参会人员时“庄严宣告”我们这个会议邀请到了多少个头顶荣誉称号的“大牛”。这种做法在我国学术界已经屡见不鲜。这类学术荣誉获得者主要涉及具有我国特色的两类人员:各种级别(以国家级为主)学术称号获得者以及学术头衔与行政职务兼备者(以大学和院所领导为主,俗称双肩挑)。毋容置疑,这些“牛人”中的大多数人在他们获得这些国家荣誉称号时应该有一些拿得出手的成果。然而,这些牛人尤其是那些“双肩挑”领导们由于平日里行政工作缠身,身不由己,不得不逐渐远离学术一线。有的这类学者还有自知之明,例如有的大学校长公开声明,任期内不带研究生,不做科学研究,不主持科研项目,全心全意服务全校师生员工,为同行们做出了表率。
在我国学术界,已经形成了一种不良习俗,看一个学术会议水平似乎主要看出席会议的头面人物,俗称规格,主要是他们的学术头衔和行政头衔,这是典型的讲排场。这类会议主办单位不去认真调研目前在学术一线而且成果突出也许尚未获得重要学术称号学者,并真诚邀请他们出席会议做特邀报告。这类会议的主办人员不太关注会议报告者能给大家提供的成果信息,而是依赖一些早已经离开学术一线的学术荣誉称号获得者或高级别行政领导装门面,这属于学术会议的行政化特色,让非学术色彩充斥学术会议,它必将严重影响我国科学技术的良性发展。
某些长期担任院所领导已经不太可能处在科学研究一线,繁重行政工作使他们欲罢不能。为什么不能让这些领导团队中真正做出贡献的中青年学者报告团队成果?我相信那些渴望从学术会议上获得收获的学者,尤其是广大务实的青年学者一定希望从这些一线研究人员的报告中获取研究进展,为自己的学术发展提供帮助。然而,会议的主办方恐怕会不乐意,因为,在这些会议主办单位的心理,将头面人出席会议作为会议“档次”“规格”主要依据,他们只要面子,不要“里子”,为此,需要请一些已经退出科研一线的“大专家”点缀。这种风气长此以往下去将极大挫伤那些真学者出席学术会议的积极性,导致我们脆弱的学术生态雪上加霜。
一个学术会议过度渲染某些出席者的头衔,这似乎在国际学术界并不多见,至少在我出席的国际会议时没有发现这种情况,会议出席者通信录只会介绍出席者所在机构名称或从事专业研究方向。一位德高望重老先生对我说,他很反对学术会议上出现各级官员的现象。学术会议只有规模,专业性质差别,以我所在地球物理学科为例,规模最大的当属每年基本固定时间(12月初)固定地点(旧金山)的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秋季会议,一般规模可达数万人,其规模往往超过四年一次的国际地质大会。最小的当属一些学者团队自己根据需求召开的小型研讨会,例如Workshop,其实这类专业同行小型学术研讨会是最务实的学术交流形式。至于我们相关部门,尤其是科技教育财政部门相关领导出席某些学术会议,了解学术界的需求,以便更有针对性支持扶植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是值得倡导的另外话题。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3: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