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s32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qs321

博文

人才的科学传承是学科健康发展的保证 精选

已有 9754 次阅读 2021-12-20 08:02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人才的科学传承是学科健康发展的保证

—回顾我校地球物理学科师资传承的光辉历程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近日两件事情引起我对“大学学科人才传承”话题的认识。第一是教育部发布《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1年度)名单》,我校地球物理学入选。我作为学校南迁武汉后参与创建“固体地球物理学”学科的教师之一和“固体地球物理教研室(后来称为系)”的首任主任喜悦心情不言而喻。由于“应用地球物理”(即以前的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已经归入属于工学的“勘查技术与工程”,因此,“地球物理学”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对于学校学科发展意义重大。这一结果虽然有点姗姗来迟,但终究名至实归,它是学校地球物理学科师生员工一代一代薪火相传成果的见证。第二是陈晦鸣老师给我发来三张珍贵照片。照片记录了我们地球物理勘探系的部分老师于1988年纪念我们系的创始人之一,国际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顾功叙先生80华诞时的合影。合影照片中还有系的主要创始人傅承义先生、翁文波先生、秦馨菱先生和曾融生先生。

史料记载,创建于1952年的北京地质学院是由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西南交通大学)相关系科(地质矿产和数学物理电工电子等)师资组成。经过70年一代一代师生员工的艰苦奋斗,目前已经实现“地球科学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征程中,学校将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在“美丽中国 宜居地球”建设中建功立业。迄今为止,学校已经培养了数十位两院院士、国家领导人和大量服务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技人才,成就辉煌。

求学与任教的地球物理勘探系属于学校创建时的三个系之一(矿产地质及勘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地球物理探矿—《励精图治五十秋-中国地质大学简史,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大学没有地球物理学科,为此,国家决定在新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建立地球物理探矿专业,为国家矿产资源勘查培养科技专门人才。由于地球物理探矿方法技术主要基于物理学原理与应用数学和地质矿产交叉产生的新学科并应用于地质找矿与工程勘查。因此,地球物理探矿系的专业教师主要由物理与数学学科以及少量电工电子(涉及地球物理探矿仪器)师资组成,其中数学学科隶属于基础科部(现在的数理学院)。

创建北京地质学院地球物理探矿系的专业师资主要来自两部分:一是来自我国科学院及相关系统,以顾功叙、傅承义、秦馨菱、翁文波、曾融生为代表的我国顶尖地球物理学家。他们都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国内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名牌大学的物理系本科毕业,有的在欧美完成硕士博士学位后回国报效国家。例如顾功叙先生1929年在上海大同大学(民国时期著名的私立大学)物理系毕业,1936年硕士毕业于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地球物理勘探专业。他是我国第一位系统掌握地球物理勘探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学者。1953年顾功叙参加北京地质学院地球物理勘探系的建立,1950年加入九三学社,1955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1986年我在西安参加第二届勘探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期间亲眼目睹了顾先生的尊容。傅承义先生1933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1944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球物理学博士学位,1953年担任北京地质学院地球物理探矿教研室主任,并在北京地质学院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地球物理教研室,1957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秦馨菱先生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57年兼任北京地质学院石油物探教研室主任,1980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翁文波先生1934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1939年获得英国伦敦帝国大学博士学位,国际著名石油地球物理学家,曾经担任北京地质学院石油物探课程主讲教师,1980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曾融生先生194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理系,1953—1954年,协助傅承义先生创办北京地质学院地球物理勘探教研室,主要负责实验室建设工作,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另一部分师资直接来自北京大学(涉及燕京大学和辅仁大学)物理系,例如创始系主任薛琴舫先生,他创立了我国地球物理学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场论”。副主任谭承泽先生1944年毕业于辅仁大学物理系留校任北京大学物理系讲师,后来长期担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地球物理勘探系主任。还有来自燕京大学物理系的刘本巽先生和电机系的朱锡爵先生以及刚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的1980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的刘光鼎先生等以及来自清华大学数学系的蓝仲雄先生,他是学校数学教研室第一任主任,也是我的数学课程主讲教师之一(刘庆生,感恩学术路上多位前辈师长,2018年8月10日科学网)。此外,还有一些来自前苏联援助的地球物理勘探专家。这些创始教师形成了北京地质学院地球物理勘探系星光灿烂的第一代教师。   

第一代教师创建了我国地球物理勘探专业,填补了我国这一学科的空白。1953年入学的罗延钟教授回忆:“当年傅承义是我们的‘磁法勘探’课程主讲教师;秦馨菱是我们的‘放射性勘探’课程主讲教师;曾融生是物探系电法实验室主任;顾功叙和翁文波分别给我们的‘物探方法应用’课程(具体课程名称记不得了)讲授‘金属矿物探’和‘石油物探’”。这些第一代著名学者在北京地质学院地球物理探矿系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地球物理勘探专业人才,为我国地球物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例如纪念顾功叙先生80华诞合影中属于第二代的蔡柏林、李金铭、周国藩、吴广耀,黄智辉、杨旭、陈晦鸣以及许云、管志宁、熊维刚、陈乐寿、赵静萱、黄延祜、罗延钟等老师。地球物理勘探系的师生一代一代发扬光大薪火相传,创造了当今学科发展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辉煌,并以博大的家国天下胸怀为全国各地输送人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第三、第四代等后辈校友遍布全国各地,除了大量在国家国民经济主战场辛勤劳作的校友和在本校本院任教校友外,我们的校友几乎遍布我国拥有地球物理学科甚至跨学科任教的国内多所大学,例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以及相关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以及在国外工作和大学任教的校友。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目前已经更名为“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正以海纳百川的情怀迎接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台湾地区)中青年一代的地球物理学科教师,他们精诚团结正在为学校早日建成“地球科学世界一流,多学科发展大学目标”征程中为我国地球物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及科技创新努力奋斗,以辉煌业绩迎接2022年学校和学院70周年华诞。  

部分人物资料来自百度百科,感谢学校文博部帅斌同志及相关老师提供的史料。

2021年12月20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3617-1317308.html

上一篇:教授的品德与修养
下一篇:我与李四光学院的科教情缘
收藏 IP: 59.174.1.*| 热度|

24 武夷山 吕建华 曾杰 徐义贤 李务伦 李毅伟 邝宏达 周忠浩 史晓雷 王启云 陈波 朱朝东 王磊 黄永义 杨立坚 张晓良 徐长庆 彭真明 胡泽春 张俊鹏 杨顺楷 郑永军 孟浩 唐小卿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7 16: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