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蚀变闪长玢岩:
闪长玢岩脉的边部或全部强烈蚀变时,
则形成蚀变岩石,
呈
脉状及带状分布。蚀变矿物有石英、绿泥石、黄铁矿。石英呈团块状、云朵状、
细脉状及网脉状;
绿泥石呈微细粒状;
黄铁矿呈浸染状及细脉状分布。
蚀变岩中
局部保留原闪长玢岩的结构构造及矿物成分。
该类蚀变岩石常形成厚大的脉状矿
体,
蚀变闪长玢岩-中酸性斑岩体在发生黄铁绢英岩化-必看
蚀变闪长玢岩:闪长玢岩脉的边部或全部强烈蚀变时,则形成蚀变岩石,呈脉状及带状分布。蚀变矿物有石英、绿泥石、黄铁矿。石英呈团块状、云朵状、细脉状及网脉状;绿泥石呈微细粒状;黄铁矿呈浸染状及细脉状分布。蚀变岩中局部保留原闪长玢岩的结构构造及矿物成分。该类蚀变岩石常形成厚大的脉状矿体。
黄铁绢英岩化的原岩一般是中-酸性的,以斜长石为主要矿物成分的玢岩。如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闪长玢岩。
野马泉金矿位于新疆准噶尔野马泉断块内,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志留系的浅变质舍碳碎屑岩类。矿体产在破碎蚀变的闪长玢岩脉及其边侧的片理化围岩中,与成矿有关的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和毒砂-黄铁矿化。稀土元素、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等研究表明,野马泉金矿的形成与闪长质岩浆作用密切相关。
闪长玢岩收敛交汇处,又是矿液运移通道,应是重点找矿靶位。
成矿期(或成矿前)脉岩:主要为闪长玢岩,走向北西310°--320°或近东西290°两组,倾向南西,倾角75°--85°或40°-65°。闪长玢岩平面分布特征呈脉状,北西散开南东收敛。
闪长玢岩:地表比较发育,受断裂构造控制,一般长200—800米,宽5—20米,脉体中间为斑状结构,边部为细粒或隐晶质结构。主要矿物组合:角闪石、斜长石及少量浸染状黄铁矿。其中分布于矿区中部的闪长玢岩脉纵贯矿区南北。该组闪长玢岩脉控制了矿区的1#、2#、3#、4#金矿体的展布方向及赋存空间,金矿体常产出于闪长玢岩上下盘附近,当闪长玢蚀变时则形成厚大的工业矿体。
4、构造特征 褶皱构造是主体,在矿区及其外围比较发育,但受长期多次构造活动破坏面貌皆非,大致判断矿区所处的构造是NEE向倒转的复式背斜构造,大营子组上下岩段发生倒转。同时背斜倒转翼为一系列不同产状的次级褶皱,其褶皱的轴部是构造软弱带,它受后期成矿热液作用,产生蚀变矿化,金矿化富集形成金矿体,Ⅰ号矿化带主要矿体恰处于轴部转折端附近(图2)。
1、黄铁绢英岩概述
黄铁绢英岩是主要由绢云母(约50%)、石英(约30%)以及黄铁矿(>5%)等矿物组成的浅色蚀变岩。
它主要产于中-酸性浅成或超浅成的斑岩小侵入体的边缘相中。
黄铁绢英岩化的原岩一般是中-酸性的,以斜长石为主要矿物成分的玢岩。如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闪长玢岩。
当小侵入体的外接触是凝灰岩以及千枚岩、板岩、泥岩、粉砂岩时,这种外接触带也可能发生绢英岩化。
黄铁绢英岩化的蚀变温度在100-400℃之间,多在200℃左右。
2、蚀变过程中的岩性变化
中酸性斑岩体在发生黄铁绢英岩化过程中,一般是基质先被蚀变,斑晶后被蚀变。
基质中的隐晶质和玻璃质首先被蚀变为绢云母、石英、黄铁矿、碳酸盐以及绿泥石集合体。然后基质中的斜长石变为绢云母和石英。
斑晶中首先蚀变的是暗色矿物斑晶。普通角闪石和黑云母斑晶蚀变成绢云母,黄铁矿以及铁白云石、绿泥石,金红石等。斜长石斑晶变为绢云母和石英的集合体。
一般,黄铁绢英岩的主要成分,绢云母(约50%),石英(约30%),黄铁矿(约10%),以及铁白云石(约5%),此外还有绿泥石,钠长石等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7: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