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欣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by0310

博文

金矿地质编录岩石描述必看(精华)

已有 18896 次阅读 2016-5-13 16:37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金矿地质编录岩石描述必看(精华)

  • 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岩导矿构造,次级断裂为控矿构造。

  • 金矿化带内通常有数条平行矿体。矿体与矿化带、矿化带与围岩呈渐变过渡,唯石英脉型与围岩界线清楚


  • 金矿体赋存在碎裂岩化、硅化、黄铁矿化构造角砾带、褐铁矿化斜长角闪片麻岩、硅化斜长角闪片麻岩、黄铁矿化硅化碎裂岩、黄铁矿化、硅化糜棱岩、绢英岩、使石英脉。

  • 矿体易赋存在多种蚀变叠加部位。如黄铁矿化、硅化、碎裂状斜长角闪质绢英岩。黄铁矿化、绢英岩化碎裂岩;黄铁绢英岩化糜棱岩
    ;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

一、岩石描述一般顺序

1、岩石特征+蚀变特征

岩石特征包含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首先应该确定岩石中主要矿物的相对含量,然后分别描述它们的名称、颗粒大小和特征,包括颜色、晶形、光泽、透明度等。

1、颜色(细粒闪长岩,脉岩,一般为灰黑色;绢英岩一般为浅灰-灰白色;硅化一般为浅灰白;暗色矿物蚀变一般为灰白色或灰绿色,角闪石和黑云母蚀变成绿泥石、绢云母等等)


2、结构

  1. 斜长角闪岩一般柱粒状变晶结构;

  2. 云母片岩多数为鳞片变晶结构,其片状矿物做定向排列;

  3. 石榴子石云母片岩一般为斑状变晶结构;

  4. 斜长角闪片麻岩多数为粒状变晶结构或粒状鳞片变晶结构。

  5. 碎裂岩的碎裂结构;

  6. 糜棱岩多数为糜棱结构

  7. 绢英岩为细粒变晶结构


(如:云母片麻岩一般为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绢英岩为细粒变晶结构;斜长角闪岩为细柱粒变晶结构;闪长玢岩,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结构或微粒结构或基质为半自形粒状结构;石榴石二云母片岩,斑状变晶结构,基质粒状鳞片变晶结构变斑晶为石榴石,呈褐红色,自形等轴粒状或略呈球状,大小3-6mm;云母片岩,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二云母片岩,云母含量达60%以上,主要为鳞片变晶结构;碎裂岩的碎裂结构;糜棱岩多数为糜棱结构

  1. 闪长岩:石英<5%,含量斜长石>角闪石,暗色矿物含量<30%

  变晶结构:粒度>3mm粗粒;1-3mm中粒;<1mm细粒。


2、构造,一般为块状构造。一般为块状构造。层状、片状构造、板状构造、条带状构造


3、矿物成分(斑岩、玢岩先描述斑晶,如 闪长玢岩,灰绿色,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结构或微粒结构或基质为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含量约30%,主要有斜长石斑晶,2-3mm,半自形板状,约占40%;角闪石斑晶,2-3mm,半自形长柱状,约占30%;石英斑晶,1-2mm,他形粒状,约占20%。基质约占70%,为斜长石、角闪石。

石英,肉眼能轻易直观地确定出石英,即拿起手标本就能看到石英,石英含量>20%。

    • 闪长岩:石英<5%,含量斜长石>角闪石,暗色矿物含量<30%;石英闪长岩:5%-20%石英;

    花岗斑岩,灰白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约20%,斑晶成分主要是长石和石英,自形-半自形细粒长石约占70%,自形-半自形细粒石英约占20%、极少量黑云母;基质约占80%,基质和斑晶成分相同,基质为成分相似的隐晶质矿物,块状构造,暗色矿物含量小于15%

    花岗岩,石英>20%,长石约60%;暗色矿物约10%,钾长石>斜长石

    石榴石二云母片岩,斑状变晶结构,基质粒状鳞片变晶结构,变斑晶为石榴石,呈褐红色,自形等轴粒状或略呈球状,大小3-6mm

    云母片岩,石英和长石含量约70%(长石含量<25%),片状矿物约30%

    斜长角闪岩,暗色矿物含量>50%(角闪石>40%),斜长石>15%,主要成分为角闪石、斜长石等

    云母片岩新鲜面灰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和长石含量70%(长石含量<25%),粒径0.5mm;云母为黑云母和白云母,均呈鳞片状,定向排列形成片理,但已强烈柔皱,含量30%,粒径<1.0mm,少量1-3mm。

    云母片岩,石英和长石含量约70%(长石含量<25%),片状矿物约30%

    糜棱岩化斜长角闪岩,灰黑色,碎屑糜棱化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角闪石(50%)斜长石(45%),少量磁铁矿(5%),矿物碎屑略有定向。

    斜长角闪岩,暗色矿物含量>50%(角闪石>40%),斜长石>15%,主要成分为角闪石、斜长石等

    糜棱岩化硅化云母片岩,糜棱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中含少量石墨,石墨污手,沿糜棱片理发育少量细脉状黄铁矿。

    片麻岩是一种变质岩,而且变质程度深,具有片麻状构造条带状构造,有鳞片粒状变晶,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其中长石和石英含量大于50%,长石多于石英。

    片麻岩(长石>石英,且长石+石英大于50%)

4、以及特殊矿化蚀变;

  • 立方体黄铁矿能见到平行细密晶形条纹



  • 次生变化:岩浆岩固结后,受到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地表风化作用;往往使岩石中的矿物全部或部分受到次生变化,若变化较强,就应描述它。如橄榄石、辉石易变为蛇纹石,角闪石、黑云母常变成绿泥石,而长石则变成绢云母、高岭石

  • 橄榄石、辉石易变为蛇纹石

  • 角闪石、黑云母常变成绿泥石

  • 长石则变成绢云母、高岭石

  • 网脉状蚀变矿化沿着脆性密集解理带穿插形成矿脉

  • 蚀变带中的烟灰色石英脉,往往是蚀变带中金矿含量非常高的,要重点记录描述。

  • 如石榴子石半自形粒状,大小1-3mm,部分3-5mm,星散状,被绿泥石及绢云母交代。岩石淋滤作用明显,表面因褐铁矿化呈黄褐色,界面清晰平直。

  • 见绿泥石化,高岭土化。高岭土化自中心向两侧逐渐减弱

  • 带内岩石破碎,有一个分支小构造,岩石蚀变严重,褐铁矿化强烈,沿裂隙发育碳酸盐细脉,局部硅化强烈,呈透镜状、团块状

  • 暗色矿物经蚀变减少,岩石灰白色。

  • 裂隙面见碳酸盐化成面状分布在裂隙中。

  • 沿糜棱片理发育少量细脉状黄铁矿。

  • 黄铁矿,浅黄色,自形粒状构造,星散状分布,含量约15%

  • 以裂隙周边蚀变程度最强,向两端呈渐变过渡,蚀变逐渐减弱。

  • 糜棱岩化硅化云母片岩,糜棱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中含少量石墨,石墨污手,沿糜棱片理发育少量细脉状黄铁矿。

  • 团块状石英发育少量裂隙可见溶蚀孔洞。

  • 深兰黑色,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具滑感,污手,已鉴定为隐晶质石墨

  • 角闪石和黑云母蚀变成绿泥石、绢云母等等

  • 绿帘石往往由早期矽卡岩矿物如石榴子石,符山石等转变而成

  • 石榴子石当热液蚀变,可转变成绿泥石、绿帘石、绢云母、褐铁矿

  • 辉石常蚀变成绿泥石、角闪石和碳酸盐类矿物,所以辉绿岩因绿泥石的颜色而整体呈灰绿色

  • 角闪石和黑云母蚀变成绿泥石、绢云母.

  • 在蚀变过程中,长石分解为绢云母和石英,暗色矿物为黄铁矿等所交代

  • 煌斑岩很容易被风化和分解,变成碳酸盐、绿泥石、蛇纹石和褐铁矿

断层泥-膏泥状

断层角砾岩,角砾主要为长石和石英,黄铁矿沿裂隙及角砾边缘发育。

首先应关注硅化带、石英脉、次生石英岩。这是因为金矿化均与硅化关系密切,可以说无硅不成金

再次关注断裂构造带,特别是韧性剪切带。金矿化无一不与断裂有关,可以说无构不成金。尤其是要关注超糜棱岩、糜棱岩、微砂糖状似石英岩、滑石菱镁片岩,它们往往是富金矿体所在。

第三要注意铁帽、褐红色、褐黄色残坡积物及碳酸盐的溶沟溶槽堆积物的含金性查定

玲珑金矿田内大量岩脉形成在不同的时期, 不同时期的岩脉在形成过程中都会造成一定的蚀变或矿化现象。----脉岩上下取样分析

矿田内脉岩发育且种类繁多,主要有

  • 酸性脉岩(花岗斑岩、花岗细晶岩等)、

  • 中性脉岩(黑云母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细粒闪长岩细晶闪长玢岩、正长闪长岩等)、

  • 基性脉岩(辉绿岩、辉绿玢岩、角闪辉绿岩等)、

    煌斑岩类(云斜煌斑岩、闪斜煌斑岩、黑云闪斜煌斑岩等)。

  • 从破碎蚀变带边部到中心断面附近,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逐渐增强。

  • 闪长玢岩岩脉,?-?米,闪长玢岩发生强烈绢英岩化蚀变,颜色为灰白色,为绢英岩化闪长玢岩;?-?米,为未蚀变闪长玢岩。

    9.脉岩与围岩接触界面,接触界面是否清晰,是否平直;

    10.如果是脉岩,上下轴夹角;是否有蚀变,蚀变是否均匀;是否是突变,还是渐变蚀变;蚀变上下取样。


5、裂缝发育充填情况,充填物大小晶形,宽度。。。

如:岩石破裂明显,网脉状裂隙发育,裂缝宽窄不一,沿裂隙发育有方解石,石英

石英细脉穿插发育。

裂隙见少量星散状(零星)细粒他形黄铁矿,个别为黄铁矿化集合体。

裂隙面见擦痕摩擦镜面。

黄铁矿在裂隙中呈断续条带发育。靠近上覆闪长玢岩处黄铁矿含量较多,向下黄铁矿含量呈递减趋势。

岩石裂隙中发育少量星斑状黄铁矿集合体。

脉岩相互交切、脉岩转折及脉岩碎裂的地段,往往是一个应力集中的地方。伴随着应力的释放,经常伴随有金的矿化富集。


6、碎裂情况,碎裂位置,长度,碎块大小,内部充填情况。

如碎裂岩描述,浅灰白色,碎裂结构,块状构造。碎斑较小,粒径1-5mm,集中在2mm,大部分已破碎为碎粒、碎粉,碎基约60%-70%,颗粒趋于均一。

碎斑成分主要为团块状白色石英,长石发生钾长石化,夹少量黄铁矿,呈星斑状分布。


7、脉岩接触面轴夹角?°。

如与下伏斜长角闪岩接触面轴夹角约40°(顺片麻理条带)(切片麻理条带)。47中1.1-1.5可见宽约40cm烟灰色石英脉顺片麻理侵入,内部可见星斑状黄铁矿。

片麻岩,主要是顺条带?还是切条带?----一定要标注清楚


  • 8、是否具有磁性

  • 9、接触关系:

    渐变接触,无明显界限。上下接触面不清晰。

  • 断层接触:侵入体与围岩之间呈断层关系,在接触带上有断裂现象,如擦痕、碎裂岩甚至糜棱岩带等。


1、     花岗斑岩,灰白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约20%,斑晶成分主要是长石和石英,自形-半自形细粒长石约占50%,自形-半自形细粒石英约占40%、极少量黑云母;基质约占80%,基质和斑晶成分相同,基质为成分相似的隐晶质矿物,块状构造,暗色矿物含量小于15%

2、 闪长玢岩,灰绿色,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结构或微粒结构或基质为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含量约30%,主要有斜长石斑晶,2-3mm,半自形板状,约占40%;角闪石斑晶,2-3mm,半自形长柱状,约占30%;石英斑晶,1-2mm,他形粒状,约占20%。基质约占70%,为斜长石、角闪石。)

3、   云母片岩新鲜面灰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和长石含量70%(长石含量<25%),粒径0.5mm;黑云母、白云母,含量30%,粒径<1.0mm,少量1-3mm。

4、     石榴石二云母片岩,暗灰色。斑状变晶结构,基质粒状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变斑晶石榴石,呈褐红色,自形等轴粒状或略呈球状,大小3-6mm,断口上油脂光泽,外围有一暗化边,含量约15%。基质主要由云母和石英构成。云母为黑云母和白云母,均呈鳞片状,定向排列形成片理,但已强烈柔皱,两种云母含量相当,总含量约65%。石英浅灰色,粒状,大小约0.5mm左右,油脂光泽,顺片理方向分布,不太均匀,含量约20%。

5、斜长角闪岩,新鲜面灰黑色,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角闪石棕绿色,半自形,解理发育,粒径2-3mm,含量约70%,斜长石,他形,粒径1-2mm,含量约30%。表面可见少量细小的白云母。

6、含金蚀变碎裂岩,灰白色,灰绿色,碎裂结构,细粒变晶结构,浸染状,细脉浸染状构造,位于主破碎带下盘接近主断裂面区域,主要由绢云母、绿泥石、石英等组成,含少量细粒黄铁矿,黄铁矿含量一般在1-3%,呈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发育,蚀变原岩为郭家岭钾长花岗岩,破碎蚀变后原岩结构已完全消失,偶尔可以见到少量未蚀变完全的钾长石或石英颗粒。

7、糜棱岩,新鲜面灰色,糜棱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英质矿物及碎粉状暗色矿物,应力作用使矿物集合体呈定向排列。眼球状碎斑一般小于5mm,碎基含量大于碎斑。

8、碎裂岩,灰绿色,碎裂结构,块状构造。

9、灰绿色中粒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灰绿色,中粒鳞片柱状变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为斜长石(40%)、石英(30%)-肉眼很容易确认,角闪石(25%)、黑云母(5%)。

10、灰白色细粒云英岩,灰白色,中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石英(60%)和云母(40%),零件少量星点状细粒他形黄铁矿集合体。石英,烟灰色,粒状,硬度大于小刀,无解理,贝壳状断口,油脂光泽;白云母为无色,鳞片状,极完全解理,片度0.5-1mm.

  • 片麻岩(长石>石英,且长石+石英大于50%)定向构造,片麻岩有定向片理构造,片麻岩粒度比变粒岩粗大。

  • 变粒岩(长英质大于75%;长石>25%);变粒岩一般粒度比片麻岩细小,变粒岩粒度增大时,可过渡为片麻岩变粒岩可能无片麻状构造或者片麻状构造不明显。




一、肉眼

  • 石英,肉眼能轻易直观地确定出石英,即拿起手标本就能看到石英,石英含量>20%。

  • 需要仔细找寻才能确定石英,即拿起手标本需要仔细观察才能找到石英,石英含量10-20%。


二、使用放大镜(肉眼难以确定的前提下)

  • 确定有石英,5-10%

  • 分辨不出石英含量<5%





动力变质岩颜色-动力色

  1. 多为钾长石化

  2. 绿为侵入体中暗色矿物绿帘石化和绿泥石化

  3. 多为析出的铁因褐铁矿化所致;

  4. 为长石的高岭土化钠长石化硅化有一些也是白色的

    • 牌号高的斜长石(钙长石、倍长石等)也可以蚀变成绿帘石化和绢云母化。(牌号高)钙长石-倍长石-拉长石-中长石-更长石-钠长石

    • 牌号低(更长石、钠长石等)的斜长石易高岭石化而呈白色。

  5. 是动力变质岩中裂隙内含物质填充。


(3)变质岩中所特有,只有在变质岩中才大量出现的矿物:

低级变质矿物:绢云母、绿泥石、蛇纹石、红柱石、滑石等;

中级变质矿物:云母、硬绿泥石、透闪石、阳起石、绿帘石、蓝晶石;

中—高级变质矿物:石榴石、透辉石、斜长石;

高级变质矿物:矽线石、紫苏辉石等。


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首先应该确定岩石中主要矿物的相对含量,然后分别描述它们的名称、颗粒大小和特征,包括颜色、晶形、光泽、透明度等。

  • 次生变化:岩浆岩固结后,受到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地表风化作用;往往使岩石中的矿物全部或部分受到次生变化,若变化较强,就应描述它。如橄榄石、辉石易变为蛇纹石,角闪石、黑云母常变成绿泥石,而长石则变成绢云母、高岭石等。

斑状变晶结构:变质过程中由于结晶能力的差异,形成颗粒较大,自形程度较高的变斑晶,如石榴子石、红柱石、蓝晶石等.其基质的结构各异,从变余结构到粒状变晶结构等。若同时具有几种结构特征,则需指出它们间的相互关系,并加以综合,如岩石按颗粒的相对大小而言是斑状变晶结构,但基质部分为鳞片状矿物组成,岩石总的结构应该写成“具鳞片变晶基质的斑状变晶结构” 。

  • 方解石(CaCO3) 常发育成单晶,或晶簇、粒状、块状、纤维状及钟乳状等集合体。纯净的方解石无色透明。因杂质渗入而常呈白、灰、黄、浅红(含Co、Mn)、绿(含Cu)、蓝(含Cu)等色。玻璃光泽。硬度3。解理好。易沿解理面分裂成为菱面体。相对密度2.72。遇冷稀盐酸强烈起泡。



3、断层接触:侵入体与围岩之间呈断层关系,在接触带上有断裂现象,如擦痕、碎裂岩甚至糜棱岩带等。


  • 牌号斜长石(钙长石、倍长石等)也可以蚀变成绿帘石化绢云母化。(牌号高)钙长石-倍长石-拉长石-中长石-更长石-钠长石

  • 牌号(更长石、钠长石等)的斜长石易高岭石化而呈白色。

  • 钾长石易发生高岭土化绢云母化

(1)角闪石和黑云母、牌号高的斜长石、钾长石易蚀变成绢云母。

(2)十字石、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蚀变成绿泥石

(3)普通角闪石、牌号高的斜长石(钙长石、倍长石),易绿帘石化


  1. 绿帘石往往由早期矽卡岩矿物如石榴子石,符山石等转变而成牌号斜长石(钙长石、倍长石等)也可以蚀变成绿帘石化

  2. 石榴子石当热液蚀变,可转变成绿泥石、绿帘石、绢云母、褐铁矿

  3. 辉石常蚀变成绿泥石、角闪石和碳酸盐类矿物,所以辉绿岩因绿泥石的颜色而整体呈灰绿色

  4. 角闪石和黑云母蚀变成绿泥石、绢云母.

  5. 在火成岩中,绿泥石多是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蚀变的产物。火成岩中的镁铁矿物如黑云母、角闪石、辉石等在低温热水作用下易形成绿泥石。绿泥石,亦称碧石。

  6. 在蚀变过程中,长石分解为绢云母和石英,暗色矿物为黄铁矿等所交代

  7. 煌斑岩很容易被风化和分解,变成碳酸盐、绿泥石、蛇纹石和褐铁矿

9、绢云母,长石分解为绢云母和石英,牌号高的斜长石(钙长石、倍长石)易绢云母化;钾长石易绢云母化。角闪石和黑云母蚀变成绿泥石、绢云母

  • 牌号斜长石(钙长石、倍长石等)也可以蚀变成绿帘石化绢云母化。(牌号高)钙长石-倍长石-拉长石-中长石-更长石-钠长石

  • 牌号(更长石、钠长石等)的斜长石易高岭石化而呈白色。

  • 钾长石易发生高岭土化绢云母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001-976979.html

上一篇:花岗斑岩、斑状花岗岩和玢岩的区分
下一篇:石榴石二云母片岩-斑状变晶结构,基质粒状鳞片变晶结构。必看
收藏 IP: 111.206.8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19: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