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欣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by0310

博文

焦家式蚀变岩型金矿 δ34S值增高,混合了海相变质地层表生硫

已有 4237 次阅读 2016-4-8 21:38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而蚀变岩型矿石在成矿时与围岩中的硫发生了同位素交换,导致 34S 值增高(毛景文)。
   我们认为焦家式蚀变岩型金矿 δ34S值增高的原因, 应与其形成位置接近变质地层, 合了较多与海相变质地层——荆山群、粉子山群有关的表生硫有关蚀变岩型金矿形成的深度相对浅,表生硫混入多(宋明春)。

  • 焦家深部金矿床硫同位素
      用于测试的黄铁矿呈稀疏浸染状分布于岩石中矿物形态呈微细粒不规则粒状至半自形粒状浅黄粒度 0.012 mm。测得的硫同位素值较稳定变化范围小δ34SCDT=11.08‰12.58‰, 极差 1.50‰,表现了δ34S 变异小和富集 34S 的特征, 说明硫均一程度较高。

  焦家深部金矿床硫同位素值高于浅部金矿28 个样品的硫同位素平均值(10.06‰), 位于浅部金矿床硫同位素范围(8.70‰11.80‰)的高值端,与三山岛金矿床硫同位素平均值(11.40‰)接近(7)据统计胶西北14 个金矿床所有单个矿床的δ34S 均为正值变化范围为0.20‰12.60‰,与围岩花岗岩和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的δ34S 值接近(7),因此推测硫源主要为容矿的花岗岩类和前寒武纪变质岩

  深部金矿床矿石硫同位素组成位于中生代花岗岩和前寒武纪变质岩的硫同位素组成范围的高值部分(7), 其含量变化范围明显小于花岗岩和变质岩, 说明深部金矿床中硫的来源不是单纯的地幔硫或地壳硫, 而应属混合硫。

地幔来源的岩浆混染了前寒武纪变质岩组成的地壳物质, 还可能有海水混入, 形成了富 δ34S 的混合硫

金矿床δ34值与胶东群、荆山群、玲珑型花岗岩类、郭家岭型花岗岩类和基性脉岩均有较大范围的相互重叠表明金矿床硫与赋矿围岩具有继承关系。

石英脉型金矿与蚀变岩型金矿硫同位素值的明显差异表明, 石英脉型金矿形成的深度相对深,表生硫混入少, 蚀变岩型金矿形成的深度相对浅,表生硫混入多。

引自:宋明春,胶东焦家深部金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有关问题讨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001-968802.html

上一篇:伟德山花岗岩岩浆活动所引起的流体活化是导致金矿成矿的直接原因
下一篇:硅化、钾长石化、绢英岩化、黄铁矿化,碎裂岩,糜棱岩
收藏 IP: 122.5.4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