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欣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by0310

博文

片岩-必看

已有 16114 次阅读 2015-10-2 20:29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 片岩,暗色矿物大于50%,长石小于25%,石英>长石;石英大于50%,云母含量大于30%,则为石英片岩。


片岩

片岩特征是有片理构造,是常见的区域变质岩石。原岩已全部重结晶,由片状、柱状和粒状矿物组成。一般为鳞片变晶结构、纤状变晶结构和斑状变晶结构。
中文名片岩主要矿物红柱石、蓝晶石、石榴石类    型主要取决于原岩类型类    型云母片岩类、钙硅酸盐片岩类














































主要矿物编辑

常见矿物有片状矿物云母,粒状矿物以石英、长石为主。常含有红柱石、蓝晶石、石榴石、堇青石、十字石、绿帘石类及蓝闪石等特征变质矿物。
片岩的类型主要取决于原岩类型,也与经历的温度压力条件密切相关。主要有云母片岩类、钙硅酸盐片岩类、绿片岩类、镁质片岩类、闪石片岩类、蓝闪片岩类等。

片岩主要类型编辑



1.云母片岩

        主要为泥质岩和中酸性火山岩、钙质砂页岩等。矿物成分以云母为主,其次有石英、斜长石、石榴石、蓝晶石、十字石等。云母片岩分布较广泛,在区域变质岩分布地区经常可见。岩石具斑状变晶结构,变斑晶为铁铝榴石。基质为白云母、黑云母、石英及少量斜长石。变斑晶有时具残缕结构。

1.1石英云母片岩--石英含量增加,超过50%(但不超过约75%)

      岩性描述与化学成分云母片岩有明显的片理(schistosity),主要由云母类等片状矿物平行排列而形成,片理常呈波浪状的弯曲构造,颜色受所含云母主要种类影响。当石英含量增加,超过50%(但不超过约75%),便称为石英云母片岩。

特征、有趣现象或鉴定要诀等有明显片理(schistosity)构造,因云母含量高,常呈绢丝光泽,常顺着解理面剥离。
成因由泥岩、页岩或凝灰岩等细颗粒岩石经区域变质作用而成,若母岩为砂岩,则通常变质成石英云母片岩,甚至石英片岩。

1.2 黑云母石英片岩

黑云母石英片岩,岩石新鲜呈灰黑色,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其矿物成分主要由石英55~60%,黑云母30~35%,长石5~10%及少量其它矿物组成。石英呈半透明状,呈它形粒状,粒径多为0.2~0.5mm;黑云母呈褐黑色,鳞片状,片径多为1~3mm,呈较连续的平行排列;长石呈乳白色,呈它形粒状,粒径多为0.5~1mm;石英、长石平行排列于黑云母之间。岩石片理明显。


2.绿片岩

  原岩一般为中性至基性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钙质白云质泥灰岩等,经低级区域变质作用形成,是绿片岩相中常见的典型岩石。矿物成分主要有绿泥石、绿帘石、阳起石、钠长石、石英、方解石、白云母,副矿物有磁铁矿、榍石、磷灰石等。

3.滑石片岩和蛇纹石片岩

  由超基性岩和含铁镁的白云质泥灰岩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变质而成。主要由滑石蛇纹石组成,也含阳起石、绿泥石等。

4.角闪石片岩

  原岩成分与绿片岩相似,由基性岩和钙质白云质泥灰岩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变质形成。主要矿物为普通角闪石,其次为石英、斜长石。

5.蓝闪石片岩

   蓝闪石片岩的特点是有含钠的角闪石和含钠的辉石,其它常见矿物有白云母、绿泥石、绿帘石、石榴石、石英、钠长石等。主要由基性岩和砂岩变质而成。蓝闪石的出现代表高压的变质条件,往往分布在造山带的核部,如伴随着榴辉岩,则与板块俯冲后下地壳岩石折返有关。

6.石英片岩(quartz schist)。

      石英片岩(quartz schist),是一种含石英较多的具片状构造的区域变质岩石。主要由石英、酸性斜长石、绢云母绿泥石白云母黑云母等组成,其中石英和长石的含量大于50%(长石含量小于25%)。

       石英片岩与一般片岩的区别是石英含量较多,与片麻岩的区别是其中的长石含量小于石英,而片麻岩中的长石含量则大于石英。石英片岩可根据其中片状矿物的种类详细命名,如绢云母石英片岩、白云母石英片岩等。它们是粉砂岩或中酸性火山岩经中低级变质作用的产物。

7.钙硅酸盐片岩。

      岩石中除云母、石英外,以含较多的钙、镁(铁)硅酸盐矿物和少量方解石为特征。原岩主要为泥灰质沉积岩及部分英安质和安山质火山碎盾岩。常为中低级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

8.镁质片岩

   主要由叶蛇纹石绿泥石滑石等片状矿物组成,可含阳起石、菱镁矿、石英等矿物。变质程度较高时,可出现透闪石、阳起石镁铁闪石直闪石。原岩为超基性岩及部分极富镁的碳酸盐岩。常为低级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001-924915.html

上一篇:新疆温泉县战国-汉时代九槽墓群-墓葬68座-地质张中欣
下一篇:野外如何区别底砾岩与层间砾岩-地质张中欣
收藏 IP: 122.5.4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09: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