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rol is hopeless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ontrolhopeless I just wonder how things are put together and then what happens

博文

好的数学就是应用数学吗?

已有 4023 次阅读 2012-12-15 13:16 |个人分类:无为而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陈省身, 好的数学

最近博主丛远新有博文:韩寒主编《它们》对青少年的教育意义正是当下最为欠缺的,很有趣。他博文的主要想说的是:

1 对韩寒主编的书(注意这里是书)持高度欣赏态度的,因为这正是中国当下最欠缺的。 也许韩寒却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他确实做了一件大好事,值得称赞。因为韩的一些缺点对其全盘否定是非常不智的,至少,与客观、公正的科学态度是相悖的。 2 对小孩子来说,顺应天性比什么都重要。3 培养出的整体直观感正是科学研究直观重要的素养。4 我们中国人所偏好和擅长的重视直观感觉为科学至关重要的素养,而这正是小孩子最偏好的天性。顺应是最好的策略。

我在这里替丛远新博主宣扬一下他的观点。根据丛的观点2-4,我们可以找到丛有以上1的观点之理由,那就是:韩寒主编的《它们》对培养小孩的直观感觉(从图画来),有好处,也因此如丛的博文标题“韩寒主编《它们》对青少年的教育意义正是当下最为欠缺的”。

我几乎认可丛的观点2-4,但怀疑由此而来他的结论:“韩寒主编《它们》对青少年的教育意义正是当下最为欠缺的”。

对当下所谓的科普,套用莫言的话,就是:当科普染上商业的铜臭,应该允许别人不欣赏(闻)。染上铜臭的任何东西,直感上如去茅厕,一定有不好的味道。更何况所谓的科普作家或画家得到的是二手材料,他们对科学的理解一定需要去伪存真,这个时候主编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对小孩子的未来,留下一张白纸最好,这张纸应该留给孩子们在大师们的指导下(理想情况),以画最美的图画。最善的教育就是不教育,如果找不到好的老师。

总体来说,当下中国的科学应该不是世界上最好的,研究结果或普适的能够成为科普的素材,一般和中国的科学家们关系不大,因此科普的文献来源一般都是外文,这就需要一些受过严格专业科学训练的人来做这方面的工作,否则科普的质量首先要受到怀疑。这是我在没有看到《它们》的第一感觉,所以是怀疑其主编、作者的资格乃至书的质量。

当然,书也有好的一面,是因为其价格昂贵。近400元人民币,孩子们看后一定会受到教育,长大以后一定想成为科普画家、赛车手,这对树立孩子们的远大理想有宜。

没有受过科学严格训练的人可以作为科普作品的主编和作者吗?我的答案不是积极的肯定。比如,丛的此篇博文引用了这样一句话“好的数学就是应用数学”,来支持他的观点:直感的重要性。他一定是考虑“应用数学”是有“直感”的学科。但我怀疑陈省身是否说过这样的话。以下是我在张奠宙和王善平的新版《陈省身传》中看到的:

1 陈省身指出:我们搞数学的相信,假使数学是好的,一定会有应用 (摘自《天津日报》),第252页
2 似乎是传记作者总结:好的数学,“要紧”的数学,终究会有用,第318页。“要紧”是陈语。

原文的图片(第一版238页):


应用数学是个学科(discipline),applied mathematics 是其英文。好的数学应该是会有应用 applicable 的,这或许是已经,也可以在未来发生,而不是应用数学,被应用了。丛博主的引用来自于另外的人,丛的记忆没错,但为表达丛的观点,这样的话更为合适:好的数学,一定会有应用。这可以认为是陈的本意(欢迎不同见解)。

以下顺带介绍陈眼里的好数学、主流数学以及应用数学(为了省去打字,附图片),来自于第一版第十五章:

好数学:

主流数学: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


注意陈的“应用”恐怕和丛的不同。

最后秀秀当年博主本人的“疯狂”。以下图片来自中文大学图书馆的陈传,当年陈在2004年九月访问中大,签名此书赠给中大图书馆,并在cuhk做了报告。

       

嗯,博主是够疯狂,陈的签名(复印)也保留下来。

因为“开辟整体微分几何学的成就,以及他对这个数学范畴一直以来的领导”而荣获那年首届邵逸夫奖数学科学奖。同年12月,陈在天津逝世,享年93岁。

因此让丛作为一本应用数学的科普著作的主编显然是不合适的,但不排除在他的专业方面(电气接地学)的可能性。以上一段作为论据,说明一本科普作品和主编的关系。

既然直感是重要的,我对《它们》的直感就是铜臭味,所以以丛的因势利导的看法,我的厌恶也是有理由的。

注:写本文的主要目的来自于我一直对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关系有兴趣,不为它意。小丛同志是个好同志,我一向有好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69170-642898.html

上一篇:假太监韦小宝主编了《希特勒个人言论集》
下一篇:第八个是铜像
收藏 IP: 182.48.109.*| 热度|

2 陈安 丛远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0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