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uefeng 撒下的种子,有一天能在你我心中生根发芽

博文

Nano-Micro Letters:用于丝网印刷传感器的高浓度、无缺陷的石墨烯导电油墨

已有 1769 次阅读 2021-3-31 10:20 |个人分类:奇材进展|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韩国江原国立大学团队工作,奇材馆整理

文章概述

基于石墨烯材料的导电油墨已被广泛用于制造各种印刷和柔性电子器件中。当前,其商业应用受限于(1)大批量生产和(2)其悬浮液通常浓度较低的限制。

【成果简介】

近日,韩国江原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可扩展的流体动力学方法开发了一种基于无缺陷石墨烯的高浓度导电油墨。高剪切剥离和混合工艺可以47.5 mg/mL的高浓度生产石墨烯油墨。此外,利用丝网印刷工艺制备的石墨烯导体表现出1.49×104 S/m的高电导率,并在机械弯曲压缩和疲劳测试下保持高电导率。基于所制备的石墨烯油墨研究人员还制造了一种可以显示高电位感测性能的电化学钠离子(Na+)传感器。此外,通过集成无线电子模块,成功组装了一款原型Na+感应手表,用于在志愿者室内运动期间实时监测人类汗液中的钠离子浓度。对于低成本可重现和大规模印刷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而言,这项工作中提出的可扩展且高效制备石墨烯油墨策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材料符合奇材馆理念,后续开发值得期待!

文章亮点

1)超薄且无缺陷的石墨烯油墨是通过高通量流体动力学过程制备的,实现了高剥离率(53.5%)和高浓度(47.5 mg/mL)。

2)丝网印刷的石墨烯导体表现出1.49×104 S/m的高电导率和良好的机械柔韧性。

3)基于石墨烯墨水的电化学钠离子传感器在机械弯曲状态下表现出出色的电位传感性能。

4)可实现汗液中钠离子浓度的实时监控。

 图文导读

1a显示了用于导电片状石墨烯(ex-Gr)油墨的简单有效的制备过程。作为剥落方法,采用流体动力学诱导的分层过程以高浓度获得高产量的无缺陷ex-Gr悬浮液。初始石墨浓度低至1 mg/mL时,获得的ex-Gr悬浮液的最大产率为53.5%,当初始石墨浓度为200 mg/mL时,浓度高达47.5 mg/mL(图1bc)。TEM图像显示了高度剥落的纳米片和ex-Gr的高质量晶体结构(图1d)。ex-Gr的片状尺寸是通过SEM图像进行统计分析的(图1e)。基于该结果,所获得的ex-Gr由少于五层的几层纳米片组成,表明是多层石墨烯。

image.png

a)用于制备ex-Gr墨水的流体动力学过程的示意图。

b)不同浓度(0.3-47.5 mg/mL)的ex-Gr墨水的照片图像。

c)在不同初始石墨浓度(1‒200 mg/mL)下获得的ex-Gr的浓度和产率。

dex-Gr片的TEMe SEM图像(插图:ex-Gr的横向尺寸分布的直方图)

image.png

2a)拉曼光谱,(bXPS C 1 s光谱,(c)石墨和ex-GrXRD图谱

image.png

3a)使用ex-Gr墨水进行丝网印刷的过程示意图,以及在不同分辨率(200330420 μm)下印刷的ex-Gr导体的光学显微镜图像。

b)印刷的ex-Gr导体的表面和c截面SEM图像(插图:印刷的ex-Gr导体的高分辨率SEM图像)。

d)印刷的ex-Gr导体(PETPI,玻璃和纸)的电导率。

e)弯曲和压缩试验,以评估不同弯曲长度的抵抗力。

g)疲劳试验,用于评估1400次循环以上的弯曲阻力。

image.png

4a)丝网印刷的Na+传感器的照片和Na+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b)在10-1 M NaCl中以50 mV/s的扫描速率测量的印刷石墨电极和ex-Gr电极的CV曲线。

c)在机械法向和弯曲状态下以及经过1400次弯曲和释放循环的疲劳测试后,在NaCl浓度为10-1-10-4M的范围内测得的Na+传感器的EMF响应。

d)各种浓度的NaCl溶液中Na+传感器的重复性测试。

eNa+传感器在10-1 M NaCl溶液中测量15小时的长期稳定性。

fNa+K+NH4+Ca2+Mg2+离子的选择性测试。

image.png

5a)佩戴手表式可穿戴设备的照片,用于在固定骑行过程中进行实时分析。

b)电化学分析仪和汗液传感器的校准曲线。

c)受试者在固定自行车运动中的同步心率、EMFNa+换算浓度


【论文信息】

Highly Concentrated, Conductive, Defect-free Graphene Ink for Screen-Printed Sensor Application

Nano-Micro Letters (IF=12.264)

Pub Date : 2021-03-08

DOI: 10.1007/s40820-021-00617-3

Dong Seok Kim, Jae-Min Jeong, Hong Jun Park, Yeong Kyun Kim, Kyoung G. Lee*, Bong Gill Choi*

Center for Nano Bio Development, National Nanofab Center, Daejeon, 34141, Republic of Korea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6736-1279452.html

上一篇:Small Methods:邻苯二酚木质素在水凝胶生物电子中的新应用-奇材进展
下一篇:Materials Horizons:基于自组装交联策略的可调节双温度敏感性水凝胶
收藏 IP: 49.90.18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3: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