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C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ZC

博文

帕金森病痴呆的诊断

已有 2922 次阅读 2017-3-18 12:37 |个人分类:临床指南和病例解析|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medium, style, justify, important,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痴呆的诊断

二、PDD的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运动障碍学会(MDS)制定的2007版PDD的诊断指南,可采用以下诊断标准。相关诊断标准见下表1。



(一)PDD临床诊断标准必备条件:


(1)按照英国脑库PD诊断标准和2006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PD及运动障碍学组制定的PD诊断标准确诊的原发性PD。


(2)在此基础上,1年后隐匿出现缓慢进展的认知障碍且此认知障碍足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如社交,家庭财务管理和药物的服用等)。


以上两项须兼具,缺一不可。


(二)支持PDD的诊断条件:

(1)情绪或者性格改变

(2)视幻觉

(3)日间过度睡眠

(4)各种形式的妄想及其他形式的幻觉。可采用神经精神量表(NPI)进行评估。


(三)不支持PDD的诊断条件:

(1)存在脑卒中的神经系统局灶体征及神经影像学证据,且符合临床可能的血管性痴呆诊断

(2)卒中后3个月内出现的认知障碍,或认知障碍急剧恶化活呈阶梯样进展。

(3)认知障碍可由明确的内科(系统性疾病、维生素缺乏或者药物中毒等)、医源性因素(如服用抗胆碱能药物)或神经系统其他疾病解释。


(四)在必备条件基础上,无不支持诊断条件存在,具有以下四个认知障碍中的至少两项,我们可以拟诊临床可能PDD:

(1)注意力障碍,可有波动性;

(2)执行功能障碍;

(3)视空间能力障碍

(4)自由回忆功能障碍,给予提示后可改善


(五)在这个必备条件基础上,无不支持诊断条件存在,具有下列1项或以上可拟诊临床可疑PDD:

(1)存在其他认知域功能障碍(非4中所列),如阿尔兹海默症(AD)型记忆障碍(记忆存储困难,经提示不能改善);

(2)不能明确锥体外系症状及痴呆症状发生的时间顺序

(3)存在可导致认知损害的其他原因,虽然它并不能解释该患者的认知障碍。


三、鉴别诊断

(一)DLB

波动性认知障碍、反复发作的幻视觉和锥体外系症状是DLB临床表现的三主征。PDD较难与DLB鉴别。


目前比较遵循“1年原则”作为两者鉴别诊断。临床上,如果痴呆在锥体外系症状出现后1年以上才发生,更倾向于诊断为PDD,如果痴呆先于锥体外系症状出现,或者痴呆在锥体外系症状出现后1年以内即发生,则倾向于诊断为DLB。


(二)AD

通常认为AD属于“皮质性痴呆”,主要临床特征为记忆损害(信息存储障碍)尤其是以情景记忆损害为主的全面高级皮质功能障碍,包括失语、失用、失读、失认等,可以有淡漠、易激惹、缺乏主动性活动等表现。


早中期PDD属于“皮质下痴呆”,以注意力、视空间能力以及执行能力下降更为突出。晚期的PDD表现为全面的认知功能减退,与AD较难鉴别。


(三)VAD

指由脑血管因素致脑血管损伤而引起认知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特征应包括以认知功能下降为核心表现的痴呆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证据的脑血管病,且两者有明确的相关性。


一般情况下多发生在卒中后3个月内,或呈阶梯样的进展是其特点。所以诊断PDD首先要排除VAD的可能



经典文章回顾

Science——科学家发现我们的大脑如何感觉“稍纵即逝”和“度日如年”

Neuron—科学家发现细胞“垃圾回收站”促进大脑结构更新

Nature neuroscience——新研究揭示口渴和好盐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2016年阿尔茨海默病10大研究进展

2016年帕金森病10大研究进展

Cell——肠道菌群加重帕金森病运动障碍和神经炎症过程

地中海饮食最健康的神经科学分析

八种食物提高记忆力,增强脑活力!

预防老年性痴呆症,先从这些小事做起!

睡眠不足增加肥胖风险的神经科学解释

运动是大脑的最佳保健品

预防痴呆和脑中风,减少PM2.5是我们可以做的

益生菌也能够治疗痴呆、抑郁症和精神分离症?


喜欢我,关注我

拉到最上方标题下,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搜索公众号名称:神经科学临床和基础

也请你推荐给你身边的医学朋友,感谢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61795-1040188.html

上一篇:Nature neurosci——外侧EC到背侧CA1的直接通路介导嗅觉学习行为
下一篇:PNAS——突触囊泡糖蛋白SV2C下降可能参与PD的发生
收藏 IP: 140.207.22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7 10: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