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天时间内抽空读了《不要等到毕业以后》两遍,一遍通读,一遍做摘抄笔记和思维导图时局部精读。说实话,阅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启发我思考该怎样更好的读书和学习。
这本书的目标读者显然是大学生,确实如封面所说:“一本真正帮助大学生成长的书”。作为一名研二学生,可以算作读了五年半的大学了。我不敢说如果三年前读到这本书一定会对我有多大的启发或收获,但经历四年本科后的我,却对书中很多观点和思考感同身受。毕竟我也可算作半个过来人了。
在我看来,书中的主要内容其实就是三点:培养学习能力、建立思考框架以及立即开始行动。先学习知识,然后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行动思路,最后更好的解决问题。当然,围绕这三点,作者还分析讨论了更多大学生关注的细节问题。而对于这本书的目的,与其说是告诉大学生规划组织整个大学四年,倒不如说是提醒和启发大学生对自己当前的学习和今后人生进行更多更深入的思考,这些最好都“不要等到毕业以后”。
先说学习能力。
大学究竟学什么?大二的时候,我把李开复老师给中国大学生的七封信打印下来并认真看过之后,深受启发。大学要学习的其实是学习的能力。正如书中第一节就写到:
在大学,读什么专业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会独立学习,把知识转变成个人的能力。
读书十多年,我们学过的知识太多,但真正能被我们记住和应用的知识甚少。而抛开所有知识本身,剩下的才真正是我们学到的东西,也才是对我们有用的能力。研究生都有自己所属的实验室,毕业论文也多依托课题组的项目,老师们多次跟我们学生讲,作为一名研究生,你参与项目只是通过项目学习知识,提炼出其中的科学问题,开展相应的课题研究,而项目是否完成、最后你能否有实用的成果等与你能否毕业没有多大关系。这个道理也是一样的。研究生只不过是在一个相对更窄的范围里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科研思维和能力的阶段,而不是强调知识本身或者最后的成果。
书中提到的元知识、硬知识和软知识的概念也给我很大的启发。所谓元知识,说得哲学点,就是知识的知识,可认为是知识的起点框架和基础。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例,其元知识应该是先观察自然现象、初步推测规律,然后不断实验,修改总结得出规律和结论这一基本思想。这在很多讲述学科发展历史或者学科经典著作中都可以学习到。而硬知识则是我们在学校学到最多的,如公式、英语单词和文史类知识等考试的知识点。软知识则是经过实践获得的经验知识。元知识和硬知识都是软知识的基础,而软知识则会帮助巩固前两者。
很多人没有学好元知识就去大量记硬知识、去实践,看起来积累很多知识或经历,但是因为知识框架不完备,始终没有建立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不具备连续思考的问题的能力。
因此三种知识学习的顺序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而这一点恰恰被多数人忽略了。
再谈思维框架。
每个人有着不同的背景和阅历,自然有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等,因而思考的方式存在较大差别。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有一千个导演,同样会有一千个莎士比亚。这也正是社会多样性的一大构成因素。我们看待问题不应该局限于一个思维,而我们阅读的时候更应该学习他人的思考框架,从而不断完善更新自己的思维,这才是真正的进步。
会读书的人看懂别人思考的框架,不会读书的人记住别人思考的结论。
培养能力最关键的不是你在做什么工作,而是你做工作的时候会怎样思考。
看到第一句话时我才发现原来我一直是那个不会读书的人。当然,我本来读的书就不多,且大多属于文学类,看完摘抄几句就没有然后了。第二句让我想到我之前看过的一个流行的段子,说一个员工在一个老板手下工作了25年,一直没有升迁所以终于选择辞职,最后问老板为什么这么待他,他说自己可是有25年的工作经验啊!老板回了一句,你不是有25年的工作经验,只不过是同一个经验用了25年。
第一次让我真正认识到多维且深度思考的重要,是读柴静的《看见》。文中很多热点事件我都略有所知,但是看完之后我才发现我所谓的了解是多么的肤浅和不堪。这个社会不是非黑即白,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我曾在《看见》的读书笔记里写到:在不知道真相之前,你没有经历它,没有感受它,没有理解它,所以不会宽容它,不能接受它。而我们多读书,多思考就是为了让自己的思维更加完整,尽量不偏颇,不偏激,从而更宽容、更慈悲。
最后,立即开始行动。
懒惰,谁不会?就在我开始写这篇读书笔记的一个小时前,我就动摇着想先看昨晚的《我是歌手》的视频,再动手写笔记。但是我还是忍住了。这只是一个例子。拖延症谁都有,区别在于你的自制力什么时候打败懒惰心理。
其实不难发现,之所以懒惰拖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没有目标,找不到满足感,从而压力无法转变成动力,最后就无法专注,情绪浮躁,浪费时间。因此短期可行的目标很重要。目标实现后的成就感是促使自己投入到下一阶段工作的原动力。当然,除了考虑目标的现实性,还要注意有足够的诱惑和挑战,不然完成后不仅没有成就感,甚至如果觉得效率低下还会使自己变得不自信。
自律和自我约束在大学阶段尤其重要。宽松自由的校园环境容易让人懒散,这个时候就更需要自己说服自己设计目标,并且立即行动起来。因为你会发现很快就到了“毕业以后”。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成长是个漫长且有重复的过程。梦想如果触手可及,那可能只是个白日梦。平凡的生活里,有迷茫会堕落,但请不忘坚持和积累。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7 17: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