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选自:左其亭,王丽,高军省 著. 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方法·应用.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7。ISBN 978-7-03-024886-2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概念: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中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采取法律、行政、经济和宣传等综合措施,结合经济社会结构的调整,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再生废弃物资源,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的高效合理和永续利用的一种社会系统。
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按资源种类将资源分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和其他等5种资源,按资源的循环过程分为开发、利用、排放和回用4个循环过程,在每个循环过程中选取指标,从而建立一个包含5类资源、4个循环过程、3个层次的指标体系,简称为“543指标体系”。其中,3层次分别是:(1)资源层:本书将资源分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和其他共5种资源;(2)过程层:本书在第一层“资源层”的基础上,将各种资源按资源的循环过程分为开发、利用、排放和回用共4个循环过程;(3)指标层:在第二层“过程层”的基础上,针对5类资源4个不同循环过程,选择具体的指标,构成“指标层”。
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方法:就是通过对前述指标体系描述的资源开发、利用、排放、回用等过程的节约状况的综合评价,以反映某个区域的资源节约程度。作者提出了单指标量化-多指标集成的评价方法(即SI-MI方法),基本思路如下:
(1)单指标量化,即求各个单指标的子资源节约程度。单指标分定量单指标和定性单指标两种。定量单指标描述采用分段模糊隶属度分析方法,得出定量单指标的子资源节约程度;定性单指标量化需按百分制先划分若干个等级,并制定相应的等级划分细则,制定问卷调查表,采用打分调查法获取单指标的子资源节约程度。
(2)多指标集成,即求水资源节约程度、土地资源节约程度、矿产资源节约程度、能源节约程度和其他节约程度。采用加权的方法将多个指标的节约程度综合起来,从而得出各种资源节约程度。
(3)多种资源节约程度的集成,即求总的资源节约程度。采用加权的方法将水资源节约程度、土地资源节约程度、矿产资源节约程度、能源节约程度和其他节约程度集成起来,从而得出总资源节约程度。
(4)根据计算得到的总资源节约程度大小,与节约程度分级表进行对照,得到该区域的资源节约等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