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nlongw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nlongwang

博文

审稿有感

已有 5636 次阅读 2014-5-5 09:5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审稿, 推导过程

每一次审稿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今天花了一下午审了一篇区区四页纸的会议论文。四个作者都供职于德国的大学,但是不知道是哪里人。

 

不知道什么原因,作者的描述他的方法的时候感觉非常不认真。Notation(不知道怎么翻译,数学定义?)的定义很不严谨,还有笔误。建模和推导过程也很含糊。但是,他们用他们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时候,效果又相当的好。他们还提供了和另一个相对简单的处理方法的结果比较,由此也可以看出他们算法的价值。

 

文章的第一作者的是某大学药学院研究神经生物方向的faculty(老师?)。 他们把两个比较成熟的信号处理算法和在一起(但是这个“和在一起”不是很容易),然后用在他的实验数据上,效果看起来还不错。我想他可能是那种做神经生物做得好,但数学建模不是很强的老师吧。

 

这样我就为难了。你拒了人家吧,人家就不是学数学的,数学推导写的含混也可以理解。 那要是不拒,这是信号处理的会议,含混的数学推导让人很难判断他的方法的合理性。

 

我花了很久的时间仔细的猜想他每一句话,每一个式子想表达的意思,最后隐隐约约觉得他的推导是合理的。但是要是照他这样发表,读者哪有时间猜他想说什么?

 

其实我还是不确定。您也可以说是因为我水平不够,没看懂,这当然也有可能。不过有些明显的欠妥之处比如笔误,不专业的定义, 不恰当的表达方式。。。我还是能看出来的。

 

很遗憾,我列举了一堆理由之后,给他们了个C, 大概意思就是会议文章不够了才接受本文吧。


第一次碰到这样的文章,也不知道这么做是否欠妥,但愿自己没犯二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24263-791457.html

上一篇:【科研笔记】一个关于收敛的证明和外尔不等式
下一篇:Fisher的“女士品茶”和假设检验
收藏 IP: 69.117.190.*| 热度|

2 杨正瓴 王小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3: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