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体个头大小的进化:变小容易、变大难
精选
已有 8526 次阅读
2012-2-2 00:45
| 个人分类:生物进化 |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
原因, 老鼠, 记录片, 生物体, 恐龙时代
世界上的生物体个头大小千差万别,甚至亲缘关系很近的物种间,也有成百上千倍的差别。大家最熟悉的是猫和老虎,二者长得很像,属于同一个科,猫科,体重差别上百倍。几年前,Science报道了像水牛一样大的老鼠(
A Rodent as Big as a Buffalo )。这些个头差异是怎样进化的呢?看过一些恐龙记录片的网友大概知道,恐龙时代,哺乳动物的祖先刚出现在地球上时,大小就像现在的老鼠。恐龙灭绝后,哺乳动物的个头猛增,出现了像猛犸象、鲸鱼之类的巨兽。
最近PNAS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陆地动物体重增加一千倍大约需要5百万代,水生动物(如鲸鱼)快一些,需要大约3百万代。更有趣的是,作者发现,个体变小得进化就快多了,比变大相同倍数所需的时间快了10倍以上。也就是说,大动物中进化产生小动物很容易,但小动物中进化产生大动物就难了。
为什么变小容易、变大难呢?由于无法访问全文,暂时不知道作者有没有深入讨论其中的原因。我做一点猜测,大家一起讨论。
进化快慢可能的决定因素存在于生物进化的三个基本方面:一是基因突变,二是自然选择,三是随机漂变。
会不会个体大的突变发生频率远低于个体变小的突变呢?我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一些影响个体大小关键基因,活性增强突变会使个体变大,活性减弱突变会使个体变小。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癌症研究中获得一些启示。癌症的发生,既有原癌基因活性增强的突变引起的,也有肿瘤抑制基因活性减弱的突变引起的。也就是说,现有的正常基因,活性变强和活性变弱的突变都很常见,虽不敢说绝对相同,至少可以说差别不太大。
另一种可能就是,变大和变小的突变虽然在自然界中以类似的频率出现,但变大的突变比变小的突变适应环境的可能性小。大的容易被淘汰,小的容易活下来。想想自然界养活一种大象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生境(或专业一些,生态位),而养活一种老鼠又需要多少空间和资源。变大的突变使自己进化的路越来越窄,变小的突变使自己进化道路越来越宽。小个子们高兴一下吧,我们有进化优势(开个玩笑)。
最后一种可能,随即漂变。生物界存在这样一个规律,生物体个体越大,有效种群越小,自然选择的效率越低,随机因素对进化的影响越大(这里面的背景知识,请查阅种群遗传学有关书籍)。使个体进一步变大的突变,即使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繁衍,也不一定能在自然选择中保留下来。相反,个体变小,随机因素的作用变弱,只要变小的突变有利就会很快在种群中扩散。但我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感觉新变异对现有种群大小的影响不会太大。
参考文献
Richards S, There and Back Again.
http://the-scientist.com/2012/02/01/there-and-back-again/ 。
Evans AR et al. The maximum rate of mammal evolution. PNAS
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2/01/26/1120774109.abstract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牛登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772-533477.html
上一篇:
审稿过程的创新性改革尝试 下一篇:
人类的Y染色体在变短吗?男人将灭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