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夏热浪呼唤建设高温韧性社会
王元丰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北京交通大学碳中和科技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今年夏天世界很多国家经历极端热浪的“烤验”,高温频频打破历史极值,而且持续的强度、范围和时间也都创造了记录。中国中央气象台也前所未有地发布了连续多天红色预警,并判定这个夏天的高温综合强度为1951年以来最高。极端、持续的高温,对人的生命健康、经济和社会正常运行都造成冲击,带来比其它气象灾害甚至还高的生命财产损失!
目前,由于人类社会在节能降碳方面的行动,距离巴黎协定的控制温升不超过“1.5°C”或“2°C”目标还有较大距离,未来这种极端高温将会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到本世纪中叶,随着热浪的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的增加,预计全球将有超过35亿人受到热浪的影响,其中16亿人生活在城市中心。美国气候研究机构第一街基金会(First Street Foundation)近日在报告中预测,30年后,将有超过1亿美国人生活在“极热地带”,且每年至少有一天遭遇超过52摄氏度的极端危险天气。这是美国未来的情况。想想这是多么恐怖!对于中国,我们也要做好这种糟糕极端高温常态化出现的准备。
那么,该怎样应对呢?我们要在建设“气候适应(韧性)社会”行动中,着力建设“高温韧性(适应)社会”。什么是高温韧性社会呢?就是通过多方面建设,使社会包括人、建筑、基础设施和开放空间,做好抵御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高温影响的准备,把高温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那么,进一步的问题是:该怎样建设高温韧性社会呢?
建设高温韧性社会的第一步,是全社会要充分认识到高温热浪的危害。然而,因为热浪造成的损失不像暴雨、飓风等灾害那样明显,人们对高温不像其它气象灾害那样重视。可是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的数据,到2090年,全球范围内,高温造成的GDP损失预计将超过20%,气温可能会上升到即使“最健康的人”在户外呆几个小时,也可能是致命的危险程度。在美国,气温上升导致的劳动生产率下降的成本损失将为每年1600亿美元。美国有关机构的研究显示,高温造成的死亡人数比飓风和洪水造成的死亡人数加起来还要多,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夺去了成千上万美国人的生命。因此,高温热浪不是一般性的极端天气,像近期在我国西南部地区连续近一个月的高温40多度、低温也在30度以上的天气,这已经是气象灾害了,其带来的影响必须得到系统性的应对。
要清楚看到高温热浪不是一般性的气候异常,不是一个夏天熬一熬过去就没事的简单问题,不是如有些人说的:天太热,把空调打开呆在屋里就可以了。要知道仅仅 “开空调”是解决不了高温问题的,那些家里没有空调的人怎么办?那些有基础疾病,不适宜吹空调的人怎么办?那些需要在户外工作没有条件的人怎么办?空调开得太多电力不够用怎么办?还有很多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思考,在建设高温韧性社会中予以回答!
具体该怎样建设高温韧性社会呢?尽管国际上有极端抗热联盟(Extreme Heat Resilience Alliance)这样的组织,美国波士顿市也出台了《波士顿热高温韧性建设方案》,但总体讲国内外实践还不算多,可参考的内容有限。但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的建设气候韧性社会的四个步骤,同样适于高温韧性社会建设。这四个基本步骤是:第一,评估气候变化影响、脆弱性和风险;二是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适应规划;三是采取适应措施;四是监测和评估适应情况。
因此,对于建设高温韧性社会,其路径是清楚的,首先要对高温发展情况做出预测,然后评估其可能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产生怎样的影响。这就要求对高温未来可能的发展情景,有科学的预测。现在各地出现40至44度这过去罕见的高温,中国各地未来的高温会有多高?持续时间会有多长?影响范围会有多大?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为什么?因为未来高温的发展情况,一方面取决于中国自身节能降碳、推进“3060”双碳目标的进程,另一方面还受全球实现碳中和成效的影响,这需要构建综合气候、人口、城市化、能源、产业的复杂非线性模型。这也是跨学科的基础研究,要加大力度开展好。
有了高温未来发展模拟的结果,要根据此基础开展评估。就是要回答这样的高温发展会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有怎样的影响?这方面要能像前面引用的国际机构和美国的研究机构那样,对高温的多方面影响,给出量化的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结果。这样我们对高温未来的影响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知道高温会对哪些区域和地方影响最大?容易受冲击的产业会受怎样的影响?那些老年人、儿童等高温敏感群体在不同的高温下又会有多少需要救助?
对高温的影响和冲击有了评估,这样不同层级政府,就可以根据自身资源,制定高温建设与应对方案。未来的经济和社会规划,要把应对高温纳入其中,成为不可缺少的内容。长期的应对方案,要对未来应对高温建设的经济、技术、人力的投资给出规划,短期的应对方案,则要针对近期可能出现的高温,做好应急方案。这样针对不同的黄色、橙色、红色的高温预警,经济和社会部门就会有科学的预案。
建设高温韧性社会肯定要有有力度的行动。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比如通过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开放地下空间、建设免费为警察、环卫人员、快递员使用的“城市降温冷站”(带有空调的免费公共空间)、专门中暑门诊等,还有高温天气下用电、用水的有序管理和备足相关应急资源等等,让高温到来时,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知道该怎样应对,应对的资源在哪里和怎样使用,有了困难去哪里寻求支持,从而使高温热浪的影响降到最低。
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建设高温韧性社会离不开政府高温应对规划和行动的监测和评估。因为,应对高温挑战对政府和社会都是以前没特别关注的事情,因此,特别需要对所制定的规划、所采取的行动,由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对哪里做得好、哪里需要改进给出反馈建议,这样才能使高温韧性社会的建设健康发展。而这也是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体现。
总之,建设高温韧性社会,这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遇到的新挑战。但是,只要我们充分认识高温热浪的危害,尊重科学规律,采取科学行动,吸取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政府、企业和社会积极行动,我们就能够与高温共存,并健康可续性发展。
《环球时报》2022年8月19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6: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