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我怎样看食品与药品存在的问题

已有 5407 次阅读 2012-9-29 07:42 |个人分类:科学与生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营养, 安全, 食品, 寿命, 化学品

现在,食品和药品方面存在的问题很是引起老百姓的注意,甚至引起一部分人的恐慌,更多的人则是有很多抱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怨声载道了。

在我写了《被妖魔化的化学》以后,我的一位好朋友抱怨我光说被妖魔化的化学,不说被坏人滥用的化学品。他说:

“我可以提供点大家熟知的线索:比如面粉增白剂中的吊白块,过氧化苯甲酰;面包糕点,冰激凌中的反式脂肪酸(部分氢化植物油);铁强化酱油中的乙二胺四乙酸钠铁,红心鸭蛋中的苏丹红,牛奶中的三聚氰胺,以及名目繁多的各种香精,色素等等……一包小小的涪陵榨菜中也有十几种添加剂;一包山楂片中加了各种香精与色素;一个面包中竟然有三十多种添加剂...这些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被揭发出来以后,能让人不“胆战心惊,怕得要命”吗,能对这些滥用化学品的人们不”咬牙切齿、恨得要死”吗?老百姓的日子是比过去好多了,但是面对琳琅满目的加工食品,大家敢放心吃吗?”

应当承认,在中国,是存在着在食品中非法加入不应该加入的化学品的问题,有些问题引起了相当严重和恶劣的后果,如在牛奶中的三聚氰胺问题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政府应当负更大的责任,进行更好地监管。

但是,作为像与我一样的老百姓,应当怎么样对待这些问题。

我认为,首先要有一个大局观。什么是大局观?这就是看总的情况,不去拘泥于细节。

关于食品和药品安全方面,我以为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是还有很大的差距,这是不用说的。但是,与我们自己相比,现在比过去几十年、过去几千年则有了巨大的进步。为什么这样说?根据是什么?食品和药品安全方面的好坏,要看最后的结果,最后会落实到人们的健康状况。现在的中国老百姓大大的寿命长了,我们的祖辈人,活到六十岁,就算很不错了,到了六十岁就要“竖寿板”(置办棺木)了。活到七十岁真是长寿了,七十多岁就算老寿星了。现在七十几岁算什么?不少城市的人的平均预期寿命达到或超过了了80岁。活不到80岁就算是短命的。如果食品和药品安全得不到保障,人们能够健康长寿?这就是大局观。大多数人也并没有特供,都是在农贸市场或超市大卖场买东西,买来就照吃照喝;一样的挤在医院看病,在街上的药店买药;但是照样寿命长了,这是一个总的综合的结果。所以,用不着过于担心,说“大家敢放心吃吗问题没有想象的那样严重,用不着自己吓唬自己。发发牢骚是可以的,真的害怕就没有必要。

现在网络发达,哪里有一点负面的东西,就被媒体吵吵得震天,这就是媒体特别是网络的放大作用。有很多被吵得很厉害的东西,各位见到过吗?给你们的亲人、身边的朋友造成过大的危害吗?如果我们成天生活在网络上的负面东西里,“能让人不‘胆战心惊,怕得要命’吗 

我想,生活中现在的所谓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对于媒体特别是网络的放大作用,应当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作出正确的判断。我们的不少人习惯于过去的舆论一律,不习惯现在的鸡一嘴鸭一嘴,更不习惯现在的媒体什么话“敢劲”、能刺激人就说什么。应当认识到点击率、收视率就是媒体的收入,对于媒体上的东西、网络上的东西,都要用自己的头脑去想一想。

当然,光说“不怕”是不够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光发牢骚不解决问题,自己的身体得自己负责。大量的抽着烟、酗着酒,任怎么挑绿色食品照样不健康。还是要照营养学家所说的去做,各种食物搭配,全面营养又不超量。所谓“毒”是与量有关的,吃得太多的鱼肉都是“毒”,即是对身体对健康的毒害。而极少量的即使是氰化物那样的毒物,也不致引起很大的问题(白果、杏仁等食物中都含有少量氰化物)。所以,各种食物搭配,吃得杂一些,不长期专吃一种食品,不但是全面营养的需要,也是规避食品安全风险的策略。

我主张,买食品要到正规的地方,能够自己做饭就自己做,不能自己做饭的则尽可能在学校的食堂之类的地方吃。小饭店、小摊子容易出问题,这是人所共知的。然而,正规的饭店也有另外的问题,那就是营养不均衡,严重失衡。他们光注意口味好,脂肪、蛋白质总是超标,经常去那里,再加上抽烟、喝酒,对于健康的损害不可估量。许多精英对于自己的这个安全问题往往不注意。

总而言之,我们对于食品和药品安全问题,一方面要有一个正确的看法,不可过于悲观;另一方面,要重视、保护好自己。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617735.html

上一篇:寄生教育
下一篇:水果的另类吃法
收藏 IP: 119.162.56.*| 热度|

7 赵美娣 黄荣彬 刘夙 曾新林 肖振亚 杨龙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7: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