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杂说上海与苏州(1)上海出世 精选

已有 6810 次阅读 2023-7-31 08:33 |个人分类:谈天说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杂说上海与苏州(1)上海出世

上海与苏州紧邻,在长江口的南面,长江三角洲的最东头。那里经济发达,工农商贸各业繁荣,教育文化卫生环境等事业的发展均居全国前列。因此,说那里是中国大陆最富庶繁华的地区,大概是没有疑问的。

上海离苏州多远?这个问题似乎不好说。因为是紧邻,土地紧挨着,一条小河浜,只有几米宽,河东是上海,河西是苏州,但这样说等于在抬杠。说两个城市距离多远,一般是指它们中心城区之间的距离,然而现在的城区都大得“野豁豁”,也难以说清楚哪里算中心了。因为要涉及一点历史,所以我们还是传统一点,以苏州的城墙之内算苏州的城区,以黄浦江与苏州河相汇处附近到徐家汇中间这一片算上海的城区,它们之间的距离,以苏州火车站到上海老的“北站”之间的铁路计,是88公里。

苏州和上海都在由长江冲积起来的三角洲平原上。苏州城里的海拔高度只有2米多点,往东的地势则更加低平,到上海老市区,海拔差不多就是0~1米甚至是-1米了。从地质年代的角度看,这些地方从海里被“冲积”出来都并不很久。

当然,从人文历史的年代看,苏州已经是非常古老的城市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始建于周敬王六年(吴王阖闾元年),即公元前514年,至今已经两千五百多年了,而且没有“搬过家”。

当年,那里是吴国的都城,当然称吴。后来,越王勾践灭掉了吴国,那里又成了越国的都城,把地名也改成了会稽。随后,楚国又灭掉了越国。秦始皇又灭掉了楚,统一天下,在那里设立了会稽郡。那时候,现在上海市西南部的松江区为由拳县(今浙江嘉兴)的东部边境。再往东就没有记载了,也就是说,上海老市区那里是否成陆我不知道,即使已经成陆,那滩涂上大概最多偶然去几个渔民罢了。

战国后期,楚国贵族春申君黄歇执掌着楚国的政事,开始他的封地在淮河流域。为了避免楚王的猜忌,他主动要求改封到当时被认为比较偏僻落后的江南吴地,把这里(即吴,亦即会稽)作为他的封邑。根据《禹贡》的记载,那里的田地在九州中属于“下下”,即最差的一等,都是“涂泥”。

在吴地,黄歇主持兴修水利,发展农业。这样,他在江南一带留下了较好的名声,许多河流都传说由他开浚。其中一条被后人称为黄歇浦(浦在这里意为近海的河流),简称黄浦或歇浦,引淀山湖水入海。也正是这个原因,后世把春申君黄歇封为苏州城隍,把上海简称为申(黄浦又称申江;清末和民国上海有报纸曰“申报”;那里的滩簧称“申滩”或“申曲”,后来改造为沪剧)。鸦片战争后,黄浦被称为黄浦江。

在西汉,如今的苏州城仍然被称为会稽,到了东汉,便改回了吴郡。而会稽这个称呼,则归还了原来的地方,山阴,即如今的浙江绍兴。吴郡与会稽郡以钱塘江为界。

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吴郡东部的人也慢慢多起来。上面说到的由拳县的最东部(也就是现在的上海松江区),就设立了一个亭,称华亭(亭是古代设在路边供官差们休息的驿站一类的设施,亭长也负责当地治安。例如刘邦就做过泗水亭的亭长)。到了三国,陆逊就曾被封为“华亭侯”(亭侯是一种低级的爵位,例如关羽曾被封为“汉寿亭侯”)。

到了隋开皇九年(589年),始改称吴为苏州。随后,唐天宝十年(751年),在华亭置华亭县,属苏州。

苏州的西边是太湖,太湖的水要流入大海,所流经的主要河流是松江。松江的鲈鱼自古就非常有名。《后汉书·左慈传》记载,一次,曹操请客吃饭,说:“今日高会,珍馐略备,所少吴松江鲈鱼耳”。这里的吴松江,应当解释为吴地的松江。大约到宋代,便径称“吴松江”了。而到了明清,更是加上了三点水,成了吴淞江。而鸦片战争以后,洋人因为从那里坐船可直达苏州(那时候苏州是江苏巡抚的驻地,江苏的省会,管着上海县),便称之为苏州河。现在一般把上海市区那一段吴淞江称为苏州河。

自古以来,吴淞江是太湖水流入大海的主要通道。在吴淞江两侧,有许多次级河道,据说南北各有“十八浦”。在这些支流中,下游近海处有一条称“上海浦”,其大致位置在今上海市区外白渡桥外滩到十六铺附近。再往下游一点,在如今杨树浦一带,还有一条支流曰“下海浦”。习惯上称离开源头近的为上,更靠近海的称下,即下游。

上海浦一带虽然以前只是一些渔村,随着三角洲的不断东扩,经济发展迅速,卖酒的人不少。在宋代,政府有征收酒税的机构,称酒务。因而,北宋年间,在上海浦附近设立一个酒务,称上海务。可见,那时候上海务附近开始有比较繁荣的村镇了。

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那里设置了上海镇,属于华亭县,上海镇辖区主要为今上海南市一带。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华亭县为华亭府,旋改称松江府,领华亭县。

紧接着,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上海镇升格为上海县,辖于松江府。其辖境“东至海,南至华亭县境,西至平江路昆山州,北至平江路嘉定州,南北四十八里,东西一百里”。元代的地方行政区划分为省、路、州(府)、县四级,当时的苏州称平江路。

这就是上海这个名称的来历。也就是说,上海之名起源于上海浦,后来建镇,叫上海镇,在元代,上海镇升级为县,称上海县,成为正式的国家基层政权单位。现在是上海市管着松江区,那时候是松江府管着上海县。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上海是一个新城市,没有多少历史,其实,即使从立县开始算起,上海也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

古代的城市,一般都要建筑一道城墙,把居民区特别是官衙围起来以防御外来的侵害,例如强盗、土匪以及其他造反者的抢劫和破坏,在城里设市贸易,所以称城市。明代中期,上海附近很是繁荣,而海盗及倭寇的接连来犯给上海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威胁。于是,上海县在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建造了城墙。

上海的城墙呈近圆形,周长九里。这些城墙在民国初年被拆毁,在护城河和城墙的基础上,修建了马路。北半圈为今人民路,南半圈为今中华路,如今城中尚有豫园、城隍庙等古迹。这就是当初上海县城的范围,现在往往被称为南市。

那么现在上海浦哪里去了呢?

宋元年间由于长江口不断有泥沙堆积,原来的吴淞江入江口(即吴淞口)和黄浦的入江口淤塞严重。明初,人们治理太湖流域水系,疏浚上海县城东北的范家浜(即今黄浦江外白渡桥至复兴岛段),引黄浦入吴淞江,合并吴淞江一起走吴淞口入江。开通范家浜后,黄浦成了吴淞江的支流。明成化年间,浙江筑海堤,原来在杭州湾北岸入海的水流改经淀山湖入黄浦,使得黄浦水势大增,浩浩荡荡,成为主干,而吴淞江反成支流。这个过程,史称“黄浦夺淞”。现在吴淞江(苏州河)是黄浦江的支流,但是,黄浦江的入海口(如今是入江口)却仍然称吴淞口,这便是“黄浦夺淞”的“遗证”。在黄浦夺淞的过程中,上海浦沦入黄浦江中,成为黄浦江的一部分。

上海得名于上海浦,而它的简称沪则来源于沪渎。

沪是古代江南人捕鱼所用的竹栅。唐人陆龟蒙解释沪字,他说:“纲罟之流,列竹於海澨曰沪”。澨,音shi4,水边之地。沪也就是簖(音duan4),是拦河插在水里捕鱼蟹用的竹栅栏(现在人们所吃的大闸蟹,也可以这样抓到,在这个意义上,沪和簖都是这样的“闸”)。

吴淞江的下游入海口地区的河流,都曾经布满这些“沪”,故称沪渎。

开埠以后,“沪上”就成了上海的雅号。

现在沪成了上海的简称,而申却用得少了。

当然,到了互联网时代,很多人根本不管传统的简称,就在现在的名称上取第一个字就是了,如说北上广,他就不需要知道京沪穗。

同样,千百年来,苏州的简称主要用吴,用苏的较少。人们称吴郡、吴县、吴中、吴门等,但是如今,往往就剩下一个苏字,吴基本上被丟却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397275.html

上一篇:暑夏说扇
下一篇:杂说上海和苏州(2)上海的崛起
收藏 IP: 39.78.110.*| 热度|

27 刁承泰 尤明庆 郑永军 杨立坚 张晓良 王安良 张永刚 许培扬 武夷山 郭战胜 贾玉玺 晏成和 刘山亮 周忠浩 郭新磊 崔锦华 王超杰 吕秀齐 刘炜 郁志勇 孙冰 聂广 王成玉 逄焕东 陆仲绩 白龙亮 韩玉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0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