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必须重视攻读学位研究生的“读” 精选

已有 6156 次阅读 2023-7-2 08:12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必须重视攻读学位研究生的“读”

根据教育部《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2022年全国在学研究生为365.36万人,其中,在学博士生55.61万人,在学硕士生309.75万人。

研究生这么多了,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质量,就成为一个值得注意的大问题。如果我们的这么多研究生都是优质的,这对于提高我们全民族的文化和科学素质,对于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怎样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质量呢?我想,最重要的还是应当打好基础。研究生,不管是学术研究生还是专业研究生,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都要打好基础。基础打好了,会使研究生一生的事业受益。打好研究生的基础,也是培养国家科学技术人才的百年大计。

基础可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理论的基础,一个是实验的基础,这里所说的实验是广义的,包括调查、观察等在内,所以无论是文理工科或其他学科,都有这两方面的基础问题。

要想打好这些基础,特别是理论基础的加强,最有效的手段,还是上课。现在的研究生,还是需要修满一定的学分的,也就是说,他们是上课的。但是,上课的质量,却很有改进的必要。

对于研究生的上课,不少导师却并不重视,他们最看重的是研究生早点到实验室,早点接触到研究课题,早点出文章,争取文章的档次能够高一点,而“最低纲领”就是不影响研究生毕业。有些单位规定,研究生不能及时毕业,导师便不能招收新生。也不是所有这些导师都不愿意让研究生多认真上一些课,主要是科研的考核是“硬指标”,而且研究成果是多多益善的,上课则只需要完成最低的要求即可。

如今研究生的课程计划一般是由该校此专业的导师们集体研究确定的。由于普遍存在的看重研究成果的心理,导师们在制定这些计划时就是马马虎虎,“大面上亮得过去”就可以,不比“兄弟院校”差很多即可。或者说,这往往是一种普遍的向低标准看齐的结果。

很多计划的共同之处,就是导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当然,容易教容易学的的课程一般都是是难度低,内容旧。教师容易教,就可以不必很多花时间去备课,把更多的精力去做论文,而学校方面也总是希望多出研究论文。如果课程难度大,学生不容易学,学生花时间多还不能拿到高分,还不能早出文章,就影响学生的奖学金。自己的学生总是拿不到好的奖学金,导师也不愿意,于是选择低难度的课程,往往是导师和学生共同的愿望。

有的导师认为,研究生应当具备自学能力,需要学习的课程可以自己去学。研究生确实需要有自学的能力。但是,自学与有教师讲课相比,总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努力,而在学校的环境下,如果学校有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的条件,可以由教师的教导而不用,而让学生自学,则往往是学校和教师懒惰的借口。

更进一步说,自学也需要一定的基础。很多学科,自己从零开始的自学是非常困难的,还容易走弯路。顺便说一句,这也是很多“民科”花费很多时间却难以有所成就的原因之一。如今本科生阶段学习的只是大的专业基础知识,从专业研究来说,只有到研究生阶段,才真正接触到专业。这些专业的知识是需要教师讲授的,更何况,许多研究生专业是所谓学科交叉的产物,甚至是大学科的交叉,这就更需要学习许多新的专业基础知识,也就需要更多时间的学习。这些专业基础不在研究生阶段学好,将来是很难补上的。相反,如果在研究生阶段打好了坚实的专业基础,将来的自学也方便得多,这对于学生是一辈子受用的。

本科生学习的知识,更为基础,一般也比较陈旧,至少对于数理化生这些基础学科就是如此。而到了研究生阶段,就需要一下子推到科学技术研究的前沿,这里,最近几十年甚至十几年甚至几年的学科进展是非常重要的。这些进展,有些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难的。有的也涉及多学科交叉,这也需要研究生导师去教授。很多情况下,导师也需要学习,这种情况更需要导师花时间花精力去准备、去讲授。如果导师本身缺乏前进的动力,或者也没有这个能力,那就很难开得出好的新课。

现在的有些制度比如规定要开设研究生课程需要的条件,从本意上说,可能是为了避免研究生课程中的“水课”,但是,实际上更可能影响研究生导师开设新课程。而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新课程的不断开设,往往是把研究推向更新和更高水平的必要条件。

即使是一门长期开设的课程,也必须不断加入新的内容。因为这是研究生的课程,它需要把学科发展的新的进展教给研究生。

上好研究生的课程,是提高研究生水平的重要手段,这不但能够让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能够作出更好的工作,对于研究生的将来也就是毕业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利的。这不但对于眼前要有“立等可取”的利益,更要有长远的利益,为此,我们必须要好好地去做。做领导的,做导师的,都不能太过短视,应当为学生的将来考虑,也为事业的将来考虑。

很遗憾的是,现在仍然有些人对于研究生必须上好课这个问题并没有足够的认识。不要说提高课程的质量,把学科的最新理论成果介绍给学生,就是普普通通的课程,也是要求不严,总共硕士研究生一年的课程都不认真去教、去学。甚至任一年级的硕士生就去所谓“实习”。如果都是如此,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与本科生会有什么差别?

硕士研究生的全称是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全称是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还是要重视“读”,不好好读,难以出高水平的工作,不好好读,也难以有光辉的将来。

学生有混文凭的想法,教师就不可以放水,学校就更应当管紧。对于研究生的管理,就首先应当从上课管起。有高质量的课程,才可能出高质量的人才。

对于学校和导师的评价和考核是影响学校工作的“指挥棒”。如果评价和考核能够把学生毕业以后的状况包括进来,这样的长期评价和考核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393705.html

上一篇:大与小,多与少
下一篇:杂说“乘”
收藏 IP: 119.162.49.*| 热度|

16 郑永军 尤明庆 武夷山 崔锦华 刘进平 吴斌 周忠浩 李星苇 许培扬 杨立坚 褚海亮 王成玉 刘浔江 白龙亮 0 guest3199856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12: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