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杂说寒、冬及“两点” 精选

已有 11951 次阅读 2022-12-19 08:38 |个人分类:汉语言|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杂说寒、冬及“两点”

“两点水”是汉字的一个偏旁部首,写作冫,读作冰,实在就是冰的古字的变形。由于偏旁氵被称为三点水,所以冫也被人称为两点水。虽然冰在化学成分是就是水,或者说是固态的水,但是在文字的意义上说,冫并不是水,而是冰。所以,严格地说,称冫为两点水并不正确。当然,文字语言是约定俗成,“名不副实”者甚多,不可过于较真。

冰字的古字是仌,后来加上一个水字,而作为偏旁,仌就简写成为两点,成了冫。而与许多古字一样,仌字就没有人用了,废了,大家都写作冰。

有意思的是,根据东汉时的字书《说文解字》,冰字最早的读音是ning,意思是“水坚”,“从仌从水”。后来,这个字写作“凝”,而冰则代替了仌。也就是说,冰是凝的古字,但是后来代替了仌。更清楚一点说,原来的仌(bing)和冰(ning)两个字,后来变成了冰(bing)和凝两个字。这个过程,至晚在唐代已经完成,五代的文字学家徐铉说,冰字“今作笔陵切,以为冰冻之冰”。

这样,凡是有“两点水”的字,都与冰有关。

冻,是形声字,从仌,东声。本义就是冰。一种说法是“初凝曰冰,冰壮曰冻”。另一种说法是“于水曰冰,于他物曰冻”。例如《礼记·月令》说:“孟冬之月……水始冰,地始冻”。

冷,也是形声字,从仌令声,就是寒。

寒和冬,我们现在的写法,下面的两点,是“顺着”的两个点 ,可是古人的正规写法,如《康熙字典》上的写法,仍然是一个“冫”。

寒,就是冷。它的篆字很有意思,下面是章太炎先生写的寒

201884182942193fd.jpg

上面的宝盖头是房子;中间是一个人,周围都是草(艹);下面是仌。仌当然是寒冷的,而人钻在草里,这就是古人御寒的方式。

几十年前,草还是人们御寒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冬天人们往往在床板上铺上稻草以御寒,如果没有床铺,直接睡地铺,那更要铺上厚一些的稻草。草垫、蒲团、榻榻米、蒲鞋等等都是防寒的用具。小时候,每家都有稻草编制的“草窠”以放置饭锅而保温。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学校还每人发一个草垫铺在床上。

冬,下面是仌,其篆字上面的部分是終字的古文。所以冬表示四时终了,是四季的最后一季。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司马迁称其为“天道之大经”。冬季万物萧杀,到春季复苏,古人以冬为一年之终,这是很有道理的。

冬至,是一年之中日影最(至)长的一天,白天至短而夜间至长,故称冬至。中国的历法,以29天或30天调整其平均值为一个朔望月(29.53日),以12个月加闰月来调整到其平均值为一个太阳年(365.24日)。而这样调整方法,使得每年的冬至,都在夏历的十一月,所以夏历十一月被称为冬月。

冬天是寒冷的,所以寒有时候就表示冬。《易·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所以过去给小孩子启蒙的《千字文》说:“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寒与暑相对。寒暑往往表示冬夏,一冬一夏就是一年,“凡十阅寒暑”,就是共经历了十年。寒假就是冬天的假期。

凛,是寒冷的意思。冽,也是寒冷。凛凛、凛冽都是形容非常寒冷的样子。潘岳有诗句:凛凛寒风升。

凛又引申为严肃、严正、令人畏惧的样子。苏轼《后赤壁赋》:“凛乎其不可留也”,那是表示畏惧。凛若冰霜,往往形容态度严肃。曾巩有诗句:“凛若冰霜节最高”。

凌,也是冰。《诗经·豳风·七月》:“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周礼·天官》下设官吏“凌人”,掌管采冰事务。孟郊《寒江吟》:“涉江莫涉凌,得意须得朋”。

凌又与陵通假。陵是高的土山,引申为高、登高等,又引申为以高陵下,欺陵等。由于与陵通假,欺陵也写作欺凌。如今人们似乎多喜欢写作凌,如欺凌、霸凌、盛气凌人等。

凇,是水汽凝结而成的冰花。在寒冷的冬天,树枝上有时会挂上雾凇。

冶,本来是冰的融化,后来以冰的融化来比拟金属的融化,这样冶就成了金属的冶炼。

凋,天冷结冰了,于是草木凋零。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冯,这是一个会意字。马在冰冻的地方行走,发出pingping的声音,而且走得很快。《说文解字》说冯的意思是“马行疾也”。在这个意义上,其读音为ping2。苏辙有诗句:“骏马七尺行冯冯,晓出射兽霜为冰。”

马踏冰冻之地,pingping,声音很大。冯引申为盛、大。冯怒就是大怒。《左传》记载,鲁昭公五年,楚国伐吴,吴国派“蹶由犒师,楚人执之,将以衅鼓”。蹶由说:“今君奋焉,震电冯怒,虐执使臣,将以衅鼓,则吴知所备矣。”

冯又与凭通假,又写作憑。冯河,是涉水过河。《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暴虎是空手打老虎)”暴虎冯河就成了一个成语,意思是有勇无谋。《论语》中孔子批评子路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與也。”

冯作姓氏,读音改作feng2。这个读音应当是中古以后的事情了。

总之,含有“两点水”的字,本义都与冰、冰雪、冰霜有关。

但是,如今有一些含“两点水”的字,如决、净、冲、凑、凄、凉等,却与冰就没有什么关系。因为这些字过去的“正规”写法,都是三点水。它们的字义也都与水有关。例如決字的本义是疏通水道,使水流动,引申为水冲破堤岸,决了口子。净的本义是春秋时鲁国北城门的护城河的名称。这些字都只与水有关,与冰无关。

但是在传写的过程中,有些人“偷懒”少写一点,按照“严格的中小学教师”或“做题家”的说法,这些都是“错别字”,过去的文人则称之为“俗字”。1950~60年代简化字时,就把这些“俗字”转正了,接着就成了如今的“规范汉字”。

这些字只减省掉一个点,却丢掉了字的意义,现在看来,确实有一点“得不偿失”。

还有一个字值得说一下,次,有“两点水”,但是这个字并不从冫,也不从氵,而是从二。《说文解字》认为是从欠,二声。清代文字学家段玉裁的注释认为,应当是从二从欠,正因为从二,所以次的意思是第二。次年、次日、次子等等,都是第二的意思。

三点水的㳄字,也可以说几句。

㳄,音xian2,字义是因羡慕而垂涎。

羡慕的羡字,本来下面就是一个㳄,上面是羊,看到好吃的羊肉,就垂涎三尺,这就是羡。

盗,上面的部分原来也是一个㳄。看到人家的器皿就贪婪地流口涎,于是存心不善,就偷盗。

如今羡和盗中的㳄都换成了次,字的意思就都讲不通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368375.html

上一篇:第一作者的增加与三等奖的沉渐
下一篇:发烧为什么会减体重?
收藏 IP: 218.56.200.*| 热度|

15 尤明庆 任卫军 武夷山 贾玉玺 晏成和 张永刚 郑永军 程少堂 孙冰 冯圣中 张晓良 张学文 苏德辰 朱晓刚 谢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4 19: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