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讨好之风 精选

已有 7534 次阅读 2022-11-9 08:20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讨好之风

讨好这个词,除了少数如“吃力不讨好”等词汇外,绝大多数情况下似乎都用于贬义。说得文雅一点是谄媚,粗野一点就是拍马屁。

过去,常常有学生鄙视某同学,说他(她)讨好老师。相信现在也还会有这种情况,小学生讨好老师,下级讨好上司,讨好的目的当然是想得到某些好处。这种事情大概什么时候都会有,不过,像如今这样的学校领导和教师讨好学生的情况,过去倒很少见到。

记得前些年,有一位大学校长在对学生的讲话中,大“秀”时髦的网络语言,搞得学生欢呼雀跃,网络上也是一片叫好之声,昵称该校长为某“叔”。自那以后,好像很多校长都向他学习,把网络语言作为与学生“套近乎”的手段。所谓套近乎,也是讨好的一种方式。校长们这样做,不但讨好了学生,更讨好了网络媒体。

如今,中学教师因为有“升学率”在那里压着,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压力颇大,学校当然把压力传递给教师,因而教师对于学生表面上还是要严厉一点。

而大学教师在教学上敷衍而讨好学生的就不少了。平时讲课轻松一点,说说笑话,考试以前指指重点,划划范围,监考时马马虎虎,阅卷时“高抬贵手”,学生们很是高兴。当然,讲课还是要像个样子的,不能过于“拉胯”,笑话也要有限度,课要讲得学生愿意听,自吹也不能过分。这样的讨好才能够真正的讨得好来,评议时也就能够得到学生们给的高分。

相反,有的教师却不懂得讨好学生的道理。他们备课、讲课虽然认真,可是讲的东西太难,可以不讲或者忽略过去的难点决不肯轻易放过去,出的考试题也是好像为难学生一样,花同样功夫的学习,在别的教师那里能够拿到高分,在他那里却很难。考试前也不肯划个重点,考场上又盯得死死的,最后给分又不肯通融。评议时,被得罪的学生自然不会给高分了。

这种过于认真的教师,自然看起来是“费力不讨好”的了。不但不讨好于学生,更不讨好于学校的领导。

对于这样过于认真的教师,校系领导是很担心的。考试及格率低,学生毕不了业,这是给学校领导出了难题。

对于青年教师,就会以教学有问题致使不及格率太高而提出警告。对于老教师,有时候不得不私下打招呼:某老师,你也要看到现在面临的问题,真要许多人不及格,不能毕业,也不大好看……

这种时候,大多数教师也都会心领神会,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了。打了招呼再不放手的,那就只有自讨苦吃了。学校斥责甚至处罚过于严厉的教师的事情,也不是没有。被斥责几句的,“不得重用”的,恐怕到处都有。

现在的情况下,一个学校,要使得声望能够提起来,要依靠的是各项评比能够占优,也就是说,论文、奖励、帽子等等硬指标要能够上得去。而防止声望往下跌,则需要不出事情。无论是学生的事情或者教师的事情,大大小小都不能出。特别是那些排名不靠前的本科和专科学校,能够太太平平把学生恭送出门,顺利毕业,校系领导就念阿弥陀佛。

所以,教师不能讨好于学生,也就是不能讨好于校系领导。

教师是怕校系领导的,毕竟他们是“现管”,校系领导是怕学生的,怕学生出事,于是,教师也就只好讨好学生了。反正讨好一下学生除了自己的尊严以外并不丧失什么,反而省了时间和精力,可以去争取其他更“实惠”的好处。何乐而不为之!

学校往往讨好学生,更要讨好媒体。讨好媒体就是讨好舆论。信息社会,舆论好一点跟坏一点,差别可不是一小点点。这对学校,对学校领导,甚至对学校全体,都有大的作用。

学校是这样,其他“单位”恐怕更是如此。各个单位都希望讨好所有人。这里还往往涉及到大家的经济利益,所以不能不格外慎重。

这里的讨好还可以作一点意义上的推广。《现代汉语词典》对讨好的解释是:“迎合别人,取得比如的欢心或称赞”。这里的“讨”是迎合的意思了。这已经是对其本义的很多次引申的结果了。

讨,从言从寸。言是言论。寸是法度。讨就是用言论和法度进行处治。《说文解字》:“讨,治也”。也就是说:“发其纷纠而治之”。用现在的话说,讨的本义是声讨。引申为讨伐。由讨伐引申为索取、讨要。讨伐的目的总是要索取即讨要好处的。而实力不够的讨要则有两种无奈的结果:一个方向的引申是“迎合”,或者说“惹”,如讨人喜欢。现代大多数意义上的“讨好”中的“讨”也正是迎合这一类的引申。另一个方向的引申就是请求,如讨教、讨救兵,更下等的就是乞求,如讨饶、讨饭。

其实,讨好的讨在另一类意义即请求方向上的引申,也常常见到。那不是因迎合而给他“好”,而是因请求甚至乞求而给他“好”。

过去戏台上的演员,在适当的地方,演戏特别卖力气,突然翻一个高音,赢得满堂喝彩。这种讨好,可以属于迎合一类的。

如今舞台上的演员,走到台前,拿着麦克风对着大家说:“大家为我鼓鼓掌,好不好”。那就是乞求一类的讨好了。

如今在请求、乞求意义上的“讨”好,实在也是很普遍的了。无论是什么评比、比赛,常常会见到请为某某学校点赞、请为某某老师点赞、请为某某同学点赞之类的请求。似乎亲戚朋友越多,点赞越多,水平就越高。

文娱节目的舞台上,设置了专门的带领鼓掌者。要求观众们跟着“领掌人”一起鼓掌。据说,现在有的做讲座、作演说的场合,都设置了这样的“领掌人”。说到“精彩”处,掌声齐起。

有的社区考核,印制了大量“调查表”,进出小区门口,问一下地址,填上姓名,在非常满意一栏划一个钩,就能够得到一个小礼品。

在大街上,拉上大标语,上书:“XXXXX(电话号码),请放心接听,耐心听完,请回答非常满意”。

这样的“讨”好,可真正的是在讨了。

上面所说的两种讨好,当然都不是什么好事。无论在学校里,还是在社会上,都不是什么好的风气。

那么,两种讨好风气的根子在哪里呢?我看还是在管理上,怎么从根子上着手解决这些问题,恐怕是需要认真研究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362925.html

上一篇:说若干有机化合物的中文名称用字(3)
下一篇:说若干有机化合物的中文名称用字(4)
收藏 IP: 218.56.200.*| 热度|

30 武夷山 张晓良 王涛 王安良 辜英求 尤明庆 郑永军 徐耀 贾玉玺 汪育才 郑强 周忠浩 杨正瓴 曾跃勤 苏德辰 冯兆东 姚伟 李陶 简小庆 李学宽 逄焕东 姚小鸥 王志民 孙颉 冯圣中 赵吝加 王启云 崔锦华 谌群芳 wgq386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9: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