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讨好之风
讨好这个词,除了少数如“吃力不讨好”等词汇外,绝大多数情况下似乎都用于贬义。说得文雅一点是谄媚,粗野一点就是拍马屁。
过去,常常有学生鄙视某同学,说他(她)讨好老师。相信现在也还会有这种情况,小学生讨好老师,下级讨好上司,讨好的目的当然是想得到某些好处。这种事情大概什么时候都会有,不过,像如今这样的学校领导和教师讨好学生的情况,过去倒很少见到。
记得前些年,有一位大学校长在对学生的讲话中,大“秀”时髦的网络语言,搞得学生欢呼雀跃,网络上也是一片叫好之声,昵称该校长为某“叔”。自那以后,好像很多校长都向他学习,把网络语言作为与学生“套近乎”的手段。所谓套近乎,也是讨好的一种方式。校长们这样做,不但讨好了学生,更讨好了网络媒体。
如今,中学教师因为有“升学率”在那里压着,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压力颇大,学校当然把压力传递给教师,因而教师对于学生表面上还是要严厉一点。
而大学教师在教学上敷衍而讨好学生的就不少了。平时讲课轻松一点,说说笑话,考试以前指指重点,划划范围,监考时马马虎虎,阅卷时“高抬贵手”,学生们很是高兴。当然,讲课还是要像个样子的,不能过于“拉胯”,笑话也要有限度,课要讲得学生愿意听,自吹也不能过分。这样的讨好才能够真正的讨得好来,评议时也就能够得到学生们给的高分。
相反,有的教师却不懂得讨好学生的道理。他们备课、讲课虽然认真,可是讲的东西太难,可以不讲或者忽略过去的难点决不肯轻易放过去,出的考试题也是好像为难学生一样,花同样功夫的学习,在别的教师那里能够拿到高分,在他那里却很难。考试前也不肯划个重点,考场上又盯得死死的,最后给分又不肯通融。评议时,被得罪的学生自然不会给高分了。
这种过于认真的教师,自然看起来是“费力不讨好”的了。不但不讨好于学生,更不讨好于学校的领导。
对于这样过于认真的教师,校系领导是很担心的。考试及格率低,学生毕不了业,这是给学校领导出了难题。
对于青年教师,就会以教学有问题致使不及格率太高而提出警告。对于老教师,有时候不得不私下打招呼:某老师,你也要看到现在面临的问题,真要许多人不及格,不能毕业,也不大好看……
这种时候,大多数教师也都会心领神会,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了。打了招呼再不放手的,那就只有自讨苦吃了。学校斥责甚至处罚过于严厉的教师的事情,也不是没有。被斥责几句的,“不得重用”的,恐怕到处都有。
现在的情况下,一个学校,要使得声望能够提起来,要依靠的是各项评比能够占优,也就是说,论文、奖励、帽子等等硬指标要能够上得去。而防止声望往下跌,则需要不出事情。无论是学生的事情或者教师的事情,大大小小都不能出。特别是那些排名不靠前的本科和专科学校,能够太太平平把学生恭送出门,顺利毕业,校系领导就念阿弥陀佛。
所以,教师不能讨好于学生,也就是不能讨好于校系领导。
教师是怕校系领导的,毕竟他们是“现管”,校系领导是怕学生的,怕学生出事,于是,教师也就只好讨好学生了。反正讨好一下学生除了自己的尊严以外并不丧失什么,反而省了时间和精力,可以去争取其他更“实惠”的好处。何乐而不为之!
学校往往讨好学生,更要讨好媒体。讨好媒体就是讨好舆论。信息社会,舆论好一点跟坏一点,差别可不是一小点点。这对学校,对学校领导,甚至对学校全体,都有大的作用。
学校是这样,其他“单位”恐怕更是如此。各个单位都希望讨好所有人。这里还往往涉及到大家的经济利益,所以不能不格外慎重。
这里的讨好还可以作一点意义上的推广。《现代汉语词典》对讨好的解释是:“迎合别人,取得比如的欢心或称赞”。这里的“讨”是迎合的意思了。这已经是对其本义的很多次引申的结果了。
讨,从言从寸。言是言论。寸是法度。讨就是用言论和法度进行处治。《说文解字》:“讨,治也”。也就是说:“发其纷纠而治之”。用现在的话说,讨的本义是声讨。引申为讨伐。由讨伐引申为索取、讨要。讨伐的目的总是要索取即讨要好处的。而实力不够的讨要则有两种无奈的结果:一个方向的引申是“迎合”,或者说“惹”,如讨人喜欢。现代大多数意义上的“讨好”中的“讨”也正是迎合这一类的引申。另一个方向的引申就是请求,如讨教、讨救兵,更下等的就是乞求,如讨饶、讨饭。
其实,讨好的讨在另一类意义即请求方向上的引申,也常常见到。那不是因迎合而给他“好”,而是因请求甚至乞求而给他“好”。
过去戏台上的演员,在适当的地方,演戏特别卖力气,突然翻一个高音,赢得满堂喝彩。这种讨好,可以属于迎合一类的。
如今舞台上的演员,走到台前,拿着麦克风对着大家说:“大家为我鼓鼓掌,好不好”。那就是乞求一类的讨好了。
如今在请求、乞求意义上的“讨”好,实在也是很普遍的了。无论是什么评比、比赛,常常会见到请为某某学校点赞、请为某某老师点赞、请为某某同学点赞之类的请求。似乎亲戚朋友越多,点赞越多,水平就越高。
文娱节目的舞台上,设置了专门的带领鼓掌者。要求观众们跟着“领掌人”一起鼓掌。据说,现在有的做讲座、作演说的场合,都设置了这样的“领掌人”。说到“精彩”处,掌声齐起。
有的社区考核,印制了大量“调查表”,进出小区门口,问一下地址,填上姓名,在非常满意一栏划一个钩,就能够得到一个小礼品。
在大街上,拉上大标语,上书:“XXXXX(电话号码),请放心接听,耐心听完,请回答非常满意”。
这样的“讨”好,可真正的是在讨了。
上面所说的两种讨好,当然都不是什么好事。无论在学校里,还是在社会上,都不是什么好的风气。
那么,两种讨好风气的根子在哪里呢?我看还是在管理上,怎么从根子上着手解决这些问题,恐怕是需要认真研究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9: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