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朱墨效应 精选

已有 8424 次阅读 2022-3-9 08:07 |个人分类:科教与社会|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朱墨效应

世界上的各种事物都不是孤立的,总要与其他事物相互作用。

有些相互作用只是简单地混合,各组分本身的性质基本上并没有改变,甚至没有改变。例如一把黄豆与一把大米混在一起,黄豆与大米各自的性质就都没有改变。只是远远看去,混合物的颜色比黄豆要白一点,比大米要黄一点。如果大米多而黄豆少,那么颜色偏白,如果黄豆多而大米少,那么颜色偏黄。从混合体的颜色这个性质看来,它是与两个组分所占的比例有关的。

又如,把金与铜融化组成合金。混合体即合金的密度应当与两个组分所占的比例有关。金的密度远大于铜,金的比例越多,混合体的密度也越大。由于混合时体积变化不很大,在忽略这种体积的变化时,混合体的密度与组分的占比应当成线性关系。即,混合体的密度=金的密度×金的占比+铜的密度×铜的占比。

又如,把液体A与液体B倒在一起,如果A、B并没有化学作用,混合体的温度显然与A、B的比例成正比,即混合体的温度=A的温度×A的占比+B的温度×B的占比。如果A和B有相互作用,生成了络合物AB并放出一定的能量E/mol,那么,混合体的温度仍然与A、B的比例有关,而且仍然与它们的占比成线性关系。混合体的温度只是在上面没有相互作用的结果上再加上生成络合物AB所放出的热量,而AB放出的热量也是与A、B中占分较少者的量有关。

在上面这些例子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两种组分本身的性质并没有因它们的相互作用而改变。即使是发生了化学反应,没有能够参与反应的物质(例如上面A、B络合例子中未络合的多余成分)的性质,也并没有发生改变。

如果情况不是如此,而是只要A、B两种成分放在一起,它们两者的性质都会发生改变,情况就要复杂得多。

例如,A地原来有许多居民,那里的人有他们的风俗、习惯,说那里的方言,后来,有一些B地人(他们有B地的风俗、习惯和方言)迁徙到A地生活。如果迁徙者的人数很少,他们到A地后不得不按照A地的风俗习惯与A地居民打交道,学习A地的方言。在迁徙者只是个别人的情况下,他们原来的风俗习惯和方言都不会对原来A地产生影响。如果迁徙者增加的速度很慢,先来的人已经习惯了A地的生活,混入了A地的居民,A地原先的风俗习惯方言都不会有什么变化。原来B地不如A地的,新来者也会学习A地的,也好起来;原来B地比A地好的,现在就可能渐渐堕落到A地的水平。这就是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但是,如果迁徙者人数较多,那么,B地的迁徙者虽然会在与“自己人”的交往中,仍然适用B地的风俗习惯方言,而与A地人的交往中,则会进行一些交流,双方各自影响着对方。时间一长,迁徙者与A地原有居民就混合了。原来A地的风俗习惯方言也都会因受B地的影响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的大小与迁徙者的人数有关,但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关系。它与迁徙者的人数、迁徙速度、社会地位包括经济地位与政治地位都有关。

我把这样的两种事物在混合时产生的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称为朱墨效应。

拿方言来说,过去在正常情况下,各地迁徙人数一般都很少,因迁徙而产生的人员交流的速度很慢,所以,各地的方言是相对稳定的。

当迁徙者人数较多时,就会对当地方言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并不与迁徙者的人数成正比关系。迁徙者的地位,对方言的影响极大。如果迁徙者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很高,则对方言影响会很大。例如,杭州是南宋首都,北方来的统治者较大地改变了杭州的方言,使得杭州方言与周围地区方言有较大的差别。

又如,上海方言的形成,与1860年代的战争有关。大量江南各地移民到上海,奠定了以苏州话、宁波话与本地方言结合而形成的上海话。又由于来上海做生意的洋人不少,制造业与贸易成了上海发达的主要因素,所以在上海方言中夹杂了不少“洋泾浜”英语词汇。大量的苏北人也移民到上海,虽然实际上苏北移民的数目并不少,由于他们的经济地位太低,所以,在上海方言中苏北移民所操的江淮方言的成分却较少。

当原先的本地人极少而迁徙者极多时,原先的方言也会改变。例如,江苏金坛原来说吴方言,但是1860年代的战争使那里“十室九空”,战争结束后大量持江淮方言的苏北移民入迁,使得金坛的方言由吴方言变成了江淮方言。

再举学校合并过程中的朱墨效应的例子。如果A、B两个学校进行合并,那么合并后的学校C,与原来A、B两个学校的风气、管理方法都将不同。而不同的情况,与A、B两个学校所占的成分呈现一种复杂的关系。即使后来两个学校可能重新分开,但是,也不可能完全回到原来的样子,会受到另外一个学校的影响。

先看一种假设的极端情况:B校只有个别教师或管理人员,其余都是学生,而学生人数也只有A校的几分之一。这种情况就相当于B校不存在,只是A校在招收新生以及调进个别教师。这时,A校的状况,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影响,其校风和管理作风都保持稳定。

如果A校非常大而B校非常小,这种情况同样可以视同为B校被A校吃掉了,在合并后的C校的校风及管理作风中,基本上仍然是A校的。

随着B校规模的增加,C校的性质(这里定义为校风及管理作风)会呈现出B校的影响,但是,B校的影响大小与B校的规模也呈现一种非常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并不是线性关系。也就是说,这里的所谓朱墨效应同样也是非常复杂的。

在实践中,在两个甚至多个水平不同的学校进行合并时,怎样尽可能保持水平较高学校的优势而避免在合并后高水平学校向低水平坍塌,也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

又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农村居民到城市中。农村的生活习性如婚姻习惯也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我过去认为,婚姻中的“彩礼”只是落后农村地区的风俗,但是,从网络上看,结婚需要彩礼这种落后的变相买卖婚姻习俗似乎反而影响了很多地方。这也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朱墨效应。

研究这种效应对于预测将来可能发生的社会问题可能也是有益的。

这种朱墨效应应当可以也需要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不同的体系要根据体系的实际情况,建立不同的方程。根据这些方程来预测将来发展的趋势,制定一定的对策。

我不是研究这些问题的专家,只是偶然地想到了这个问题,在此把这个问题初步提出来。我的想法是不是有道理,希望得到指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328628.html

上一篇:杂说“厂”
下一篇:怎样看待二氧化碳制汽油的研究成果
收藏 IP: 39.82.246.*| 热度|

16 刁承泰 周忠浩 尤明庆 武夷山 黄永义 王伟周 许培扬 鲍海飞 郑永军 李学宽 何应林 陈志飞 汪运山 张晓良 冯圣中 孙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4: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