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说说这几个“三”

已有 4782 次阅读 2020-3-2 08:33 |个人分类:谈天说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三晋, 三秦, 三吴, 象征, 众多

说说这几个“三”

不知不觉间,杂说一些古老的地名词的文章已经写了好些篇。已经说过了齐、鲁、燕、吴、楚、晋、越和秦。这些名词,都是三千年前周代的诸侯国名,直到如今还在常常使用。在说这些字的时候,想到了有些地名在后人提到之时,常常加一个三。比如,现在的山西人说到山西,常常说“三晋大地”、陕西人则称他们的故乡为三秦,这样说,似乎带有一点文雅的气息,而且好像还有一丝因具有悠久历史而自豪的味道。这个问题,在上面的某一篇文章中说好像都不很合适,于是,就决定到最后凑一个整,一起来说这些三:三齐、三吴、三楚、三晋、三秦及其他。

在这些名词中,三晋这个词产生得最早,其历史最为久远,似乎早在先秦就出现了。如《商君书·徕民》中有这样的句子:“秦之所与邻者,三晋也。”又如《战国策·赵策》中记载有人对赵王出主意说:“三晋合而秦弱,三晋离而秦强。”

所谓三晋,就是赵、魏、韩三国。他们原先都是晋国的贵族大夫。在晋国各贵族大夫的长期内斗中,消灭了其他大夫,也削弱并最后废除了晋国国君,三国被周天子承认为诸侯。就像司马迁《史记》所说:“韩、赵、魏灭智伯,分其地。三晋强。”历史上,往往把三家分晋作为战国时代的开端。

由于赵魏韩三国都是从晋国分出来的,他们的老家都在现在的山西,是晋国的直接“继承者”,所以人们把山西简称为晋,也称为三晋。如今山西省的许多企业、事业单位都冠以晋名,为了顺口而用两个字,就称三晋。

三楚的说法,则要到战国的末期才产生。所谓三楚,是指楚国的三部分疆土:南楚、东楚和西楚。虽然不同的文献上对三个区域的划分上有一些分歧,但是总的区分还是清楚的。南楚是楚国的南部;楚国灭掉了越国,原来的吴、越部分也就是现在的长三角地区就是东楚;随着秦国的侵入,楚国丢失了它的西部老家,但是却东侵灭除了鲁国,于是淮北豫东一带称为西楚,相当于更东面的吴地,它就算靠西了。彭城(今徐州)就是那里的中心城市,秦汉之间项羽在彭城建都,称西楚霸王。

但是,在随后的漫长岁月里,三楚所指的地方有了变化,人们只把长江中游地区称为三楚。三楚与楚地成了同义词,都是指长江中游一带。

三秦和三齐则同时产生于秦汉之交。

项羽刘邦联军打败了秦军,刘邦打入关中,秦朝灭亡。项羽分封诸侯,把刘邦封到当时交通不便的汉中,称汉王。把原来的秦国中心地带,关中,由三位秦军的降将统治:章邯为雍王、董翳为翟王、司马欣为塞王。名义上是秦人治秦,实际上是让他们看住刘邦,不让刘邦跑出来。这样三分秦地,就是“三秦”的来历。当然,由于章邯等投降了项羽的将军得不到秦地居民的支持,不久就被汉王刘邦打败,《史记·项羽本纪》中说“是时,汉还定三秦”。这大概是三秦一词最早出现之处。

后来三秦就等价于秦地了,到如今就是陕西的代名词了。也就是说,三秦不光指关中平原,而且把秦岭南面的汉中以及黄土高原上的陕北都包括在内了。

项羽分封诸王,也是以齐人治齐。把齐国故地立三位齐国的王族为王,以田都为齐王,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田巿为胶东王,都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田安济北王,都博阳(今山东泰安东南),这就是所谓三齐。本来项羽想把原来齐国的土地一分为三,搞得都弱小一些。不想过了不长时间,田荣就把三齐都占领了。《史记·项羽本纪》说:“田荣自立为齐王……并王三齐。”三齐一词就出现了。

不过,三齐这个词后来用得没有像三晋、三秦那样频繁。特别到了现代,人们更多地用齐鲁来称呼山东。这是因为在山东还有一个在传统文化是很强大的诸侯国鲁国,这是陕西、山西所没有的现象。

三吴的说法,在文献上似乎要到东晋才出现。春秋末期,越国灭吴,把首都从会稽(今绍兴)搬到吴(今苏州),改称为会稽。秦立会稽郡(治吴县即今苏州),西汉沿之。东汉以钱塘江为界把会稽郡分为吴郡(治今苏州)和会稽郡(治今绍兴)。三国时孙皓又把吴郡的南部(今浙江北部)分出,立吴兴郡(治今湖州)。这样,原来的吴(会稽)就分成了三个郡,人称三吴。

当然,三吴后世还有多种说法。例如把吴、吴兴(浙江省北部)、丹阳(今南京附近)称三吴,或者把苏州、常州、吴兴称作三吴等等。当然,无论什么说法,三吴都是指如今的“长三角”地区或者更扩展指整个长江下游地区。

上面的五个“三X”,说的五个地方,都是春秋时代的大国,也正是春秋五霸的优选国家。

说起来五霸,到底哪五个可以算霸,又有不少争论。五霸就是五伯。其实,所谓霸,就是周天子承认他为“伯”,而且送他一块胙,也就是祭祀过历代周天子的肉。当初不知道谁先说出来这样的诸侯有五位,称为五霸。以后大家便去套这样的条件,我猜测,可能符合这样条件的人实际上不止五位。于是,就像我们如今评职称一样,人多位置少,于是就各人说各人的了。

现在可以看到的七八种说法中,时间上最早的当数荀子,他是战国人,他认为的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荀子·王霸》)”。另一种影响较大的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史记索隐》)”。

不管哪一种说法,上面所说的三晋、三秦、三齐、三楚、三吴所指的都是春秋时期的重要大国。也正因为重要而大,后来才需要分。

大和重要恐怕是被分为三的两个必要条件,当然这里的大和重要都是相对的,是与当时的实际情况有关的。

当然,除了上面所说的那些地方外,被称为“三X”的地名还有一些。有些能够说得清楚,例如,三越指吴越、闽越、南越,约当今东南沿海地区。三巴指巴郡、巴东、巴西,指四川东部与重庆部分地区。

有些却说不清楚了,也就是有好几种说法了。例如三湘,用的人极多,但是应当算哪三个湘,不同的说法有好几种。古人写诗词,用三湘颇多,大抵与思念屈原有关。现在,三湘就等同于湘,也就是湖南了。

总之,所谓“三X”实际上都是后人为了方便而形成的一种说法。

更主要的是,不论上面的“三X”如何“填充”,说是哪三个X,它们所指的地方,基本上大同小异,就是指那一大片地方,并不真的拘泥于所说的那三个地方。因此,一定要“靠着实”究竟哪三个X,意义并不大。而各种说法都有自己的道理,一定要说哪个说法对,哪个错,就没有意义了。

因为只是一个称呼,所以要有人用。有些用得很多,例如古人写诗,用到三吴、三楚、三巴的就许许多多。一条长江,是古代交通的大动脉。古人坐船从上游到下游,从惊涛骇浪到风平浪静、一望无际,发了不知多少感叹。写诗词用到三齐的就相对少得多,用到三越的人就极少。

到了现代,以省为界,省的意识很强烈。于是,三秦、三晋、三湘这样作为省名代称的还大量存在,仍然被广泛使用。其余的,由于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以及古典诗词的急剧衰落,用到这些地方代称的人就都很少了。

人们可能要问,为什么地方名词说“三”的这么多,说二、说四的相对没有多少呢?

中国的数字,除了表示一个确定的数目以外,都还有另外的文化含义。

三是小孩子认识数时候的一个节点,超出了三,他便不容易弄清楚。据说有些原始部落里所能够认识的最大数字就是三。也正如《老子》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此,三往往就表示众多。三个人就表示众(不要光以为这是简化字,这也是古字)。三思而行,说的就是要多想想并不是真的想三次。三令五申,也并不是确实下了三次命令、五次申斥。

有的时候,确确实实是三,但是它也含有多的象征意义,比如,三叩首或者后来的三鞠躬。为什么一定是三鞠躬而不四次鞠躬?因为三次已经表示了多次,象征着足够的尊敬,没有必要无休无止地鞠下去。

同样,即使是真的三,像三齐,是齐地的三个国,但是实际上隐含着众齐地,三湘隐含着“众湘地”即湖南各地。三吴、三秦、三晋等等也是如此。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有时候并不需要去拘泥于究竟是哪三个。

弄清楚了这一点,我们也能够理解,不单是地理名词,其他名词为三X形式的也特别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221309.html

上一篇:从用水融化冻鱼,鱼表面出冰说起
下一篇:大众媒体对科学的当说与不当说
收藏 IP: 60.208.154.*| 热度|

15 夏炎 孙冰 郑永军 尤明庆 陈有鑑 王安良 刁承泰 王启云 姚伟 刘光银 朱晓刚 武夷山 赵凤光 刘浔江 王汉森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1: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