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我心目中的“科教”——兼说对科学网的期望

已有 4911 次阅读 2019-6-24 08:24 |个人分类:科教与社会|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科学教育, 科学与教育, 业余园地, 文化

我心目中的“科教”——兼说对科学网的期望

汉语的优点是简洁。但有时往往会出现二义性。

科教这个词就很简洁,但是,就有二义性。

《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科教”为“科学教育”,举例有“科教片”——释曰“科学教育影片的简称”。有人对“科学教育”作了这样的解释:“科学教育是一种以传授基本科学知识为手段(载体),以素质教育为依托,体验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建立完整的科学知识观与价值观,进行科研基础能力训练和科学技术应用的教育。”(《百度百科》)简言之,这样的解释是把科教解释为用科学来教育人。这是一种狭义的解释。

《现代汉语词典》又收录了词汇“科教兴国”,解释为“通过发展科学和教育来振兴国家”。这里的“科教”则是“科学和教育”的简称,与前述“科学教育”相比,其范围就广多了。

在实际应用中,范围还有更广一点的。可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为例,据中国电视台自己的解释,说它的科教频道是中国科教文化传播的第一电视平台,是以教科文题材为主要内容的专业电视频道”(“CCTV科教频道官网”)这里,他们把“科教”更扩充到“科教文化”或“教科文”。至于教科文,我们最熟悉的用法当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那是教育、科学、文化的缩写。

我为什么要提到对“科教”的解释呢?这是因为科学网提出了对三条红线的《补充说明》,里面明确提出科学网不欢迎非科教类信息的发布和传播”。

事涉红线,所以人们还是会认真对待的。再加上做科学的人都是有些较真精神的,这里的“科教”是什么意思,似乎需要说说清楚。

著名的科学网博主曾咏春教授6月21日在《我们都是好孩子》一文中说:“希望这篇博文不被归入非科教类。我不想被科学网踢走。”虽然素以文字优美著称的曾教授这样说有幽默和调侃的意思,但是。在我看来,其中未必没有一丝丝担心的味道。

根据科学网以往优良的民主传统,对于什么是“科教”这件事是可以表示自己意见的,我也就说说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我认为,虽然《补充说明》中并未对“科教”作明确的严格的定义。但是该说明实际上隐含着对“科教”涵义的说明。

该说明指出:科学网以构建全球华人科学社区为目标,致力于服务全球华人科学与高等教育界,促进科技创新和学术交流”。在这句话中,阐明了科学网服务的对象是“全球华人科学和高等教育界”,因而,我理解《补充说明》中所说的“科教”并不是狭义的“科学教育”即以科学来教育人,而是较为广义的“科学和教育”。

科学网的主要内容为科学与教育,我认为是符合我们国家规定的“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的。科学网的博主和读者大都是科教兴国的参加者。他们有科教兴国的愿望,实际上也正为科教兴国的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离不开教育,实际上,如今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都是由科技工作者、教师和青年学生(研究生)共同作出和完成的。这些人,也正是上面所说的科学网的服务对象。科学网博客,这是他们交流思想、交流看法、感叹人生的园地。

既然名称就是科学网,而且涉及科学网的科学和教育工作者大多数是理工医农各科的人员,他们的专长和兴趣当然更偏重于科学技术,所以,科学网传递信息的主流当是科学技术以及与此相关的教育事业,我想,这一点应当没有什么疑问。

另一方面,科学网毕竟是广大博主和读者的业余园地。绝大多数博主和读者都不可能以科学网为主业,因为科学网毕竟不能给他们“饭碗”。

既然是一个科学和教育工作者的业余园地,那么,就应当考虑他们的业余需要。科学和教育工作者在这里所展示的知识和思想,自然不会与他们从事的专业知识一模一样。一般来说,在科学网上的文章所涉及的知识面要宽广得多,而叙述的方式要浅显而生动得多。如果一个人在科学网上的文字都与他在专业业务上的相似,那么我相信这样的文字将没有几个读者。如果一个网站都是这样的文章,该网站恐怕很难立足。

也正因为是业余的园地,科教工作者还往往会展示自己知识和文化修养多样性的一面。学理工的,也会喜欢文学、历史、艺术、旅游,也要写诗词、拍照片、谈生活。偏“文”出身的朋友,则更可以为提高科学网博友的文化水平贡献他们的才华,做出有益的工作。

众所周知,一些大科学家,往往都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很多人都文理兼通。拿数学家来说,苏步青写得好诗词就人所共知、丘成桐对于历史研究很有心得、华罗庚也很喜欢写诗。我们的教育,正是主张要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多种原因,很多知识分子知识结构不合理,学文的不懂科学技术常识,学理的缺乏人文常识。这种缺陷,实际上很大地影响着我国科教工作者的成长,影响着我国的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而科学网正既可以成为科普的园地,也可以成为理工科知识分子提高人文知识水平的业余课堂。

所以,我希望科学网对于“科教信息”即“科学与教育信息”所包含的范围,似乎不应太窄,要略宽泛一些为好。只要是对普及科学和文化知识、提高读者的科学和文化水平有利的文章,都应当加以鼓励。

现在的科学网博客有“科研笔记、论文交流、教学心得、观点评述、科普集锦、海外观察、人物记事、图片百科、人文社科、诗词雅集、生活其他、博客资讯”等十二个栏目,基本上都是科学网博客人所希望表达的内容,希望将来能够坚持把这些栏目办得更好。

我到科学网并不很早,但也已经有八年了。八年来,我在科学网与朋友们“交流思想、交流文化”,感觉是很愉快的、也是比较方便的。我相信这种感觉并不只是我一个人有,很多朋友都会与我同感。我珍惜这种愉快和方便,我知道我们能够有这样一个园地是很幸运的事情。我相信科学网的朋友们都能够珍惜我们的园地,共同维护好这块给我们带来愉快和方便的园地。当然,我们都非常感谢科学网的各位工作人员为我们能够愉快而方便地“交流思想、交流文化”而付出的辛勤劳动。

祝愿科学网办得更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186563.html

上一篇:研究生学位论文有必要这样的“预答辩”吗?
下一篇:从莲就是荷、睡莲不是荷说到为什么称电荷
收藏 IP: 39.82.204.*| 热度|

49 刁承泰 武夷山 郑永军 尤明庆 信忠保 代恒伟 张鹰 刘立 张学文 赵凤光 刘钢 钟定胜 周浙昆 徐晓 冯国平 刘炜 张忆文 马德义 王安良 秦四清 吕秀齐 姬扬 朱晓刚 梁洪泽 李东风 杨正瓴 黄玉源 聂广 吴嗣泽 王启云 吉培荣 虞左俊 赵建民 陈鑫 韩玉芬 刘光银 李晓姣 王正全 程少堂 王德华 任国鹏 戎可 汪晓军 刘山亮 段含明 苏德辰 王崇臣 wgq3867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7: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