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猜题专家”说起——说研考和高考的命题
前些天,看到一条消息说,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结束后,有考生指出,考研数学出现“神押题”:“命题专家”LL“押中”80%考研真题,“甚至连超纲的二阶差分都反复强调”。随后,“考研数学疑似泄题”事件迅速发酵,引发巨大争议。不过,教育部新闻办回应称:确认LL所举例题均与实考试题不同。同时,LL并未参与2018年研究生招生考试数学科命题工作。……一位与LL熟识的人曾告诉记者,“他一天不想别的事,只想一件,10多年就琢磨哪些会考,哪些不会考,历年题目倒背如流,所以押到题也正常”。
我相信教育部的说法,LL未参加命题,但是也相信考生们的说法,即LL所猜的题目与实际的试题大同小异,他确实猜中了大部分考题。
研究生入学为什么要考试?原因很简单,就是要试一试考生的实际水平,让实际水平高一些的考生来上研究生继续培养。
为什么考试能够知道考生的实际水平?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假设考试成绩与考生的实际水平相关,考试成绩越好,考生的实际水平越高。我想,这就是当初设计考试的理论基础。我们所有的选拔考试,研究生招生考试、高考、招收公务员考试等等,都是建立在这个假定的基础之上的(本文所说的选拔考试就包含了所有这些考试)。当然,这个假定与所有的理论假设一样,都只是在理想情况下才是真实的。
如果考试成绩不能够代表考生的实际水平,那样的“考试”就失去了意义。
在什么情况下上面所说的这条假定不成立呢?当然人们想到了有人事先知道了考试的题目。试题事先被透露出来了,当然考试完全就失去作用了,这个自不用多说。试题事先被透露,这个往往能够查出来,而且这样的事情毕竟概率很小。更多的情况是人们猜测出来一部分试题,例如有一部分学生接受了如LL这样的的培训,而LL能够猜测出相当多的一部分考试题,这部分学生的考试成绩便显然不能代表其真实水平。这种情况实际上已经是使得上面所说的假定在很大程度上不成立了。但是,人们往往不能察觉出来。
当假定已经不完全成立,即考试成绩与考生实际水平并不完全相关,那么,得利的是那些事先知道(即使这种知道只是猜测到的)试题的考生,而上当的则是招收学生的单位。他们误认为招收到的学生是“最优的”(当然只是相对的最优),而实际上并不是。
这看上去是出题方与猜测方的一种博弈,然而,实际上人们总是在猜测考试的题目,不让人去猜测考试题目是一个不现实的事情。那么事情就归结到出题的一方,出题的一方要尽可能避免被考生轻易地猜测出试题。
所以,如果试题容易被考试猜测出来,从而考试成绩不能反映考生真实水平,其责任不在考生方面,也不在猜测试题的人,而在于出考试题目的方面。出题方面应当对考试成绩不能反映考生实际水平负责。
上面所说的LL只是而今可以猜测考试题目的许许多多“能人”之中的一个,为什么如今为了考试的培训机构这样多?我们假设,如果经过这些培训机构的培训,并不能提高考试的水平,那么这些培训机构早就办不下去了。换句话说,培训机构的兴盛正说明了经过培训能够大幅度考试的分数。当然,这也正说明了出题方的无能和失败。——同样,这也意味着,我们的招生单位就会上当受骗(虽然似乎没有法律意义上的骗子),他们并不能真正招收到理想的好学生。
出题方的问题会有哪些?
首先,人们会想到的是出题者的水平。出试题者水平不高,所以试题容易被猜出来,这应当是一个问题。
实际上,各学校也并未把第一流或第二流的教师拿出来,放在出试题这种工作上。因为现在这样的体制,全国统一的试题,各学校似乎都认为出试题这样的事情与自己学校无关,完全没有必要拿出最好或次好的教师来从事这项工作。看一看这些年高考试题中的常识性错误,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也就是说,全国统一的考试已经使得各高等学校丧失了对于招生考试的积极性,它们不需要出题,对于考研还需要组织一下考试,对于高考甚至连组织考试都不用管,只是最后看看分数录取一下罢了(除了极少数学校的极少量的自主招生)。因此,负责和参与招生的教师并不需要有高水平的学术水平。这样,参与出试题的教师水平不高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现在这样的考试,出题的指导思想就有问题。在如今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即使有第一流的教师参与出题,也未必能够逃脱试题被猜测出来的命运。
我们如今的考试指导者,实际上并没有分清楚选拔考试是与平时学校的课程考试是性质完全不同的考试。
学校的课程考试,是学校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另外,它也是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筛选出那些实在没有学好 的学生,让他们重新认真学习。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它要使大多数学生的成绩处在及格线以上。考试试题的内容也应当尽可能概括和包含该课程的大多数内容,即尽可能“面面俱到”。对于这样的考试,如果学生们在考试之前能够与猜测那些考试的大致内容,而且根据内容进行全面的认真复习,那是达到了课程考试的目的。
像高考和研考这样的考试则完全不同。高考不是高中教学的一部分,研考更不是本科教学的一部分。它们是选拔考试。它们的目的是在考生中选拔出一部分适合继续深造的学生。既然是要选拔,就应当是选拔出它们的知识和能力都适合深造的考生,就不能被预先的准备所迷惑。它不应当有所谓“及格率”之类的问题。在考试内容上,也没有什么“全覆盖”之类的要求。这样,也就无所谓“难题”、“偏题”之类的责难。试题的多少、难易都不是问题。今年的试题可以特别多,明年说不定就特别少,这一次可以这方面很难,下一次也可以另一方面很难。这都没有什么关系,只是需要尽可能好地筛选出较适合的考生即可。
只有取消了现在事实上存在的对于考试题目的种种顾虑和限制,再加上有水平的教师的参与,研考和高考的试题才不容易被那些“猜题能人”所猜中。考试的成绩才能够更好地与考生的实际水平相关。
如今的现实却是出题的不管考试,考试的不管招生,招生的不管培养。试题是不是容易被人猜出来与出题者无关,能不能招得到最合适的学生与出题、考试的都无关,只要在我管的这一块不出问题就可以。——现在的这种情况,大家都只管自己那一块不出大问题,而想改革这种状况,则谁都反对。人们已经把研考、高考的根本目的和教育的基本问题忘记很久很久了,很多人都把应有的常识当作了天方夜谭。对于许多人物,无论是管理者、教师还是学生,实际上都需要启蒙教育。
所以,要想让人们真正很难猜测到研考、高考、公务员考试这样的试题,就需要彻底改变思路,去掉出题的那些束缚人们思想的不合理的陈规陋习,不管那些考试大纲、全面覆盖、考分预期之类的东西、无视那些“题偏了”、“难了”之类的责难,并且要求让高等学校或研究院所真正有水平的教师和研究人员来主持和参与出题而且经常换人。
这样,才能够使得猜题者难有多少作为。学校也就只有老老实实地教好各种基本知识,才能够使学生在考试中能够以不变应万变。而不是投机取巧,只是猜题、刷题。学生的负担也有可能真正减少,学习的积极性不至于受到打击。
我希望有这样的一天。
当然,真正要想取消现在事实上存在的对于考试题目的种种顾虑和限制,要想让有水平的教师的参与,那就需要把招生的权力真正放到要招生的单位和人手里。高等学校的招生是高等学校的事情,政府用不着也不应当越俎代庖。谁培养、谁招生、谁负责,教育行政机构只负责监督和行政管理、惩治违规者。如现在的高等学校自主招生就是一个较好的开端,而研考实际上完全不需要全国统一的考试,完全交给高等学校或研究院所自行处理。
但是,这样一来,那些专门为了研考和高考而诞生的“教育机构”——也就是我过去提出来的所谓“寄生教育”,就难以像现在这样的赚大钱,甚至混饭吃都难了。那些被称为考研基地的高等学校也可以改邪归正,认真地搞好所有课程和所有学生的教学。那些靠猜题和大量“刷题”的“超级中学”也才能回归教育的正道。现在掌握着出题、考试大权的人,就会失去这种大权。——这都是砸人饭碗的事情,那些人是会拼命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1: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