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中国人心目中的动物(4)兔和狐
【写在前面的话】西方有这样一句话:一千个人的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种动物在各人的心目中也是不一样的,怎么能够知道各种动物“传统中国人心目中”是怎么样的?我们可以从成语、俗语、谚语和其他许多年来流行的语言发现“统计意义”上的结果。这些历史的大浪淘沙得到语言中表达了人们心目中的印象。
(6)兔
提起兔子,一些年轻的朋友立刻会想到“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这样的儿歌,还有人会联想起长长的兔毛,更有人会想起著名的大白兔奶糖,可是,很遗憾,白兔、长毛的安哥拉兔等等家兔都不是我们中国千百年来传统的兔子。它们都是“舶来品”,是地中海“穴兔”的后代,与中国古代的兔子不是一个品种,只是近代才在中国兴旺起来。我小的时候,很多班级都会饲养一对兔子,那是同学们的集体宠物,小朋友们轮流值班拔草喂养,大家都细心地观察它们的一举一动,不过,常常喂不了多久就死亡了,搞得小朋友很伤心。。
中国古人传统的兔子是野兔,大多数的颜色是灰色的,有的则偏土黄。全国各地的荒郊野岭过去似乎都有它的存在,是我们最传统的猎物。“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这是两千多年前《诗经》里的句子,兔罝是古人抓兔子所布的网。我年轻的时候,草原上的牧民冬天还常常去打兔子,卖给“供销社”,换得一些现钱。我曾经到供销社去买来吃过。
在中国古代,如果出现了“白兔”,那就被认为是罕见的吉祥的征兆。古人认为“赤兔大瑞,白兔中瑞”。各地发现白兔,要逐级上报,直到朝廷。古典戏曲《白兔记》中,刘知远的儿子咬脐郎追逐白兔,而使刘知远夫妻相见。那刘知远可是“皇帝”啊,由白兔引路,夫妻才得团圆。我们现在看到的到处都是白兔,不了解现在的白兔是近代的舶来品,就不好理解古人著作的深意。
古人认为太阳上有三足金乌,月亮上有蟾蜍。马王堆帛画上就是这样画的。但是,后来蟾蜍却被白色的玉兔所取代。闻一多先生这样解释:“盖蟾蜍之蜍与兔音易混,蟾蜍变为蟾兔,于是一名析为二物,而两设蟾蜍与兔之说生焉。”是语音讹变才使蟾蜍、玉兔并存月中。不过,后来大家认为玉兔比蟾蜍形象美好,更能够与嫦娥一起代表月亮。这样,玉兔就逐步取代了蟾蜍,成了月亮的代名词。我们中国的月球车,还以玉兔命名。
另外,兔子交配后,大约一个月就能够生育了。所以古人就传说兔子“望月而孕,口中吐子”,认为兔子看看月亮就会怀孕,而兔子就是“吐子”的意思。宋代诗人陆游的祖父陆佃在《俾雅》说:“兔,吐也。明月之精,视月而生,故曰明视。”(“兔曰明视”是儒家经典《礼记·曲礼》中的叙述)。所有这些,都使兔与月连在了一起。北京人过去八月十五要供“兔儿爷”。戏曲唱词中常常以“金乌坠、玉兔升”这样的词句来说黄昏到天黑的时分,京剧《贵妃醉酒》有著名的唱词“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又早东升”。
不管神话中兔子是多么美好,实际生活中,弱小和众多的兔子是人们狩猎的对象,是人们口中之食。兔子是非常灵活的,如果人们不灵活变化,决打不到兔子,更不要说《韩非子》中所说“守株待兔”的做法了。
在动物的竞争中,兔子的力量不大,是一个弱者,为了保护自己,它不得不逃跑的很快,“兔起凫举”、“兔起鶻落”这两个成语都形容很快的动作(凫是野鸭,鹘是老鹰),往往用于说某人很快就做好了某一件事情。打仗讲兵贵神速,《孙子》说:“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后人总结为“动如脱兔”。《三国演义》中先属吕布后归关羽的宝马,就名“赤兔”。现在人们还往往说某人逃跑得比兔子还快。
同样,是为了保护自己,野兔的洞穴往往隐蔽而多变,所以才有了“狡兔三窟”的成语。为了使自己的洞穴口更加隐蔽,才有了“兔子不吃窝边草”的规律,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并没有见到科学的证据。
狐狸在自然界可能是会以兔子为食的,但是在人类的“田猎”活动中,他们统统是人们希望得到的猎物,因此,很早就有了“兔死狐悲”的说法,这是说“物伤其类”。不过,那是专门对可怜的小人物而言的。如果是指大英雄,同样的物伤其类,就会用“惺惺惜惺惺,英雄惜英雄”了。
打猎中,狗是人们的重要帮手,但是如果“狡兔死,走狗烹”,那么,那样的猎手也未免太狠毒了。但是实际上这样类似“卸磨杀驴”的事情还真的不少。
兔子是柔弱的,又与月亮有关,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把它视为阴性的。在《西游记》中,玉兔下凡变成了天竺国公主模样,想招唐僧为驸马。
总之,在传统人们的心目中,一般情况下,兔子是可怜的、胆怯的,又是灵活的小东西。又由于柔弱类阴,过去北京人把娈童称为兔相公、兔子,也正是这个原因,兔崽子就成了一个最恶毒的詈词。当然,虽然柔弱而力小,但是,在必要的的时候,兔子也还是要拼命自卫的,这就是人们如今常说的“兔子急了也咬人”。
(7)狐
狐是食肉目的动物,但是,它有着一身漂亮而保暖性能极好的毛皮,于是,它与兔一样,成为古人田猎时最重要的猎物之一。《庄子》认为,是漂亮的毛皮害了狐狸:“丰狐文豹……不免于罔罗机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其皮为之灾也”。但是,从人的立场上看,衣、食同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个问题,狐狸和兔子之同样为猎物也是理所当然。不过,到了21世纪的今日,人们已经有了足够的保暖衣装,如今为了炫耀自己而仍然猎杀狐狸就完全没有必要,甚至应当觉得可耻了。当然,有时候街上有人贩卖假冒的狐狸皮,那就是另一种无耻了。
狐狸是很小的食肉目动物,自身的安全也难以保证,所以其行动不免小心谨慎,东张西望。它又要把一下子吃不完的食物藏起来,据说还会把埋藏在地里的食物再刨出来,于是被人们认为“多疑”。人们把自己的多疑也称为“狐疑”。两千多年前的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就说:“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
狐被人们比作坏人,特别是品格低下的小人。一帮小人,称“狐鼠之徒”,称“狐群狗党”。这些词,大都是指小人物,与称“奸雄”不同。凶残的大人物,往往以虎狼称,这样,才有了“狐假虎威”这样的成语。
大概正因为狐有点“神神叨叨”的样子,其脸型又有些像人,一般都是干干净净的,就传说了狐能够“迷人”,即所谓“狐媚”。自古以来,就有狐魅的传说。在民间,相信狐大仙的人至今仍然不计其数。若干年前,我曾经在大学生和研究生中做过不很大样本的调查,大概有一半人认为狐仙迷人有道理。看来,我们的科普工作还是任重而道远,要做的事情很多。
与兔类似,狐被认为是阴性的。狐变成美女去魅人,所以,把勾引男人的女子称为“狐狸精”。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说了许多狐仙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1: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