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查看了一些期刊的实时影响因子,和行内的一些朋友交流了下影响因子和期刊的评价问题。
对于多数研究人员来说,如果发不了国际一流top期刊,在剩下的期刊里选择投稿的时候难免要受到影响因子的纠缠,对于国内依赖中科院分区的研究人员来说,期刊的大类分区比影响因子更重要。
考核,晋升,毕业挂钩,有几个人能跳出这个“圈”。
对于一线的研究人员当然清楚本领域的期刊排行榜,更知道这些期刊在本领域同行的评价和口碑。当然,也存在不少的研究人员眼睛只盯着个别期刊,对其他期刊一概无视或者根本一无所知。
实际上,学术江湖知道各大门派---熟悉各种相关期刊的层次,版块以及作者分布层次不仅仅是学术编辑的事情,对于一个实力强的研究人员更应该知晓这些基本信息。
在传统出版和开放存取的较量中,各有进退。
但总不能逃离一个共同的魔咒----影响因子的束缚。
问题是,影响因子相近的期刊平均水平就一样吗?
按照影响因子的计算公式,以2016年的影响因子为例,
A=该期刊2014-2015年发表的论文总数(减去勘误,编辑补充,短评等出版材料)
B=这批论文2016年在各种SCI收录期刊的总引用次数
影响因子IF=B/A.
那么,问题来了,两个期刊J1,J2的影响因子分别如下:
J1=50000/10000=5
J2=600/120=5
那么这两个期刊J1,J2中到底哪个期刊的平均水平高一些?
从绝对影响因子角度来看,两个期刊的影响因子都是5,但因为两个期刊每年发的论文数量不一样,如J1每年发表大概5000篇,J2期刊每年发表60篇。
实际上,这两个期刊的相对影响因子的差别是非常大的呢。
对于J1期刊每年发表的论文那么多,按照常理来说,“水货”论文的比例自然比较高,因为编辑部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来评审,毕竟每个期刊的录用比例都是有限制的。
对于J2期刊来说,发文数量毕竟少,编辑部更有精力来竞选稿件来选和层次,因此,绝对影响因子更应该高一些。
因此,对于两个绝对影响因子接近的期刊,那个发文数量较多的期刊平均水平应该更高一些。
----------------
说道这里,不得不说那两个“神刊”, PLoS One, Scientific reports, 每年发表数万篇论文却能保持影响因子处于较高的水平,这从一个方面来说这些期刊的平均水平还是靠谱的。虽然他们的开放存取收取很高的版面费备受争议。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8 12: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