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lky 应当重视建设生态文明!

博文

PM2.5监测和环境信息

已有 5624 次阅读 2012-10-13 00:36 |个人分类:灰霾|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环境信息

PM2.5监测和环境信息

 

上海、广州、江苏、北京等地陆续开展了PM2.5的试验性监测和结果报告。三大城市监测站点数量不少:上海10个,广州10个,北京35个,而且发布每小时和24小时平均浓度。因此告知社会大众PM2.5的污染状况,警示在污染严重时,应当采取避免危害的适当措施。然而在多个站位上每小时的监测工作,日积月累将形成重要数据库,怎样利用这些数据,以获得新的信息呢?这里以上海市监测数据为例,说明一些问题。希望引起环境监测部门和相关研究人士注意,环境监测数据的加工和分析,有利于污染控制工作的实施,也有利于环境信息的充分利用。

 

7月中旬开始,除特殊情况外,笔者每天下载了上海市环境监测站报告的PM2.5监测数据和图形。企图和已经分析得到的结果如下:

 

1.         企图通过各测站数据的相关分析,探讨设立多个测站的必要性。因为PM2.5细小,容易混合,而且二次颗粒物的比例相当高,除交通繁忙的道路边外,商住区和公园等不同周边环境的测点结果未必有很大不同。关于PM2.5,有可能通过较少测站的工作,就能获得全市的代表性数据。

上图展示的是2012715日的监测状况,各测站之间曲线相似性比较高。但这项工作没有完成,原因是(1)监测数据少,不足以因此获得统计依据;(2)得到的不过是这些图形,要变换为数据,过分费时费力。(在图上套画一个网格,可以逐点估计数值,工作量浩大,但存在误差)

 

2.         发现从6月下旬开始监测以来,上海市空气质量多处于优良水平。追踪到了两次污染比较严重的时段:918~21日和105~6日。三个半月约110天,几乎1/3年,只有不到10天的较严重污染,而且第二次明显来源于外地,可以认为,上海市在执行空气污染控制方面工作卓有成效,各大企业严格遵守了应当的环保任务和规定。

 

3         追踪到的两次污染事件属于不同类型:

两图说明:

(1)       SO2浓度都较低,10月的那张大部分时间都低于40微克/立方米;

(2)       PM10PM2.5浓度变化相关性很强,PM2.5PM10中占的份额在75%左右(平均)

(3)       NO2浓度变化和颗粒物浓度变化在第一张图中展现了相关性,可以猜测,当时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是本地和附近地区的输送过程,还可能遭遇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但第二张图中,在严重污染发生时,几乎没有相关性。环保部门曾解释说十月长假里的这次严重污染来自于北方输送,应当是可信的。

 

4.         比较不同站位监测浓度变化也能发现一些问题

 

4.1 105-6

 

下图展示了105~6日发生较严重污染时,上海市10PM2.5监测站测得的浓度级别时间变化序列。标出的数字只代表次序,但不代表相等的时间间隔,晚上就没有进行记录。8个监测站在市区(外环线内),最左边的那个是青浦淀山湖,被隐没在浓度数字下面;最右边那个是浦东川沙监测站。颜色表示污染等级:黄(良)、棕(轻度污染)、红棕(中度污染)、紫(重度污染)。这个时间序列说明,污染物是从正北方向进入上海,先污染杨浦、虹口和普陀(10/5-2),然后向南向横向扩展;先后转为棕色、红棕及至紫色,然后依次复原。

 

该图相当明显地表明,此次严重颗粒物污染来自外地,输送方向是正北,持续时间约为两天,和上面第二张曲线图吻合。

 

 

4.2  918~21

 

至于918~21日的污染事件,情况有相当大的差别。虽然因为没有下载类似图形,无法直接比较,但根据各个监测站同期监测数据比较,青浦淀山湖站测得PM2.5浓度大部分情况下超过其他监测点数值,可见该次污染事件和本地污染源、西侧邻近地区输送和不利的气象条件相关。

 

5.         PM2.5监测和分析怎样和环境信息的联系

 

当前似乎有一个倾向,讲到“环境信息学”或“环境信息系统”,常常就会想到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而且是ArcGIS一类的商业GIS软件,研究工作常是“基于GIS…环境信息”。环境数据和信息具有地理属性,因此GIS是重要的显示和空间分析工具。但环境信息的非空间属性部分更加丰富重要。例如这些PM2.5的监测数据,一个站自身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各个站之间的相关分析,同时考虑时空变化的相关分析等;不同污染物监测数据变化的相互关系;污染物浓度变化和气象数据变化的关系;上述数据和区域外污染源及污染数据的关系等。这些分析可以产生更多信息,有利于我们理解污染的发生发展和来源,因此制定和实施控制措施。

。。。。



空气污染和PM2.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09047-622016.html

上一篇:国庆长假+高速公路免费通行,观测PM2.5浓度高值的好机会?
下一篇:PM2.5监测和环境信息-2:以广州近期PM2.5严重污染为例
收藏 IP: 222.70.50.*| 热度|

3 蒋迅 赵建民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6: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