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长江流域第一个(支流)建坝高潮是上世纪60-70年代,那时候长江环境和渔业资源还好;80年代以来,水环境才开始恶化,渔业资源破坏严重;但是直到不久前,长江水利开发几乎处于停滞状态,难道这可以说是水电开发造成了长江生态环境趋于崩溃吗?两条生态环境几乎崩溃的河流——辽河和淮河,干流上可几乎没有一座水坝。
从“生态位”上水库大坝与水生生物是否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众所周知,大型水电基地一般都位于大江大河上中游高原山峡落差集中、水流湍急的地方,而从海口一直洄游到河流源头的鱼类并不多,河流上游一直以小种群的土著鱼类为主。而且水流湍急的“水电富矿”地带本来水生生物多样性也不丰富。鱼类是体外受精的动物,在流速每秒几米的地方,如果没有成千上万条鱼拥挤在一起交尾,射精、排卵以后,精子和卵子就会被水冲走,很难结合。水库会淹没一些产卵场,但也会形成新的产卵场。鱼卵分粘着性卵和漂浮性卵。丹江口与新安江这两座大型湖泊型水库建成后,形成的新产卵场规模都比原来的多得多。喜激流和产漂浮性卵的鱼类可能会迁移到上流或者支流。而且只要存在万有引力,河流就会流动,水库(特别是河流型水库),永远不会成为一潭死水,仍具有鱼卵长距离漂浮的条件,因为一个基本的物理学定律是,决定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是物体本身的密度,而不是流速。
水库对河流对生态功能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水位、流速以及水温决定的,因此水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局部的(以库区,随着距离水库距离增加而衰减)、可逆的,也是可以通过人为调控可以控制和恢复的。大坝和水库只要不淹没珍稀生物的重要栖息地,不完全(或大部分)切断珍稀或重要水生动物的洄游通道,其生态环境影响就是良性的,至少是可以接受的。
从这一角度,一个高坝对河流连通性的影响可能比连续低坝的梯级开发要小得多,因为水库几百公里的回水范围内,仍是连续的自然河段。葛洲坝以下的长江中下游江段不可能再建坝,长江自由江段的长度超过了许多世界级的著名河流比如欧洲的莱茵河,中华鲟也得以在丧失了金沙江原有产卵场后,在葛洲坝下游形成了新的天然产卵场。三峡与向家坝之间也有千余公里的自由江段。即使建成小南海水电站,三峡与小南海、小南海与向家坝之间也有数百公里的自由江段。
影响长江水生生物与渔业的主要是污染和过度捕捞。如果上述情况得不到改变,长江上即使一座水库都没有,情况也会每况愈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1: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