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与产业化杂志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tech http://www.hitech.ac.cn

博文

3D打印能否改变制造业——访中国工程院院士 卢秉恒

已有 3941 次阅读 2013-5-16 10:44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中国工程院, 打印, 制造业

/本刊记者   马珉    王玲    摄影/张琨

以3D打印为代表的数字化制造技术,被《经济学人》杂志认为是引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其将改写制造业的生产方式,进而改变产业链的运作模式”。3D打印技术从研究型大学萌芽,截至目前,已经成功地实现了商品化,必将引起整个制造业的变革。为了解3D打印技术的发展路径、现状,探讨3D打印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中国该如何应对3D打印带来的技术革命等问题,《高科技与产业化》杂志特别采访了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卢秉恒院士。

心之所想,技之所达

本刊记者:您是国内最早从事3D打印研究的科学家,也是最早将3D打印技术产业化的领军人物,请您对3D打印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

卢秉恒:如果把制造技术进行分类,可以分成三类,等材制造、减材制造、增材制造。

“等材制造”是采用铸造、焊接及锻压等技术对材料进行加工,制造过程中,基本上不改变材料的量,或者改变很少。

“减材制造”是利用切削机床对毛坯进行加工,由大变小,而形成最终所需要形状的零件。

以上技术均属于传统制造技术。

而“增材制造”即3D打印技术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是一种利用材料累加原理,从无到有地制造零件的新型制造技术。它不仅更新了传统的制造方式。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其定义为“上世纪制造工艺的一项最重要的革命性发明。”

那么3D打印技术在制造领域究竟引发了哪些改观呢?

首先,3D打印技术使产品的开发速度大幅提升。过去开发一个产品,尤其是具有复杂形状的零部件,需要大量相关工具、卡具及模具等生产准备,并配合专用的加工设备才能实现。而所开发出的产品并非一次成功,还需经过验证和市场的检验,对最初设计进行多次循环改进,才能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过程复杂而漫长,而3D打印技术使得人们彻底摆脱了对工具、卡具等辅助加工设备的依靠,一道工序即可完成新零件部件的制造,大大加快了产品的开发进程。

其次,3D打印技术可带来设计理念的改变,过去因传统加工方式的约束,而无法实现的复杂产品制造变为可能,人们可以大大提高零部件的集成度,简化产品设计。

如飞机的一个部件,原来由300多个零件组成的一个部件,美国公司把它简化为三个零件,大大简化了设计与制造过程,提高了安全性。所以有人想象,可否用3D打印技术直接打出一架飞机来,可以大大简化飞机的制造装配过程,这个设想并非不可实现。因为3D打印技术可以将机体框架、近十万个的蒙皮铆钉及必须的焊接程序应用该技术整体打印而简化。当然,这还需要飞机设计专家的一些考证。如果从制造技术上可以达到这个程度,那么可供设计师想象的空间就非常广阔了。而对于热交换器件,也可以采用3D打印技术一次实现最理想的冷却管道和流道,提高产品的换热效率。

第三,3D打印技术可能会带来某些产品生产模式的变化。目前的大工业生产模式,一个产品的制作需要偌大的厂房、众多的机器、大量专业的设计与加工技术人员才能实现。并且,因专用装备、生产辅具等投资成本原因,产品样式有限,供客户选择的空间很小。而3D打印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将使产品个性化成为可能,并带来生产的组织模式随之变化,将来的设计师不用再去工厂,他可以在家里把设计好的东西提交到云端上去,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从云端下载所需要的产品,选择它的设计结构或对外型加以改观设计,利用家用3D打印机就可加工出符合需求的产品,使得产品满足个性需求。

第四,3D打印技术对个体化产品的支持力度大大增加。以医学为例,如果有人因交通事故,需要更换钛合金的人造骨骼,以前只有大、中、小三种型号,可用而不适用,现在按照CT扫描数据建立3D原型,利用3D打印机可直接打印出百分百符合患者需求的人造骨骼。

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利用3D打印技术可直接打印活细胞组织,生长出符合个体需求的人工器官,实现人工器官的再造与再生。

当然,这还都是我们目前的设想,要想把它变成现实,还需要做很多的科研工作。毕竟现在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产品,其质量、精度、性能都还不尽人意,生物材料及微纳米材料的3D打印还需深入研究。

市场成熟,犹待时日

本刊记者:现在3D打印产业在中国的状况是什么样的?

卢秉恒:3D打印在中国大概是这样发展的:1990年代初,中国涌现出一批以高校为主的先行者,如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当时也不叫3D打印技术,而叫激光快速成型技术,是用树脂来做零件。我国是继欧美之后第三个可以生产快速原型装备的国家,台湾地区、新加坡等也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但因他们抗争不过美国的跨国公司,均陆续停止,而我们不仅坚持了下来了,并且取代了进口。

截止目前,我们已经做了近二十年的研究,国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由0上升为85%。

本刊记者:但实际上,我们大众并没有看到这些成绩啊。

卢秉恒:这与3D打印技术的推广应用领域有关。其前期推广局限在工业化生产领域,如汽车与家电的产品开发,该技术的专业名词是“激光快速成型”,所以大众了解不多或不知道它和3D打印是一回事。激光快速成型在沿海地区应用较多,这与沿海地区较快的生活节奏及对产品开发迫切的周期需求相关,内地相对而言普及较慢。目前,我们研发的3D打印设备已经遍及了全国二十几个省市了,主要应用于家电、汽车等领域,产品已实际深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之中,但老百姓对其背后的技术了解不多。

本刊记者:也就是说,你们的3D打印研发工作和应用一直都在进行着。而最近3D打印却很热,好像突然就出现在老百姓的眼前,这是什么原因呢?

卢秉恒:最近3D打印很热是由于两个因素:一个是金属材料直接成型上的突破,第二个原因来自于我们中国制造业成为世界第一后,引起国际广泛关注。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也在反思他们这几年的国家策略,提出重振制造业计划。组织了能源部、国防部、商务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组织,让一些专家在一起进行研究,经过投票,选出了22项最能够提升美国制造业的技术,3D打印就被评为第一项,并在报纸等媒体上进行广泛宣传。他们为了便于老百姓的理解,给3维成型形技术起了一个3维打印的名词。美国的这一动向,也引起了中国制造业的警觉,我国各有关方面也高度关注,媒体也很关注,3D打印就热了起来。

本刊记者:也就是说3D打印已经走进到大众的视野里了。

卢秉恒:我去年到美国去看,他们就推出了一款1800美元一台的3D打印机,而以前都是要几十万美元一台。这个1800美元的3D打印机做得非常粗糙,它的机器的外罩是用三合板做的。回国以后我们就商量,要生产一种大众能用的,价格适中的3D打印机。经过西安交大和陕西恒通智能机器有限公司的研发,现在这种5800人民币一台的机器,已经在网上销售了。

廉价的3D打印机出来以后,就会进入教育界,甚至进入到家庭中。青少年自己设计一个图形,然后打出来,就可以感到一种创新的愉快,很有成就感。所以我相信我们的大学,乃至我们的中小学也都会重视这种教育手段。这样,大众就对3D打印充分认识了。

本刊记者:3D打印的研究工作好像最先是在高校开始的,为什么像中国科学院这样的研究机构,反倒好像不强,这是怎么一回事?卢秉恒:这个原因,我不是太清楚,但我认为可能是在中国,有100多所高校有机械工程专业,3D打印在中国发端于大学的机械制造学科很容易理解。而在中科院,好像没有专门研究机械制造技术的专业研究所。另外,3D打印往往需要材料、制造、信息诸学科的融合交叉,这一点在高校容易做到。也是原因之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94908-690468.html

上一篇:3D打印和社会制造:历史与未来
下一篇:掘金大数据时代
收藏 IP: 159.226.100.*| 热度|

3 虞忠衡 许培扬 EroControl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9 18: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