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学生的老师,是缘分,更是责任。当一天的导师,推荐信恐怕要写一辈子。
我在国外当老师10多年,共培养了6位博士 (3名英国学生,波兰、南非、中国籍学生各一),还有不少联合培养的学生。除了其中一位被我劝离外,其他人都在美国或欧洲找到了较好的博士后位置。每一位都值得我骄傲,因为他们在很多方面都超过了我:做老师最大的愿望莫过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为学术基因由此才能得到遗传!总体而言,对优秀的学生我是位称职的导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我则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
只要我有空,我的学生任何时候都可以来找我讨论。随着时光的推移,一个人科学生涯的角色不断变化,跟学生、博士后和同事讨论学术越来越是我一天最美好的时光!
这几年在国内,北大(3个)、南大(4个)和清华的学生(2个)都全了。5个学生跟我做了本科毕业论文,2个硕士论文,2个博士论文(一个已经毕业;一个快毕业了,已找到马普海德堡天文所的博士后位置)。中外学生比起来,国外学生更成熟,独立性更强。国内的分数有水分,100分相当与英国的80分。学生的成功程度好像与考试成绩没有太大的相关性,所以我对分数持一定怀疑态度。招学生,一定要先面谈几次,双方都认可,然后再决定。
国内的一些学生要经过彻底“洗脑”才能渐入佳境:做科研,不像解题,没有标准答案,无题可背,需要在黑暗中摸索,有其内在的不确定性,还经常碰壁;越是前沿的课题越是如此。
总结下来,与国外学生相比,国内学生可能存在的缺点有几个:盲信导师,英语(甚至中文)写作能力差,不会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所以我经常告诫自己的学生:
1) 尊重但不盲信导师;读文章学会看出问题,对人对事具有批判精神,不人云亦云。有些学生问问题,十分对路,即使当时答不上来,我也很快乐!
2) 脸皮要厚。千万不要别人批评几句,就脸红耳赤,快跳楼了。脸皮薄的学生不会太有出息。(人生大概也如此吧?)
3) 提高演讲和英语写作能力。下笔时言简意赅,直奔主题。我建议他们少看中文网,多读英文原著,由此培养语感。这些对提高英文比死记硬背GRE要有效的多。
4)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平等,少一点抱怨,多干点实事。愤青或许可以当,但必须在有实力的基础上!
2013年2月22日星期五初稿
2013年3月12日星期二改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82133-669525.html
上一篇:
当审稿人与被审稿下一篇:
夏威夷 Alo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