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ch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wchen

博文

全球顶尖科学家综合百强排行榜之Zadeh模糊理论启示 精选

已有 6841 次阅读 2022-3-14 21:55 |个人分类:Zadeh|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近日,全球学者智库发布了“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排名。据报道,该排名是在海量论文数据库中根据Metrics期刊评分、论文被引频次、论文类型、作者署名排位等综合指标进行科学计算并排序得到的。随着数据库论文数量的持续增加和计算机计算能力的快速提升,我们现在居然能够实时快速计算全球科学家的排名,这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随着入库文献的增多,该榜单在数以亿计的论文中进行大数据分析,所涉及到的科研人员估计至少有几千万人,包括已经去世的科学家,只要论文发表在数据库中。从全球几千万科研人员中选出10万名,确实是凤毛麟角,可以称之为全球顶尖科学家。在此榜单中,美国有3.8万人入选排名第一,中国有1.1万人入选排名第二,中美两国顶尖科学家之和约为5万,占比约50%。

   最近类似的榜单太多,有些“乱花渐入迷人眼”我也没有太在意,也没有太多时间一一浏览各个学科的分榜单。我只是浏览一下不分专业的全球前100名榜单,也就是综合实力全球百强科学家排行榜。看到前四十个,没有一个认识的,这些大专家的研究领域基本都是化学、生物、医学和材料等领域。幸好我没放弃,继续看,居然在第46位发现了一个非常熟悉的名字,那就是L.A.Zadeh,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工程院院士 Lotfi A Zadeh 教授是我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期间的导师,是我一直念念不忘的恩师。虽然Zadeh先生已经仙逝5年,他还经常活在我的回忆中。我和他的合影在办公室和家里都有,在我懈怠时抬头就会看到Zadeh先生慈祥、睿智又坚定的目光,激励我继续开展深度优化模糊系统的研究,为发展模糊理论尽一点绵薄之力,不忘先生的谆谆教诲。


   既然是第一个出现的非生化环材四大领域的学者,也可以说:美国工程院院士Zadeh先生是计算机、自动化、数学及人工智能等领域排名最靠前的学者。我继续看前不分学科的前100名榜单,又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图灵奖获得者Yann LeCun。他是著名的人工智能专家,也是深度神经网络三剑客之一。他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取了一个中文名字杨乐昆,在榜单中排在第92位。据我观察,在世界前100名科学家中,只有Zadeh和LeCun这两位计算机和人工智能专家。Zadeh先生居然在身后又创造了一个奇迹,这个奇迹给了我4点启示。

首先,模糊理论影响力仍在,很可能在蓄势待发。模糊理论(Fuzzy Theory)作为处理人类思维和推理的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Zadeh先生用一生的努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大门。我查了一下Zadeh先生的论文引用。最近几年,他的论文年引用次数超过1万次,还在不断增长中。作为一个享誉世界的大科学家,即使已经长眠地下,他的科学的影响力还在与日俱增。

其次,模糊理论是一个系统的理论,具有重要价值。从模糊集合(模糊化)、模糊逻辑、模糊推理、模糊合成、解模糊五位一体,环环相扣,模糊理论很好地体现了人类的推理过程。而且,模糊理论可以从数据中自动获取模糊规则和模糊系统,是一个很好的数据知识转换器,这对于我们今天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泛滥尤其具有启示价值。我们不缺数据,但是缺知识和智慧。  

第三,模糊理论是一个兼容并包的理论,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模糊理论可以应用在很多领域,比如模糊建模、模糊控制、模糊聚类等等。而且,模糊理论可以与其他理论方法很好的结合,比如自适应模糊系统、自学习模糊控制、遗传模糊优化等等。

最后,我们要如何发扬光大模糊理论? 在大数据、可解释性人工智能、鲁棒性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需要重现思考模糊理论的优点和不足。模糊理论的优点是可解释性好、鲁棒性好,其不足是难以处理高维大数据,因为模糊规则数量会随着数据维度的增长而指数增加。因此,我们要保留模糊理论的优点,结合其他理论方法以克服其不足,从而达到不断完善模糊理论,不断解决新问题。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断努力,笃行不怠,勇攀高峰,模糊理论定有再现辉煌的一天。相比世界顶尖科学家排名多少,我相信这才是Zadeh先生更愿意看到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940-1329414.html

上一篇:双一流的六个动态层次与五大肩负使命
下一篇:传奇的模糊理论之父Lotfi Zadeh院士(一)
收藏 IP: 110.88.109.*| 热度|

10 曾杰 王宏琳 黄永义 杨正瓴 刘立 胡大伟 王磊 强涛 姚远程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4: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