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 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 · 卡森( Rachel Carson )出版了《寂静的春天》( Silent Spring )一书,引发了美国乃至全世界对于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这本里程碑式的警世之作开启了人类的环保事业,也引发了旷日持久的 “ 反《寂静的春天》运动 ” 。在一些利益相关行业和政客的干涉下,人类共有的环境问题甚至演变为涉及党派之争的运动。这种反对的声浪时至今日依然在歪曲着有关环境问题的理性探讨。 在《寂静的春天》出版 50 周年之际,环保专栏作家威廉 · 苏德 (Wi l l i am Souder) 在美国网络杂志 Slate 上撰文,回顾了《寂静的春天》问世半个世纪以来经历的风雨。
卡森的书在正式出版以前就备受争议。 1962 年 6 月,美国《纽约客》杂志节选了书中部分内容刊登,警示了滥用农药的危害。此举激起了化学行业和政府内部部分人员的不满。 1962 年 8 月,肯尼迪总统命令其科学顾问组成调查委员会彻查农药问题。当时他说,此举的确是 “ 由于卡森女士的书 ” 。一个月后,《寂静的春天》正式出版,此时,反对农药的斗争也日益声势浩大。然而,农药生产商们也开始对《寂静的春天》及其作者进行攻击和诋毁。此外,纷至沓来的宣传资料为农药对人类健康和粮食生产的好处大唱赞歌。
卡森被批评者们归入一个在当时看来非常古怪的边缘群体,那个群体包括有机农业的倡导者、食品医疗专家和反对公共用水氯化人士。 一位农药生产商甚至声称: 卡森等人的目的在于侵蚀美国农业和破坏自由企业,从而保护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利益。 即《寂静的春天》是一本 “ 反美的 ” 书。
50 年来, 辩论的一方是关心人类命运的科学家和致力于环保的人们 , 另一方是强硬的实用主义者以及一些当权人物 。 反对者对卡森的指责还包括,她的书声称关注人类健康,但事实上却会导致死亡和疾病。卡森主张停止使用对抗疟疾用的杀虫剂DDT ,《纽约客》因此而收到一封愤怒读者的来信,投诉卡森的 “ 胡作非为 ” 将影响防止疟疾所需资金的募集。
50 年来,不断有人指责,卡森拖了疟疾防治的后腿,尤其影响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疟疾防治进程 。很多根本不了解《寂静的春天》一书内容、也不了解 “ 反《寂静的春天》运动 ” 的利益诉求的人们鹦鹉学舌般盲目地指责卡森造成了上千万非洲人饿死的悲剧。如今,美国企业协会和其他自由市场人士已经在为 DDT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辩护。 2004 年,作家迈克尔 · 克莱顿( Michael Crichton )写道:禁用 DDT 导致的死亡比希特勒杀害的人更多 。这虽然是一本小说中的对话内容,但克莱顿明确表示他的确这样认为。
卡森其实从未呼吁禁止农药,她只是要将过度使用农药的危害告知公众 。这一点她曾多次在公开讲话中强调,也曾在一部关于《寂静的春天》的纪录片中强调。卡森也从未否认合理利用农药的好处,她明确表示,在人类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合理使用农药不仅是有效的,而且是必要的。卡森在《寂静的春天》中指出,她要表达的不是绝对禁止农药,而是不能不加选择地使用化学制剂,不能无视潜在的威胁而直接用手接触杀虫剂。在《纽约客》刊登了卡森的观点后,《纽约时报》发表文章给予支持,认为“ 卡森对农药的态度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 ” 。《时代》周刊也指出: “ 卡森所警告的是公众滥用和误用农药。 ”
在森林、城市和郊区上空航空喷洒的农药,农民在农田使用的农药,这些农药的浓度都远远高于安全标准。而人们在住宅中使用的杀虫剂也会污染周边环境 ,就像核武器试验造成的辐射尘一样。这些内容,卡森在书中都已经说清楚了。她写道: “ 在现在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中,化学制剂等和放射物一样改变大自然及其中的生命 ,而化学制剂是人们对其危害程度认识不足的一种。 ”
美国竞争企业协会虽然没有盲目反对《寂静的春天》,但他们认为,卡森在书中的消极宣传影响了 DDT 在对抗疟疾中的使用,尤其是在全世界 90% 疟疾病例集中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氯代芳烃农药在二战以后、尤其是在瑞士化学家保罗 · 穆勒( Paul Muller )因 DDT 而获得诺贝尔奖后逐渐发展起来,卡森的确认为 DDT 及其相似产品乏善可陈。但对她而言最不公平的是,她并非追求绝对禁止农药的绝对论者,但没有花时间好好读过《寂静的春天》的人们却把她视为 DDT 退出疟疾防治领域的罪魁祸首 。其实,在《寂静的春天》出版以前,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开始质疑根治疟疾的做法,因为世界上很多大量使用DDT 的地区出现了对杀虫剂免疫的昆虫。 美国虽然在 1972 年禁止家庭使用 DDT ,但直至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美国仍大量生产和出口 DDT 给其他国家。如今,由于全球大气循环和 DDT 本身的挥发, DDT 依然存在于我们所处的大气环境中。对很多物种而言,它是一种致命的神经毒素,并且有破坏生殖能力的危害 。
摘编自:文汇报http://whb.news365.com.cn/ewenhui/whb/html/2012-09/10/content_73.htm 编译 / 黎文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庆费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647580.html
上一篇:
美丽新西兰(3):基督城道路园林景观* 下一篇:
美丽新西兰(4):基督城千禧年圣杯和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