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俺以前曾写过多篇博文追踪该地震区的震情发震趋势。根据CBS监测值和临界值比较情况,无论如何,该地震区的强震都应发生了,但迄今为止还未见动静?原因何在?
是理论和方法出错了吗?不是!是俺们对特定地震区的孕育周期和主震事件的判识出了问题。
旁外音:预测强震应搞明白目前处于第几个孕育周期和判别某次强震是否是主震事件,才能对未来的震情给出准确结论。若此问题搞不明白,胡乱套用理论会发生错误滴!
幸好!在大震发生前纠正了错误,否则不但自己不能原谅自己,也对不起亲们啊。若在咱【中国地】上漏掉了一个7.0级及以上大震,俺真想找块豆腐撞过去,呵呵。
该地震区(图1)曾发生Ms≥6.75级地震事件6次,列于下表。
图1 晋东北与晋西南地震区地震构造图
根据我们对该区地震序列特征的分析,自有文献记载以来,该地震区在第一孕育周期发生了512年Ms7.5级地震,这是一次主震事件。
因Ms7.5级地震发生后,直到1021年11月30日才有文献记载的地震目录数据,故只能认为第二孕育周期约从1021年11月30日开始,实际日期应更早。从以下分析可知,第二周期的主震事件还未发生。
从我们已分析的震例类比角度(秦四清等,2013)看,1038年山西定襄、忻州间Ms7.25级地震应使其对应的锁固段发生宏观破裂,由于1038年前该地震区的地震目录数据缺失严重,已很难从理论上进行检验。
由图2知,1484年2月7日北京居庸关Ms6.75级地震是第一锁固段变形破坏至膨胀点时开始发生的标志性事件,当演化至峰值强度点时,同时触发了第二锁固段在膨胀点时的标志性事件,即1626年6月28日山西灵丘Ms7.0级地震。第二锁固段以强震和大震为主要方式破裂,在破裂过程中相继发生了1628年10月7日河北怀安Ms6.5级地震、1673年10月18日山西天镇Ms6.5级地震与1683年11月22日山西原平Ms7.0级地震。当演化至峰值强度点,本应发生一Ms7.4级地震,但受到第三锁固段约束发生了1720年7月12日河北沙城Ms6.75级地震,这应是第三锁固段在膨胀点处开始发生的标志性事件,当演化至峰值强度点时,应发生一次Ms7.5~7.7级地震。
从图1可看出,该地震区还存在未发生过强震的空区(黄圈所示),具有发生大震的构造储能条件。该地震区大震的孕育过程与1999年台湾集集Ms7.6级地震的孕育过程类似。
在1720年河北沙城Ms6.75级地震发生后,该地震区又相继发生了多次5.5级以上地震,如1898年9月22日山西代县Ms5.75级地震、1911年1月25日河北蔚县Ms5.9级地震、1976年4月5日内蒙古和林格尔东南Ms6.2级地震、1989年10月18日大同-阳高间ML5.9级地震与1998
年1月10日张北ML6.2级地震,这些事件若解释为第三锁固段向峰值强度点演化过程的preshock事件,则非常合理。
图2 晋东北地震区1021.11.30~2013.10.29之间CBS值与时间关系
(数据分析时选用ML≥5.0级的地震事件.横坐标对应的时间减去3000年为实际年份.误差修正已被考虑.)
对该地震区未来大震的四要素预测结果如下:震级:Ms7.5~7.7级;震中位置约在北纬40.35°,东经114.78°,更准确的位置依赖于对震情的动态跟踪;震源深度:8~18km;根据前述方法确定的该地震区最小完整性震级为ML5.0级,截止到2013年10月29日,当前CBS监测值约为6.31E+08J1/2,远离临界值7.64E+08J1/2,故预测发震时间窗口为长期。预计在向临界状态演化过程中,该地震区还将发生不超过Ms6.8级的preshock事件。
对该述地震区的分析结果,可供从事建筑抗震与烈度区划的相关人士参考。
上述研究结果,已发表在:
秦四清,李国梁,薛雷,等.2014.东北、华北与台湾地区某些地震区地震趋势分析.地球物理学进展,29(2):0535-0554.
由于对该地震区的震情判断有误,俺宣布以前的有关博文废止,但俺不会删除之。这些东东留着吧,以记录下俺们探索中经历的曲折历程,留下“拨乱反正”的足迹以启迪后人。
若没有自己亲身经历的预测实践,这种失误不但难以察觉且事后也搞不明白,事后验证和前瞻性预测绝对是两码事儿。因此俺认为,实践不但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是从感性升华到理性的唯一标准。
对南通东部黄海地震区【1】,也发现了类似的错误。对大震发生前可能发生的强preshock事件,不一定能预测到;但对主震事件,绝对跑不了。
本文是地震预测学术研究结果,仅为学术交流之用,不作为地震预报的依据。任何人和单位,不得复制、转载与外传该博文,违者必究!
参考:
【1】黄海4.8级地震后【南通东部黄海地震区】目前的状态(修改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781633.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9: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