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山东郯城MS8.5级地震孕育过程分析
在我们命名的郯庐断裂山东段地震区(图1),曾发生过著名的1668年7月25日山东郯城MS8.5级巨震。分析该区的地震目录数据可知,该震之前除了公元前70年发生的山东诸城西北MS7.0级地震外,其余地震事件震级均小于MS7.0级,因此认为公元前70年发生的地震为锁固段加载至膨胀点发生的事件。
图1 邢台、菏泽-濮阳与郯庐断裂山东段地震区地震构造图(第三版)
公元前70年山东诸城西北地震与1668年山东郯城地震震级分别定为MS7.0级和MS8.5级合理吗?分析如下:
1)锁固段膨胀点标志性事件震级与峰值强度点事件震级相差1.5,不符合我们已分析过的震例(秦四清等,2012b);
2)根据以往的震例研究(秦四清等,2010a;2011a),某地震区若发生MS8.5级巨震,之前应发生不小于MS7.5级地震;
3)我们(秦四清等,2014)的研究表明,锁固段在膨胀点的标志性地震震级与峰值强度点的地震震级遵循着几种固定的匹配关系。通过对比图2(a,b,c,d,e),显然组合模式d和e较为合理,且模式d优于模式e。这两种模式都较好地符合我们提出的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尽管历史地震目录数据不完整会影响定量分析的精度,但通过几种可能模式的类比分析,也可大致评估模式的合理性。
综上分析,若1668年山东郯城大地震震级确为MS8.5级,则公元前70年山东诸城西北地震定为MS8.0级比较合理;若1668年山东郯城大地震震级确为MS8.0级,则公元前70年山东诸城西北地震为MS7.5级比较合理。上述分析说明,公元前70年山东诸城西北地震震级定为MS7.0级偏小,不能导致郯城MS8.0或MS8.5级地震发生,建议有关部门复核这两次地震震级。在d和e模式成立的情况下,1668年山东郯城大地震标志着第二锁固段发生宏观破裂,是一次主震事件。
(a)若公元前70年山东诸城西北地震为MS7.0级,1668年山东郯城地震为MS8.5级
(b)若公元前70年山东诸城西北地震为MS7.0级,1668年山东郯城地震为MS8.0级
(c)若公元前70年山东诸城西北地震为MS7.5级,1668年山东郯城地震为MS8.5级
(d)若公元前70年山东诸城西北地震为MS7.5级,1668年山东郯城地震为MS8.0级
(e)若公元前70年山东诸城西北地震为MS8.0级,1668年山东郯城地震为MS8.5级
图2 郯庐断裂山东段地震区公元前70-1854.6.4之间CBS值与时间关系.
(横坐标对应的时间减去3000年为实际年份。误差修正已被考虑。)
二、未来震情判断
新一轮孕震周期约从1931年7月25日开始。由图3知,1995年9月20日山东苍山ML5.3级地震标志着第一锁固段已发生宏观破裂。之后地震活动性并没有趋于平缓,而是处于加速状态,说明存在第二锁固段。近期山东邹城小地震事件频发,推测这些事件为第二锁固段在稳定破裂阶段发生的事件。当演化至膨胀点时,预计未来3年内在邹城附近(北纬35.4°,东经117.0°)将发生MS5.5级的震群事件。
图3 郯庐断裂山东段地震区1931.7.25-2013.10.22之间CBS值与时间关系.
(横坐标对应的时间减去3000年为实际年份。)
学术研究,科学探索。敬请不要复制、转载与外传该博文,违者必究!
备注:
(1)本文摘编于:
秦四清等,《东北、华北与台湾地区某些地震区地震趋势分析》,地球物理学进展,2014,No.2,待发表。
(2)有关郯城大地震的描述,可参见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7: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