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5月,由北京大学等联合举办的逻辑学术会议上,还是大三的刘嘉忆报告了他对目前反推数学中的拉姆齐(Ramsly)二染色定理的证明论强度的研究。这是由英国数理逻辑学家Seetapun于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个猜想,十多年来,许多著名研究者一直努力都没有解决。刘嘉忆的报告给这一悬而未决的公开问题一个否定式的回答,彻底解决了Seetapun的猜想。
6月,数理逻辑国际权威杂志《符号逻辑期刊》(Journal of Symbolic Logic)的主编、逻辑学专家、芝加哥大学数学系Denis Hirschfeldt教授给刘嘉忆发来了论文评审意见,信中说,“我是过去众多研究该问题而无果者之一,看到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感到非常高兴,特别如你给出的如此漂亮的证明,请接受我对你令人赞叹的、惊奇的成果的祝贺!”
刚看完该报道,我觉得很吃惊,诸多著名数学家解决不了的难题,竟然被一个大三的学生解决了,真是不可思议。但细想起来,该成果虽出乎普通人的预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在我看来,其原因是:
虽然大牌科学家不缺经费、不缺团队、在本学科领域有丰富的知识和科研积累,但在长期的科研生涯中,常常不自觉形成了固有的“思维定式”,遇到科研难题时,常用自己熟悉的“套路”研究之,往往钻入了“牛角尖”而不能自拔,结果越陷越深,撞到了“南墙”仍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
反观刘嘉忆,既无科研经费,又无科研团队,凭着对科学研究的好奇心,彻底解决了Seetapun的猜想。我想刘嘉忆并不具备系统深奥的数学知识,也没有长期的科研积累和研究经验,因此不受传统思维的桎梏,完全是天马行空式的思维,他解决Seetapun猜想的思路与方法肯定与众不同,否则不可能解决大牌数学家解决不了的难题。
对某个科研难题,如此路实在走不通,可换一条路子试试,没必要一条道走到黑,毕竟条条大路通罗马啊。对科学难题,换一种方式思考,用“另类思维”的方式去探索,或许会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说的正是这个意思。例如,当年我研究“等距性断裂为何在自然界中常见”这一科学问题时,用岩石力学方法难以解决,但换用分形几何学的思维和方法后,就轻而易举解决了。
遇到科研难题用常规思维和方法难以解决时,不妨用“另类思维”、“逆向思维”方式试试,或许会起到“事半功倍”、“一通百通”的效果。
参考
作者:胡力丰 唐夏 来源:潇湘晨报 发布时间:2011-10-8 9:38:41
中南大学本科生破解国际数学难题引关注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10/253475.shtm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4 16: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