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科研突破需耐得住寂寞 精选

已有 12077 次阅读 2011-9-19 00:47 |个人分类:建言献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研, 真理, 寂寞

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东南大学演讲时说过[1]科学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以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因此,专家评审并不是绝对有用的,因为专家评审是依靠现有的知识,而科学的进展是推翻现有的知识。”这句话说的很有哲理,对我们的科研有重要启迪意义。当年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的时候,因与传统的时空观和物质观相左,承认爱因斯坦理论的只有“两个半人”,文章也难以及时发表;诺贝尔奖获得者高锟提出“光纤维”通讯的时候,有人认为高锟疯了,纯属异想天开。虽然这些科技发现出乎普通人的意料,但后来长期的科技实践都证明了这些科学家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科技发现。

所以,当你在某个领域提出了与众不同、与传统观点“背道而驰”的新理论、新方法或新技术,并通过了初步试验和实践的证明,其成果不仅会影响世界而且会改变世界的时候,你会成为别人攻击的靶子,你会感到很孤独,因为你的观点会使“学术权威”及同行很没面子,会让多人感觉自己几十年的研究工作没有价值,甚至会使多人下岗。此时,你一定要坚持住,不断完善自己提出的理论方法,一定会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是金子一定会发光的。

如现在多数科学家认为“21世纪以来,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其实这种认识不一定正确。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教授钱维宏[2]的研究来看:二氧化碳排放与全球变暖的因果关系并不确定,但在近百年间气温确实是上升了,上升的原因又是什么呢?钱维宏带领课题组对IPCC报告中公布的气温度序列又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得出结论,近20年间全球气候急剧增暖是由于太阳辐射以及海洋影响四波共振的结果。而这种现象非常罕见,钱维宏称为千年等一回,恰好就在近100年中出现了。如果钱教授的分析正确,那么二氧化碳的排放就不是地球变暖的“替罪羊”了,对地球气候变化的根源会有突破性的认识,但钱教授的观点是否正确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验证,需要耐得住寂寞。确实,科学就像丁肇中教授说的那样,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由此联想到目前的SCI论文崇拜问题,导致该现象出现的原因[3]是:科研人员的考核,研究生获得学位,职称晋升,各种奖项的评奖,各种项目的申请等等,都明文规定需要一定数量的SCI论文。选择难度低的科学问题,尤其是跟踪、模仿、跟进式的科研工作,易出成果,易使SCI论文的产量升上去,但质量难以保证,这样长期下去,很难做出重大的原创性成果。

希望学有所成的科研人员选择对科技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科研难题,如癌症治疗、新能源研发、隐形飞机探测等,耐得住寂寞,有“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长期追求,就一定会做出举世瞩目的原创性学术成果,一定会有多位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

参考

[1] 丁肇中:20年后我们能到宇宙的边

作者:蔡蕴琦 来源:扬子晚报 发布时间:2011-9-18 20:49:45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9/252669.shtm

[2] 钱维宏,质疑IPCC报告

http://news.sina.com.cn/c/sd/2010-03-22/141219915628_2.shtml

[3] 王德华, 当今科技界的怪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757&do=blog&id=48768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487870.html

上一篇:地震预测研究的本质:力学问题还是地球物理问题?
下一篇:一篇发表在《Nature》上的文章有学术价值吗?
收藏 IP: 202.108.19.*| 热度|

29 吴飞鹏 许培扬 丁甜 卢萌盟 王媛媛 印大中 王又法 武爱 唐小卿 孙强 唐常杰 马士良 苏力宏 戴德昌 曹鹏 薛常喜 彭友松 余世锋 张玉秀 王加升 张骥 晏成和 崔锦华 liguoshuai wgq3867 Runchiqian crossludo dony327 ddser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1: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