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是一项探索性强的工作,故研究者常因缺乏深度思考而走错方向,常因未抓住关键科学问题而做无关紧要的研究,常因格局不高而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本质之道,常因洞察力不够被各种假象迷惑,……。为规避诸多这样的“深坑”和“浅坑”,我将结合十余年来我团队在攻克滑坡和地震预测科学难题征途上的心得体会,写就这篇文章,以期望取得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
第一性原理是指业已公认的基本常识、科学原理、定律等。从其出发,经过严密推理和推导,可构建完整的公理化理论框架。在科学和工程领域,第一性原理的应用广泛,其能够帮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事物本质,为创新和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如果不从第一性原理出发,研究者易走偏方向或走火入魔,从而输在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上。
二、 遵循“逻辑自洽+实证”科学原则
任何公理化理论,必然满足其内部逻辑的一致性和闭环性(逻辑自洽)。然而,即使逻辑自洽的理论,其未必是正确的,这就需要根据实验、观测等资料重复检验之;通过实证检验的,方为科学理论。
三、 以“化繁为简”为向导
我们面临的问题日趋复杂繁琐;尽管如此,繁由简组成。譬如,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单调的色彩,却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一个个简单的细胞,却繁衍出了地球上的生命。这说明繁杂背后的本质是简单,若没有这种种的简单,繁是虚无的。鉴于此,把复杂事物逐层分解之,或把复杂问题拆解为关联但简单的子问题,再通过各个击破之战术,则能取得整体突破之战果。牛顿强调的“把复杂现象简单化可以发现新定律”便是对其的精辟总结。
四、 以“大道至简”为准绳
纵观科学史,若把研究者探索历程基于的逻辑精华浓缩为两字,那就是简单,即简单才是最好的逻辑。确实,简单性——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模型化——是研究者进行研究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始终坚守的一个科学传统。
无疑,大道至简,知易行难。研究者在追寻大道至简的征途上,要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要跳出原来的条条框框,以独辟蹊径的思路开拓创新;还要善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以抓住要害和根本,从而锤炼出少而精的本源;如此,才能突破科研僵局、做出卓越成果。这必然要求研究者以追求科学真理为己任,专注于解决真问题从而做出真学问;必然要求研究者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必然要求研究者挺直脊梁,不为那些蜗角虚名而卑躬屈膝、迷失自我!
我认为,只要研究者始终不渝地按照上述四条“避坑”原则指导自己的科研工作,则可绕过“雷区”、规避“陷阱”,从而在科学探索的征程上少走弯路,以高效推动科研实质性进展。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7: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