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冷眼看旱震关系 精选

已有 8743 次阅读 2022-8-24 16:39 |个人分类:热点关注|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自从我2009年起开始从事地震研究,注意到某人提出了“旱震学说”——M6.0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越大或旱情越严重,往往震级越大);不过,圈内主流人士认为该学说是伪科学,早就不屑一顾了。

由于今年我国多个省份发生了高温干旱,有些网民又炒起了冷饭——以此学说论未来。为以正视听,我写就了这篇文章。

从全球地震的平均统计次数看,每年发生地震数百万次,其中M6.0地震数百次、M7.0地震数十次、M8.0地震几次。每年,全球不同的地区有旱区、涝区、正常区之分。鉴于此,进行统计的话,总能找到某区域发生旱情后的几年内发生M6.0地震的案例,当然也能找到几年内不发生M6.0地震的案例(见附录)。若把上述旱情换成涝情,与之雷同。这说明难以根据统计关系论证旱震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需从机理上入手才可能解开谜团。

欲揭示事物的本质,需抓住主控变量(因素)而忽略次要变量(因素),这是研究者应掌握的基本科研方法。

若某地区在某年或连续几年降雨较少或不降雨,可被视为旱区;根据旱情的严重程度,又可分为特大干旱、严重干旱、中度干旱、轻度干旱四个等级,本文把前两者统称为大旱。根据前人研究,影响某地区降雨的三个主要因素是:

1)位置:主要是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2)大气: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会阻止水汽的进入,如新疆气候干燥的原因除了深居内陆以外,还有周围高大山脉对水汽的阻挡

因为位置和地形是不变量,故大气(特别是大气环流)是影响降雨的重中之重,而大气环流主要受热能支配。因为单位太阳辐射能(主要为热能)远远大于地球内部释放的单位热能(地球内部热能包括先存热能、放射性热能、重力分异产生的热能、化学反应产生的热能、地震摩擦热能等),其中断层急剧错动(地震)产生的摩擦热能(实测表明地震断层的热流值很小)又仅占此热能的极小一部分,故大旱与与太阳辐射能有紧密联系,而与地震几乎无关。因此,根据大旱预测大震,就成了无稽之谈,这也支持上述圈内主流人士认为旱震学说是伪科学的观点。

在震间阶段,断层呈缓慢滑动且滑动量很小,故摩擦产热可忽略;而在震时阶段,断层急剧错动形成破裂带,产生较小的摩擦热能,并易通过断层释放。如果此种释放的热能会影响旱情,那么应该说大震之后可能出现大旱,而不是相反。

在这次2022年涉及我国多个省份的高温大旱后,旱区在3年半内会不会发生较大地震?我的答案是发生的可能性不小,这是因为:根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年发生30M5.0地震、6M6.0地震、1M7.0地震,且多发生在易干旱的西南、西北地区。也就是说,无论有无大旱,该震的也得震,但这并不能说明旱震学说确实成立。

根据我们的研究,目前我国及其周边有11个地震区处于或接近临界状态,故未来的防震减灾形式十分严峻。为减轻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关部门应早做准备。

参考(略)

附录:

例子太多,仅举两个典型实例。

16371643年的干旱(通常又称崇祯大旱)其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大,为近百年所未见。我国南、北方23个省(区)相继遭受严重旱灾。16431652年,全国无M≥6.0地震记录(有小于M6.0记录)。

2006年,四川大旱。2008年,发生了汶川地震。有趣的是,在2006年之前四川也发生过多次大旱。如果根据大旱预言汶川地震的话(表4-3仅给出了1986—2005年的数据,在1986年以前肯定有多次大旱),会失败多次;但预言次数多了,会有蒙对的一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352481.html

上一篇:学界要远离江湖习气
下一篇:豫西典型滑坡科考总结
收藏 IP: 59.109.146.*| 热度|

12 晏成和 杜占池 檀成龙 宁利中 周忠浩 张学文 杨正瓴 郑强 吕秀齐 郑永军 张俊鹏 章雨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2: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