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大师总结的经验和奥卡姆剃刀律,均表明大道至简乃科研突破真谛。由此而论,在包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成果发表、考评的科研全程中,理应遵循和推崇至简风格。
一般说来,在内外因素影响下,虽然“宗”之演变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千姿百态,但内在演变规律是不变的,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嘛。因此,把复杂问题最大程度地简单化的途径(化繁为简)是找到并抓住“宗”。一旦找到了“宗”,则关于“宗”之行为、机制和规律问题,就是真正的关键科学问题;此外,这样的问题往往能用简练的文字表述。这说明真正的关键科学问题,无论其内涵还是表述方式,与至简密切相关。
针对此关键科学问题,通过深入探究可揭示在错综复杂现象下隐藏的“宗”之行为、机制和规律,也能筛选出少数主控参量,这可使描述此规律的方程形式至简。为何科学大师发现的定律一般具有非常简洁的数学表达式,其根源就在于此。
研究者解决了“宗”之行为、机制和规律问题,就会做出优秀成果。进而,基于自己完全理解的优秀成果撰写论文,从题目、主体内容到结论,自然会以逻辑清晰、环环相扣、言必有中的论证和表达,讲述一个科学性强的至简故事,而无需长篇大论。
接下来,再掰扯几句。当别人让你在两分钟内说清自己的最得意工作,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若是表面光鲜的虚货,讲完研究背景和意义就会超时;若果有货真价实的硬货,两分钟内能够讲解清楚。这还是因为“大道至简”,即真搞懂了某种事物的本质演化机制和规律,容易用几句通俗易懂的话儿说清楚。
我记得参加某高校某博士生答辩会时,某评委问道:能不能在两分钟内讲讲你的创新之处,不但能让评委听懂,还能让保洁工听懂。这对一般人确实太难了,但对确有真货的“二般人”则易如反掌。由此,我建议未来的“帽子”人才遴选答辩,除请些同行评委外,不妨请几位有一定文化的“广场舞大妈大叔”做评委,这有助于做出更可靠的评判。
再看给诺奖得主的颁奖词,都很简短有力。如给屠呦呦的颁奖词为:“for her discoveries concerning a novel therapy against Malaria.”是啊,研究者终其一生做出一件值得称道的成果实属不易,但是否值得称道,最便捷的方式是看其能否用至简的语言阐明成果的坚实性和价值。我看过不少研究者的介绍或宣传材料,说这个方面有进展,那个方面有突破,成果丰硕云云。然而,看完较长篇幅的材料,我仍然一头雾水:既看不出有啥实质性进展和突破,也不能断定解决了啥有意义的问题。所谓解决了某问题,是指对该问题的研究已画上了句号,未来不需进一步研究。
在忽视时间维度的情况下,可靠地评价某研究者的工作确实困难。无奈之下,不妨采用“至简”标准,即职称、“帽子”、奖励等的级别越高,答辩时间越短。
相关:
以奥卡姆剃刀律指导科研进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94013.html
“代表作”评价制度如何执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122905.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5: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