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知道,深刻地理解世界运行规律,主要依赖于理性认识,而凭感觉、经验则难以做到。获得理性认识的第一步往往源于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的可靠性主要在于前提(已知条件(如公理)、假设等)的扎实性与推理过程的严谨性。如果逻辑推理的可靠性不能满足,则不可能得到正确结论或认识;如果能满足,一定能得到正确认识吗?
答案是不一定,因为人们基于可靠逻辑推理得到的认识只能满足自洽性和主观合理性,而不能确保一定符合客观事实。所以,在得出认识后,要通过实证加以检验。经反复检验无误后,才能确认该认识是正确的。譬如,海水稻到底能不能在盐碱地里丰收?尽管袁隆平团队基于以前大量扎实工作推断可能行得通,但经多地多年试种后才予以确认。
纵观科学史,人类认识世界的几次飞跃,主要在于:旧理论预测的结果与新实测结果大相径庭,或者旧理论未预测到新实测结果,或者旧理论不能合理解释新实测结果。由此而论,实证是最应被强调的科学方法。
历经长期实践,大家普遍认可科学应具有三大特征:(1)客观性:科学研究和论述必须是遵从客观实际的;(2)验证性:科学研究的结论必须是可验证的;(3)系统性:科学研究和科学理论必须是系统的、完整的。为什么人们把近代科学称之为实证科学,其原因就在于此。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真理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要判定主观是否符合客观, 就必须对主观和客观进行比较。换句话说,作为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结起来的特点,这唯有依赖于实践。嗯,人类科学史上业已认可的科学理论,如牛顿力学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仅具有这样的特点,而且通过了反复实践检验,这说明其符合真理的标准。因此,某些人士仅想靠自诩的完美逻辑推翻之,无异于水中月、镜中花。
与科学相比,伪科学也讲究逻辑,甚至还讲究量化——列出一堆不明觉厉的方程,但不能通过严格的实证检验,因为其违反业已公认的科学理论。因此,如何鉴别科学和伪科学,答案已昭然若揭。
总而言之,研究者讲究可靠的逻辑推理,可减少犯错误的机会,但不一定能得到正确认识;要确认认识的正确性,唯实证耳,除此无他。鉴于此,为在科学探索征程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者一定要通达此道理。
参考(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2: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