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什么是超乎寻常的证据? 精选

已有 8505 次阅读 2021-8-31 09:47 |个人分类:科研随想|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前院老李声称推翻了某一科学理论,隔壁老王宣布建立了某一学说(假说)或理论(为叙述方便,以下统称为理论),从而攻克了长期悬而未决的某一重大科学难题,他们亟想获得同行认可。然而,毕竟实现重大突破难度很大,大致上是“百年一遇”的事件,需要慎重对待。为此,同行需要仔细确认证据的强壮性,以防被忽悠。难怪卡尔·萨根说: Extraordinary claims require extraordinary evidence (超乎寻常的论断需要超乎寻常的证据)。”

那么,什么是超乎寻常的证据呢?要合理解答此问题并非易事,需要从证据的分级开始,我将勉力为之。

1、弱证据:与待证事实几无关联性

一般认为,关联性与因果性不能划等号,即关联性差的,通常因果性也差;关联性强的,并非意味着因果性强,甚至根本不存在因果性。因此,如果证据与待证事实几无关联性,说明两者不大可能存在因果性,则这样的证据几乎没有可信性,可称之为弱证据。

    例如,某学者基于大数据和AI算法,提出了滑坡预测模型,回溯性检验(证据)效果很好,但用于实战则无一命中,他问我问题出在哪儿。我说:“你建立的统计预测模型,仅反映了滑坡发生时间与诸因素(尤其是降雨)的关联性,因模型与滑坡机制无关,两者并无因果关系,虽然貌似证据很牛,但实则为弱证据。”

再如,卢双苓等(2015以《中国震例》为主要参考资料,统计了中国大陆19662002 年间,发生的1576 M35.0级地震的宏观异常现象,其中动物习性异常58次、地光异常18次、地声异常17次和气象异常9次,分别占地震总数的3.68%1.14%1.08%0.57%,表明这些宏观异常现象与地震的相关性很差,不能作为可靠的地震短临前兆。如果有人声称根据鹦鹉行为异常能预测地震,解决了地震预测难题,能信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2、一般证据:与待证事实有一定因果性

要论证证据与待证事实存在因果性,需以客观事物的演变机制为纽带。若研究不够深入,揭示的机制难以完备;此时,根据该机制与基于此发展的理论,预判的现象/信息与实际现象/信息(证据)不可能全部一致,能占半数以上就算烧高香啦。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证据与待证事实有一定因果性,但不够强壮,仍需深化研究。我们可把这样的证据可称之为一般证据。由于机制认识的不完备性会导致理论的科学性较弱,故诸多同行会质疑批评之。

例如,魏格纳基于陆块相互吻合、化石相似与物种相似三大证据提出大陆漂移说时,因未阐明陆块裂解与大陆漂移的动力源,遭到了诸多地质学家的批评乃至攻击。以后,虽有更多的证据支持大陆漂移说,且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板块构造理论,但因对动力源持有争议,目前尚有一些学者仍不信任板块构造理论。

3、强证据:能很好地回溯过去

在掌握机制的基础上,可建立理论。如果理论的解释力强(软证据),且据其和监测/观测数据,能很好地回溯事物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典型现象/信息(硬证据),则这样的软+硬证据合起来为强证据。不过,由于数据的获取与处理或有不确定性,同行仍可能心存疑虑。

4、极强证据(超乎寻常的证据):能可靠地预测未来

基于完全掌握的机制建立的理论,既能可靠地回溯过去也能前瞻性地预测未来(证据),且经得起可重复检验,这就是传说中超乎寻常的证据。有了这样的证据,不服不行呐。不服,还是科学人吗?

例如,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光线在通过强引力场附近时会发生弯曲。初期,没人相信这一预测;后来,通过多次的观测,确认果真如此,相对论才被广为接受,成为伟大的科学理论之一。

有人说科学是保守的,这得分情况而论。对弱证据和一般证据,学界理应保守,以维护科学的纯洁性;然而,对强证据和极强证据,尤其是后者,学界理应持开放鼓励的态度,以让“金子”早日放光为人类造福。

参考(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302164.html

上一篇:南海的古海啸与未来地震海啸风险
下一篇:在后SCI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收藏 IP: 59.109.157.*| 热度|

26 任卫军 曾杰 张坤 武夷山 檀成龙 金祖雪 吴晓娲 张勇 张利华 郑永军 王安良 姚伟 黄永义 杨正瓴 刘浔江 吴斌 鲍海飞 梁洪泽 孙冰 姚远 晏成和 文克玲 刘良桂 苏德辰 陈志飞 杜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20: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