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了几篇有关地震科学钻探方面的文章,自称在地震地质、震源物理、地震实验、地震动力学、深部地球物理和长期监测等方面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与重要成果。其实这些所谓的成果,从投入产出方面看,严重不成比例;从成果的科学意义方面看,对揭示地震断层作用机理等方面几乎没有价值。这是因为:
1、 钻探都是在大地震后进行的,而我们更关注是震前发生了什么,所以这个针对性较差;
2、 钻探深度达不到震源,观测软弱物质中的岩性变化、温压变化、物理性质变化、错动规模等,对研究地壳物理变化有些意义,而我们更为关注的是震源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这个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没法实现。
3、 大地震涉及到大空间尺度、长时间范围多条断层的相互作用,仅研究较短时段内某条断裂带上某些点的震后参数,视野及研究程度完全不够,仍属于“盲人摸象”,所谓的成果更不可能具有普适性。
地震来自于断层运动导致的岩石破裂,所以广义上说,机理可归因于岩石破裂;再者,若能对积累高能量的载体有所认识,对机理的认识会更具体一些。所以说,只要把破裂规律搞明白了,就能解决大地震预测问题。而解决该问题,只需从大尺度岩石破裂室内试验方面入手、从力学理论方面建模、从地震构造方面分区、用几千年积累下来的地震目录数据进行检验就足够了。
从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的某些专辑文章看,其研究思路及方法与汶川地震前基本类同,在对地震的基本认识方面,实在看不出有啥实质性进展。若不扭转思路、调整研究方向,再这样继续“闭门造车、掩耳盗铃”下去,只能让类似汶川地震的悲剧一次次重演而束手无策,只能让准灾区人们一次次失望。
是该清醒的时候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