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情弄断一云江南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yuexue623

博文

为什么保护生物多样性?

已有 8428 次阅读 2018-8-8 14:08 |个人分类:自然之旅|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关系的故事:

一个农场主在他的粮仓里放了几个老鼠夹子。老鼠发现了赶紧去告诉母鸡。母鸡看了看老鼠说:“这和我有什么关系,你的事,自己小心吧”。母鸡说完走了。



 

老鼠又跑去告诉肥猪。

肥猪淡淡的说:“这是你的事,还是自己小心为好”。说完慢悠悠的走了。



 

老鼠又跑去告诉大黄牛。

大黄牛表情冷漠的说:“你见过老鼠夹子能夹死一头牛的吗?祝你好运”。说完也骄傲的走了。



 

后来老鼠夹子夹到了一条毒蛇。

晚上女主人到粮仓里取粮食时被这条毒蛇咬了一口,因此住进了医院。

男主人为了给女主人补身体把母鸡杀了。



 

女主人出院后亲戚都来看望,因此,男主人把肥猪宰了以招待客人。

为了给女主人看病又欠了很多钱,没办法,男主人把大黄牛卖给了屠宰场宰了。



 

生态学层面上关系的故事-生态学三定律:

生态平衡的破坏往往出自于人类的贪婪与无知,过分地向自然索取,或对生态系统的复杂机理知之甚少而贸然采取行动。美国环境学家小米勒(G.. iller Jr.)提出生态学三定律。



生态学第一定律:我们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对自然界的任何侵犯都具有无数效应,其中许多效应是不可逆的。该定律称为多效应原理。

生态学第二定律:每一种事物无不与其它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交融。此定律称为相互联系定律。

生态学第三定律:我们生产的任何物质不应该对地球上自然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任何干扰。此定律可称为勿干扰原理。   

 



森林火灾的故事:

20世纪末,美国西部的一个州突然爆发森林大火,上万亩森林遭灭顶之灾。事后人们对火灾原因进行调查,发现罪魁祸首是森林中的枯枝落叶,它们即使仅遇到星星之火,也会容易燃烧,并迅速蔓延,酿成生态灾难。于是,人们决心亡羊补牢。州政府责令全州森林管理部门和人员,并发动全社会的环保主义者,对森林中衰萎干枯的树木、草叶进行清理,以消除火灾发生的隐患。命令执行后,果然大见成效,在随后的两年里,再未发生大的火灾。正当人们暗自得意时,另一种始料未及的生态灾难,使他们目瞪口呆!



 

一种由云杉卷叶蛾引起的虫害,大面积地爆发。这种害虫在毛虫阶段危害树木,专门吞噬树木的嫩叶嫩芽。在很短的时间几万亩珍贵的树木被吞食掉,大片地枯萎、死亡。虫害迅速蔓延,更多的森林将遭受侵害,州政府紧急向联邦政府求援。美国农业部专家进行调查后得出的结论令许多人大吃一惊:原来造成云杉卷叶蛾大量繁殖和严重虫害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类无知地将森林中枯死的树木、草叶清理掉了!

森林中的枯木为害虫的天敌—鸟儿、蚂蚁提供了筑巢、栖居、休息、觅食和避难的重要场所,而它们的存在又有力地遏制害虫的繁衍。当人们为防止火灾而将这些枯木清除掉的同时,也就毁掉鸟类和蚁类赖以安身立命的家园。它们失去栖息、繁衍的场所之后,数量急剧地减少,于是害虫就会乘虚而入。

因此,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均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大自然总会用一只无形的手,去巧妙地调节和平衡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而人类,在某些时候只是愚蠢的自私者。

 

灌木的故事:

在坦桑尼亚的塔拉吉利国家公园的大象和犀牛被偷猎严重。在这两种动物减少的同时,在保护区附近饲养的牛羊等牲畜大量死亡。经专家分析研究发现造成死亡的原因是一种生活在灌木丛中生长的舌蝇叮咬,造成动物患病的结果。

 



在自然状态下,该地区没有吃这种灌木的动物,但大象和犀牛有踩踏灌木的习惯,就是对灌木的数量有控制作用。但大象和犀牛被偷猎严重,灌木的数量大量增加,这为生活在灌木丛中生长的舌蝇的繁殖提供良好的条件,因此牲畜受到传染病的严重侵害而死亡。



 

灭绝的连锁效应:

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它的生物种类相联系。一种生物的丧失,会直接或间接导致1030种其它生物的丧失。1030种生物的丧失又会导致上百种、上千种甚至是上万种生物的丧失。某些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绝灭,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若各种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破坏,地球生物圈就会受到严重的破坏,失去生存的家园,人类还能如何生存下去呢?



 

注:囿于个人水平之限,错误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此外,本博文图片和部分文字介绍均源于网络(仅用于学术传播等非商业行为)。特在此致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12820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南京博物院佛像展部分展品
收藏 IP: 112.4.253.*| 热度|

13 朱晓刚 陈楷翰 戎可 张忆文 文克玲 高建国 杨正瓴 刘东坡 李学宽 宁利中 郭爱民 ljxm chenhuans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6: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