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bpviqt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sbpviqtp

博文

检验现场轶事—谈谈裂纹

已有 4227 次阅读 2012-1-5 14:33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color, 检验

由于从事的职业是无损检测和压力容器检验,所以和裂纹打交道的时候很多。一般人知道的是裂纹意味着危险、隐患、爆炸、事故,但检验检测人员面对裂纹却能勾起多种心情:检测中发现了裂纹的喜悦自豪,重大设备现场返修预防焊接裂纹时的提心吊胆,对带有裂纹的设备进行安全评定时的如履薄冰,以及一旦发生漏检裂纹的失误时,当事人的如丧考妣……,许多悲剧和喜剧都与裂纹有关。

裂纹的故事一篇博客说不完,今天先说说射线检测与裂纹的事。

从射线底片上看裂纹,其影像千姿百态——热裂纹和冷裂纹,腐蚀裂纹和疲劳裂纹,焊缝中的和热影响区的,厚板的和薄板的,垂直透照的和倾斜透照的——大的触目惊心,小的若隐若现,有的似曾相识,有的怪异难认……,不漏检裂纹并非易事。

从底片上识别裂纹的能力需要长期实践才能获得,要想能保证不错评漏评,总需要三五年经验,看过成百上千张各种裂纹片子才行。学习识别裂纹的本领的最好方法是三结合:看书、观片、听老师讲,缺一不可。

为了把裂纹影像表达清楚,在编写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系列教材《射线检测(2005版)》时,我在裂纹的影像特征描述上很花了一番心思,最后是这样写的:“底片上裂纹的典型影像是轮廓分明的黑线或黑丝。其细节特征包括:黑线或黑丝上有微小的锯齿,有分叉,粗细和黑度有时有变化,有些裂纹影像呈较粗的黑线与较细的黑丝相互缠绕状;线的端部尖细,端头前方有时有丝状阴影延伸。各种裂纹的影像差异和变化较大,因为裂纹影像不仅与裂纹自身形态有关,而且与射线能量、工件厚度、透照角度、底片质量等许多因素有关。例如,透照时射线束方向与裂纹深度方向平行,得到的裂纹影像是一条黑线,随着透照角度逐渐增大,黑线将变宽,同时黑度变小,透照角度更大时,可能只出现一条模糊的宽带阴影,完全失去了裂纹影像特征。又例如,薄板焊缝的裂纹影像比较清晰,各种细节特征可以显示出来,而当透照厚度增加后,细节特征可能有一部分丧失,甚至完全消失,影像将发生很大变化。所以在影像分析时,要注意各种因素对裂纹影像变化的影响。”

这样写应该写得说很细了,但尽管如此,如果不面对底片,无老师讲解,对什么“黑线”、“黑丝”、、“锯齿”、“相互缠绕状”等等难有感性认识,能否正确理解也不好说,例如对文中的“分叉”,有人会以为裂纹影像就像鱼刺或树枝,那完全错了!

评价无损检测可靠性时有一说法,射线检测对裂纹检出率低。但射线的可靠性是被广泛认同的,由于有底片作为直接见证,又能看见缺陷的投影形状,定性准确——这非常重要,同样尺寸缺陷,裂纹和非裂纹,评定结果和处理后果完全不同。

实际上射线检测漏检的多是小裂纹,如果工件不太厚,裂纹足够大,射线对裂纹的检出率是很高的——除非工作不细,或评片水平太差。

以下说一个大裂纹漏检的严重事故。

1986年,Y公司的工程管理公司的领导来到我所在单位,请求派人到他们管理的工地进行一次现场检查。为什么要检查呢?因为现场施工单位在抢工期,管理很混乱,他们很担心;为什么他们自己不查,要我们去查呢?因为施工单位很牛,不买管理公司的账(施工单位和管理公司同属一个大公司)。管理公司派人去抽查拍片,射线机抬到十几米高的位置,对好机,施工单位的人把电闸拉掉了。双方争吵起来后,施工单位的保卫部门要把抽查人员抓起来。由于我们单位是政府下属的检验单位,估计施工单位不敢把我们怎么样;又由于我们单位在无损检测方面有一定权威性,所以请我们出马。

我们组织了一个5人检查小组。到现场后,施工单位还算客气,没有拒检,但也不完全在乎——当时管理混乱是普遍现象,也不能把他们怎样!直到从底片上发现大裂纹漏检,才使他们受到强烈震撼。

裂纹是在抽查底片过程中发现了,在一台220T/H锅炉的主蒸汽管道焊缝上,长度大约有150mm,黑度很大(事后测量,裂纹高度接近焊缝厚度的二分之一),评片报告却是“合格”。

抓住这张底片后,检查组立即要求复拍。但接下去,按照底片的焊口号拍出的片子却没有裂纹。面对施工单位的质疑、劝说,检查组毫不动摇,认定是裂纹,并且一定要找到!在复拍了几十张片子后,终于把裂纹找到了,而且找到两条——在该焊口上,该裂纹的对面还有另一条裂纹。

这样一来,现场的问题越来越多,不仅底片质量差,而且底片的焊口编号也是错的,更何况出现了裂纹漏检的重大失误。在随后的会议上,施工单位全体领导出席,诚恳检讨,并宣布立即立即改组现场管理班子,停产整顿,无损检测的技术负责人受的处分最重,免职,打发回家。

如果该裂纹漏检,有两个可能:一个可能是水压试验时打漏,这还算好;另一可能是投产后一段时间发生爆炸,那后果就不堪设想。

该施工单位的无损检测的技术负责人是有十几年经验的老资格无损检测人员,对那条裂纹应该是能够识别的,不知为什么却漏掉了,结果铸成大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4944-526065.html

上一篇:旅欧感怀(三首)
下一篇:继续关注空客A380机翼裂纹
收藏 IP: 121.229.97.*| 热度|

2 陈学雷 crosslud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0 21: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