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ntainwind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untainwind1

博文

“源”“汇”“漏”问题指出了土壤污染科学的研究方向

已有 4431 次阅读 2014-8-5 11:2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84-817082.html

【咬文嚼字】源、汇、漏

   李小文

———————————————————————————————————————————————

 

该文首创性地指出了土壤污染科学的研究方向,很大程度上对相关多个学科今后的发展有巨大的作用。

———————————————————————————————————————————————

   

1. 土壤污染模型在很多情况下不能简化为薄层污染,

   不仅重金属和有机物,尤其对部分农药、抗生素、部分阴离子而言。土壤介质在此类似色谱柱的吸附介质+活性填料,在不同温度、地质、土壤物理和化学状态下其污染扩散(含洗脱)模型必须注意修正,且不能简化为分析化学中色谱柱理论塔板数计算的模型。这意味着很大程度上,土壤污染汇的难以估测,急需提出新的土地污染研究和监测方法。

 

 2. 土壤汇源转化需要重视。

   目前,一些国际高水平的学者已经开始注重土地污染的迁移问题及土地治理后的维护、生态重建与二次污染问题,尤其是从外源、内源、迁移途径角度,进行了一些工作。但是:

    正如水体底泥与水体之间的质能交换平衡,在一些特定条件变化时,作为汇的底泥将转化为源。土壤中的汇也可能在一定特定条件变化时转化为源,类似的汇源转化现象实质上是地球科学中一种普遍现象,无论是水体、土壤、还是气储,详细追究其稳态系数与相应的动力学行为通常意义不大,但归类定性及半定量研究有重要意义,另外突发性条件变化如地层裂隙发展、地下气压水压地质应力变化、地质活动时可能造成明显的改变,需要对其源、漏、汇进行综合性思考。

 

3.该文指出了土壤修复理论需要改变现有注重中小尺度,乃至分子尺度的研究,改为多尺度全方位,从地学、生态学、人文科学的角度出发,用可能涉及的其他科学手段诸如物理、化学、生物学、地学进行全面探索。绝不要局限于老外的思路,对现有该领域国际论文,及老外一些“有效"的治理方法和案例也需要重新评估。

 

      突破性的成果往往出于准外行,思想的融汇提点才是最重要的。对于学术界而言,思想者的组合,比现有通行的学派式技术者组合意义重要得多,这绝不是学科距离一词简单否认得了的。跟风不该是中国的路,思想者组合应当才是中国科学发展的大道。

 

——————网上学术简讯类型,小流域治理阶段性成果之一,请有兴趣者注意知识产权问题,引用或延伸研究时按照国际惯例做。

——————也借此反击某些别有用心者,让大家看一下什么叫做院士教学生,这不同于博导教博士的,别有用心者眼界没到就不要瞎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1693-817220.html

上一篇:重金属污染土地还是不要考虑冒险种农业产品的好
下一篇:嘻嘻,陶瓷(金属)冷冻胶态成型工艺貌似升级了,不申请专利了
收藏 IP: 175.43.113.*| 热度|

8 赵美娣 杨正瓴 曾新林 刘光银 徐军 李土荣 ybyb3929 rfm200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17: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