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gyuan 土壤形成与环境演变、土壤分类与参比

博文

土壤调查中的大、中、小地形

已有 4821 次阅读 2023-11-3 22:0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1、《土壤调查手册》中的大中小地形

宋达泉等1955年编著的《土壤调查手册》中使用了苏联土壤调查拟订的大、中、小地形类型和名称。大地形指在地表相当广大的面积内,其中有某一种地形占据相当大的地段,而且海拔高度有很大的变化,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大地形分为山区大地形和山区以外大地形。

山区大地形的种类可分为:

高地:地表面积广阔,高出邻近地区,境内高度起伏很大;

山岭或山脊:呈脉状延伸的高地,两侧为两条深切的平行谷地所限制;

山脉:许多相当长的高地,同一走向,互相平行排列;

块状山:广阔而微度分隔的高起山地,其长度和宽度大致相等;

山地:占面积不很大的高地,极易与较平坦的地面区分出来,高地的各面具有山麓;

单面山:一面为陡坡,一面为缓斜坡的山地,与地层倾斜有明显关系;

方山:四面为陡坡而顶部平坦的山地;

圆顶山:具有圆形山顶的山地;

尖顶山:具有尖顶的山地;

高峰:超过森林上限的山顶;

桌状山:面积广阔而顶部为平坦地面;

山麓:从平原到山地间,略微高起的过渡地区;

山区以外的大地形可分为:

高原:相对高度,较高低星;

坡地:与地平线呈任何角度的地面;

台地:略微平坦的地面,其一方面接于高地,另一方面又连接低地;

丘陵:呈起伏状的高地,其基部大于附近地面,其相对高度可达100-200米,通常只在40-80米间,山麓不显著;

岗地:高度较丘陵为小(10-25米),其基部直径和相对高度间的比例较小,坡度较陡;

岗岭:长形高地,其与丘陵的区别在于其高度等于宽度的数倍;

沙丘:由风沙粒子所组成半圆形(新月形)的起伏地势;

沙岗:长形、砂质与河岸或海岸相平行;

沟壑:线状延伸的低地,具有因水流作用而生成的陡壁,有时且成峭壁。

峡谷:沟壁更陡。

中地形指每一种地形面积都不很大,起伏的相对高度在1-10米之间;中地形的种类有

低丘陵岗岭岗地:其相对高度在1-10米间;

沟谷:不深的浅谷和峡谷

槽形谷地:浅而近河岸的带状低地。

小地形指某一种地形面积很小,从2-3平方米到数十或数百平方米,相对高度变化在1米以内,大多数情形下是在30-70厘米间。小地形有小岗地、丘陵、小丘和微度高起的地面,局部洼地、小槽形地和浅沟。

2、《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暂行技术规程》中的大中小地形

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1979年编印的《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暂行技术规程》仍然提到大、中、小地貌类型的区分。其中,大地貌一般指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一般占地数百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地貌形态。在土壤普查中应予以注意的是中、小地貌单元,如河流冲积平原要区分出河床、河漫滩、阶地等,山麓平原区要区分出坡积裙、洪积锥、洪积扇、扇间洼地、缘洼地等,黄土丘陵要区分出塬、梁、峁、坪等。

3、《中国土壤普查技术》中的大中小地形

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1992年出版的《中国土壤普查技术》中,对大、中、小地形也进行了说明:地形大小主要是对地表形态面进行一种量的划分,一般在描述时可根据其相对高差和平面延伸的范围来考虑。大地形,指相对高差10米(平原)-100米(山地)以上,平面延伸1000米以上,在这个平面范围内相对一致,如高原、山地、丘陵、平原。中地形,一般相对高差1-10米,平面延伸则在几十米或几百米,需要在1:50001:10000地形图上方可表示出来,如阶地平原、河谷平原。小地形,一般高差在1米以内,平面延伸在几十米的范围内,地表形状相对一致各地区可用当地名称(最好给以一定的科学说明及形态数量的描述)。同一地貌类型可有大小之分。土壤调查工作者一定要掌握调查区的地貌分区及其地貌类型和组合,这是掌握区域土壤分布规律,进行土壤制图与土壤改良利用区划的基础。

4、《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外业调查与采样技术规范(修订版)》中的大中小地形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23年组织编写的《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外业调查与采样技术规范(修订版)》中地形分为大地形、中地形、小地形三个级别。大地形分为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中地形分为极高山绝对高程> 5000m、高山绝对高程 35005000m、中山绝对高程 10003500m、低山绝对高程 5001000m、高丘相对高差 200500m、低丘相对高差< 200m、冲积平原、海岸(海积)平原、湖积平原、山麓平原、洪积平原、风积平原、沙地、三角洲、黄土高原。高原大地形上区分低丘、高丘、低山、中山、高山、极高山等中地形时,首先要依据相对高差进行判断,当相对高差小于500 m时可判断为低丘或高丘,其次当相对高差超过500 m时,根据绝对高程判断低山、中山、高山、极高山等小地形分为河间地、沟谷地(含黄土川地)谷底/古河道阶地泛滥平原洪积扇冲积扇溶蚀洼地洼地河滩/潮滩潟湖滩脊珊瑚礁火山口沙丘纵向沙丘沙丘间洼地坡(含黄土梁、峁)黄土塬山脊其他(需注明)大、中、小地形是由大及小,逐级内套的,如大地形的高原类型内,中地形可以出现山麓平原、洪积平原等。中地形的冲积平原类型内,小地形会出现河间地、阶地等。

 附:

《中国土壤普查技术》中的地形分级

名称

切割程度

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

极高山


5000

1000

高山

深切割高山

3500-5000

1000

中切割高山

3500-5000

500-1000

浅切割高山

3500-5000

100-500

中山

深切割中山

1000-3500

1000

中切割中山

1000-3000

500-1000

浅切割中山

1000-3000

100-500

低山

中切割低山

500-1000

500

浅切割低山

500-1000

100-500

丘陵

高丘

500

100-200

中丘

500

50-100

浅丘

500

50

平原

高平原

200

5-10

低平原

200

0-5


《中国土壤》(1998)中我国五种地形类型比较

类别

海拔高度

相对高度

构造特征

外力作用特征

地面特征

平原

多数小于200

小于50

沉降为主

沉积为主

平坦,偶有浅丘孤山

盆地

高低不一,因地而异

盆心与盆周高差在500米以上

四周隆升,中间沉降,或上升量小于四周

内流盆地以沉积为主,外流盆地为沉积或侵蚀

内流盆地地势平坦,外流盆地分隔为丘陵

高原

大于1000

比附近低地高出500米以上

古侵蚀面或沉积面上升

剥蚀为主

古侵蚀面或沉积面部分保留平坦,其余部分崎岖

丘陵

多数小于500

50-500

轻度上升

流水侵蚀为主

宽谷低岭,或聚或散

山地

中山

500-3000

500米以上

成山较早

流水侵蚀和化学风化为主

有山脉形态,但分隔较碎

高山

3000米以上

不等

成山较晚,上升量大

冻裂作用强烈,最高山上有冰川作用

尖峰峭壁,山形高峻


《地貌类型分类与编码规则》中的中国陆地基本地貌形态类型

起伏度

低海拔

(1000)

中海拔

(1000海拔<3500)

高海拔

(3500海拔<5000)

极高海拔(海拔≥5000)

平原(起伏度一般<30)

低海拔平原

中海拔平原

高海拔平原

极高海拔平原

台地(起伏度一般>30)

低海拔台地

中海拔台地

高海拔台地

极高海拔台地

丘陵(起伏度<200)

低海拔丘陵

中海拔丘陵

高海拔丘陵

极高海拔丘陵

小起伏山地

(200起伏度500)

小起伏低山

小起伏中山

小起伏高山

小起伏极高山

中起伏山地

(500起伏度1000)

中起伏低山

中起伏中山

中起伏高山

中起伏极高山

大起伏山地

(1000起伏度2500)

-

大起伏中山

大起伏高山

大起伏极高山

极大起伏山地

(起伏度2500)

-

-

极大起伏高山

极大起伏极高山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5413-1408376.html

上一篇:土壤学中的“矿化作用”
下一篇:怎么鉴定土壤结构体发育程度?
收藏 IP: 118.116.96.*| 热度|

1 刁承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3 22: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