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宝亮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bl604

博文

(104)与(112)晶面暴露的十八面体α-Fe2O3纳米颗粒

已有 14452 次阅读 2012-10-12 17:56 |个人分类:论文发表|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十八面体, α-Fe2O3颗粒

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一下,这里是中文的摘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全文(Eur. J. Inorg. Chem. 2012, 4076–4081,链接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ejic.201200140/full)
--------------------------------------------------

作为一种稳定的铁氧化合物,α-Fe2O3在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α-Fe2O3纳米颗粒的研究也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关注,由于纳米颗粒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形貌及暴露晶面,所以α-Fe2O3颗粒形貌的控制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无机阴离子对α-Fe2O3颗粒的影响研究较多,但无机阴离子由于尺寸小容易进入晶格内部难以除去,相对于无机阴离子,有机物的去除相对简单。甲酰胺是一种含有酰胺基的有机化机物,由于甲酰胺在Ni(111), Ru(001), Ag(111), and TiO2(011) 等金属和金属氧化物表面的吸附已有研究,在此基础上,我们尝试研究甲酰胺在α-Fe2O3颗粒表面由于吸附而对颗粒形貌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在甲酰胺的作用下,可以制备出十八面体α-Fe2O3颗粒,该颗粒由上下两端六个(104)晶面和侧面的十二个(112)晶面构成。不同浓度的甲酰胺溶液中得到的十八面体颗粒,呈现出随着甲酰胺浓度的增加暴露的(104)晶面逐渐减少,而(112)晶面却逐渐增加的趋势。这种转变主要是甲酰胺的作用,甲酰胺依靠(C=O)中的氧元素能和铁离子形成路易斯酸碱吸附(Lewis Acid–Lewis Base),结合键与二氯二甲酰胺亚铁络合物相似([FeCl2(CH3NO)2]),这种吸附行为同样在含羰基的酸类化合物中出现。XPS分析显示,在399.47 eV左右处,有一个N 1s的峰值出现,这可以推断出有部分甲酰胺依靠C=O的作用吸附在α-Fe2O3表面。在我们的实验体系中,整个过程只有(104)和(112)两种暴露晶面,从这两种晶面的原子结构图可以得知,(104)晶面最外层主要为氧原子覆盖,由于电荷排斥作用很难被甲酰胺吸附,而(112)晶面最外层有部分铁原子暴露,且铁原子之间空间位阻小,有利于甲酰胺的吸附,吸附后的α-Fe2O3颗粒(112)晶面由于电荷排斥作用,阻碍氧原子进入晶格,使α-Fe2O3颗粒沿着[112]方向的生长速度降低,导致(104)晶面暴露减少而(112)晶面逐渐暴露出来。随着颗粒(112)面的暴露面积增加,我们发现颗粒的矫顽力出现了逐渐增大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样品在表面形貌变化中对称性的变化,引起磁畴的对称性变化而导致的。同时我们还发现(112)面为主要暴露晶面的十八面体颗粒在H2O2的浓度检测中展现出了更为灵敏的效果,在40 M 6.66 mM的范围内显示出了良好的线性行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4859-621896.html

上一篇:回家路上
下一篇:崛围红叶
收藏 IP: 159.226.156.*| 热度|

1 余世锋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9: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