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中国动物学会理事李建立高级工程师。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 孟刚
受访专家简介:
李建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沈阳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动物学会理事;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分会理事;辽宁省动物学会顾问。出版专著《中国蛇岛》,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现任职于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从事两栖爬行动物分类、生态及博物馆等专业的工作。
现在是毒蛇咬伤的高发季节。近几年,随着参加户外活动人数的增加,很多“驴友”都有遭遇蛇类的经历。此外,还有一些人将爬行动物当宠物饲养,北京就发生过多次宠物毒蛇将主人咬伤的事件。我国的毒蛇有哪些种类?人在进行户外活动时防蛇咬伤有哪些注意事项?被咬伤后该如何急救?本报记者为此采访了中国动物学会理事李建立高级工程师。
我国毒蛇有四十余种
记者(以下简称记):我国大概分布有那些种类的毒蛇?不同的毒蛇大概分别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
李建立(以下简称李):毒蛇咬伤最严重的地区是南美、南亚和东南亚各国。据报道,世界上每年约有数十万人被毒蛇咬伤。印度在1968年的蛇伤总人数高达30万~40万人,死亡的就有3万多人。同样,在南亚次大陆和我国也有相当数量的蛇伤病人,可见毒蛇咬伤在这些地区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
我国的毒蛇有四十余种,多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省份,毒蛇咬伤多发生于夏、秋两季。其中危害较大的有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眼镜王蛇(大眼镜蛇)、五步蛇、蝮蛇、蝰蛇、烙铁头蛇、竹叶青和海蛇。这些毒蛇中,除海蛇主要分布于近海地区外,大多数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而长江以北的毒蛇主要只有蝮蛇一大类群,其他种类的毒蛇数量极少,还构不成对人类的危害。
此外,草原牧场(特别是早春季节)的毒蛇常对畜群造成伤害,例如我国新疆伊犁地区的蝮蛇、草原蝰和阿勒泰地区的极北蝰等毒蛇,都危害人畜安全。
蛇毒的攻击类型有三种
记:这些毒蛇种类蛇毒的攻击类型分别是哪些呢?
李建立:不同的蛇毒的攻击类型不同,蛇毒按其性质可分为:神经毒、血循毒、混合毒三大类。
第一,神经毒型:金环蛇、银环蛇、海蛇等主要含神经毒。患者被咬伤后,伤口流血少,红肿热痛等局部症状轻微,仅有轻微刺痛、微痒、麻木、感觉减退,往往不引起注意而耽误诊治。全身中毒症状出现较迟,一般在咬后1~6小时才开始,一旦出现,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急剧的全身症状、痛苦呻吟、头晕眼花、呼吸困难、口吐白沫、视力模糊、瞳孔散大,血压下降,心律失常,最后四肢麻痹,全身肌颤,吞咽困难,卧地不起等症状,如不及时抢救可因呼吸肌麻痹窒息而死。
第二,血循毒型:如蝰蛇、尖吻蝮蛇、竹叶青蛇、烙铁头蛇咬伤,局部疼痛剧烈,肿胀明显,且迅速向肢体近心端发展,一般经6—8小时就可扩展至整个头部以至颈部,或扩展至全肢以至背腰部,并常见伤口内有血性液体渗出,或出血不止;伤口周围皮肤青紫或瘀斑,或血泡。有的伤口坏死形成溃疡,所属淋巴管、淋巴结发炎。随局部症状的迅速发展,在短期内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头昏头痛,恶寒发热,烦躁口渴,全身关节肌肉酸痛,腹痛腹泻,或大便秘结。或有广泛的皮下出血和大块瘀斑,以及内脏出血现象,如咯血、呕血、便血、血尿等。或出现贫血、黄疸。严重的病例,常因蛇毒攻心,审昏谵语,循环衰竭而死亡。血循毒型危险期较长,有时1周后仍可死亡,并常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和继发感染。
第三,混合毒型:眼镜蛇和眼镜王蛇的蛇毒多属混合毒。被这些毒蛇咬伤后局部伤疼痛,逐渐加剧,并有麻木感。伤口周围皮肤红肿,亦常有水泡、血泡,重者伤口亦可溃烂坏死,开成溃疡,局部引流的淋巴结肿大压痛。全身中毒症状于咬伤后2-6小时出现,兼有神经毒型及血循毒型两种症状,或以神经毒型为主,或以血循毒型为主。一般常有头痛头昏,恶寒发热,恶心呕吐,腹痛便结,四肢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瞳孔缩小,黄疸,肝脾肿大,严重时出现呼吸循环衰竭。
边走边敲可预防毒蛇咬伤
记:人在进行户外活动时有那些注意事项,以免被蛇咬伤?
李:在参加户外活动、休息于或经过蛇类栖息的草丛、石缝、枯木、竹林、溪畔或其他比较阴暗潮湿潮湿处时,如果不慎都有被蛇咬伤的危险。
有句俗语叫“打草惊蛇”,在毒蛇较多的山区做户外活动时用木棍边走边敲是很有效果的, 由于蛇没有外耳和鼓膜,所以蛇听不到通过空气传导来的声音,我们大声说话、唱歌它都听不到。但蛇的内耳极为发达,它的中耳的听骨一端连于内耳的前庭,另一端连于方骨上,这样的结构,使蛇对于地表传导的振动,如人或动物的脚步产生振动,通过贴着地面的肋骨经头部骨骼传导到内耳,产生听觉。所以一些有经验的玩蛇人在吹笛子时,还用脚有节奏地敲打地面,蛇就会有节奏地“跳舞”,笛子的声音吹的再悦耳动听只是为了招揽观众,对蛇弹琴蛇是根本听不到的。当野外宿营时,可以在帐篷周围洒些硫磺粉、生石灰,对趋避蛇虫也是很有效。
一般来说,毒蛇的行动大多比较迟缓,很少主动攻击咬人,只有当人们在砍柴、割草、夜行中,无意踩到或接触蛇体时才会发生咬伤事故。因此,蛇伤的部位通常都在下肢的脚踝以下,其次是上肢或头、胸部。所以户外活动最好穿肥大的裤子,裤脚盖过脚面,穿瘦腿的裤子容易被毒蛇咬伤。
另外,还应该尽量避免在蛇活跃期外出活动。蛇类活动的最适气温是18℃~
被蛇咬后分清有毒与否是关键
记:如何区分毒蛇与非毒蛇咬伤?
李:人之所以怕蛇是因为有的蛇有毒,我在县城工作的时候,遇到一个农村妇女上山采野菜被蛇咬了,没有赶到医院就死了,后来医院找我鉴定那条蛇,原来是条无毒的白条锦蛇,医院最后诊断死因是心脏病复发,原来这个妇女是被无毒蛇吓死的。
那么怎样识别有毒蛇和无毒蛇呢,一般人单凭头部是否呈三角形或者尾巴是否粗短,或者颜色是否鲜艳来区分,这是不够全面的。虽然毒蛇头部呈明显的三角形,但也有的毒蛇,头部并不呈三角形;而无毒蛇中的伪蝮蛇,头部倒是呈三角形的。五步蛇、腹蛇和眼镜蛇的尾巴确实很粗大,但烙铁头的尾巴就较细长;很多色泽鲜艳的蛇,如玉斑锦蛇、火赤链蛇等并非是毒蛇,而蝮蛇的色泽如泥土或似狗屎样,很不引人注意,但却很毒。因此区别有毒和无毒蛇主要根据以下几点:
毒液管。输送毒液的管道,连接在毒腺与毒牙之间,只有毒蛇才具备有毒液管。
毒牙。毒蛇具有毒牙,它位于上颌骨无毒牙的前方或后方,比无毒牙既长又大。
毒腺。有毒蛇具有毒腺,无毒蛇不具有毒腺。毒腺是由唾液腺演化而来。位于头部两侧、眼的后方,包藏于颌肌肉中,能分泌出毒液。当毒蛇咬物时,包绕着毒腺的肌肉收缩,毒液即经毒液管和毒牙的管或沟,注入被咬对象的身体内使之发生中毒,无毒蛇无这一功能。但是有些没有毒的蛇常被误认为是毒蛇的几种无毒蛇,由于外形特殊,色斑鲜艳,而且性情凶恶,所以常被当地一些群众视为是毒蛇而惊慌失措,其实这种蛇咬人时对人体是无害的。如虎斑游蛇(又叫野鸡脖子蛇)、赤链蛇(又叫火赤链)等。 外形或色斑与毒蛇容易混淆的无毒蛇黄链蛇(又叫黄赤链),由于背面有黑黄相间的横纹,常被误为是金环蛇;黑背白环蛇,由于蛇背有黑白相间的横纹,也容易被错认为是银环蛇;颈棱蛇(又叫伪蝮蛇),体粗尾短,背面呈棕褐色,有两行粗大的深棕色斑块,头部略呈三角形,外形极像蝮蛇或蝰蛇;翠青蛇(又叫青竹标)由于通身都是绿色,所以常与竹叶青混淆。希望大家科学认识,以保证充分的保护自我。
综上所述,毒蛇头部略成三角形,身上有色彩鲜明的花纹,上颌长有成对的毒牙,可与无毒蛇相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