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在网上浏览看到多篇近期关于保护新疆北鲵的报道:其中有《新疆北鲵罩上法律光环》、《为新疆北鲵撑起一把保护伞》、《新疆北鲵的保护神》等让人高兴的报道。我欣喜地看到为了保护新疆北鲵,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于1997年12月正式批准建立"温泉新疆北鲵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有人管了,有效地防止了非法偷捕和牲畜破坏栖息地。扎勒木特边防派出所的民警担任起了保护新疆北鲵的重任,在军区管制区内,设立了多个执勤点,并在交通要道上设立了检查站,新疆温泉县扎勒木特边防派出所民警成为新疆北鲵的"保护神",时时保护着新疆北鲵的安全。
近日,又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新疆北鲵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已通过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的审查,将根据本次会议提出的修改意见修改后公布实施,这标志着种群数量极危的新疆北鲵将罩上“法律的光环”,受到法律的保护。
这让我想起同样处在濒危状态的另一种有尾两栖类——爪鲵,它的的命运就没有新疆北鲵那么好了,几年前我曾多次到爪鲵的栖息地调查,结果至今让我放心不下,我曾致信有关部门呼吁加强保护,如今石沉大海音讯皆无,这件事儿始终让我魂牵梦绕牵挂不已。
下面是我调查爪鲵的一些情况:
爪鲵Onychodactylus fischeri (Boulenger,1886)是中国罕见的有尾两栖类动物,它与其它小鲵科动物的根本区别是指(趾)端具黑色的角质爪,这在两栖类动物中是不多见的。爪鲵属世界上已知有2种,我国仅1种。它分布于辽宁、吉林的很小范围内,国外见于朝鲜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模式标本产于俄罗斯乌苏里边区哈巴罗夫斯克。由于它分布地域狭窄、数量及为稀少,20世纪60年代以来鲜有报道。国家环保局和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1998年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己将该种动物列为“濒危级”保护物种。
1.探寻爪鲵
最早发现爪鲵在岫岩的具体分布地点的是周正彦同学,2002年他还是沈阳师范大学生命与化学科学院在校学生,他仅根据《辽宁动物志》中记述,爪鲵在辽宁岫岩有分布的线索,自费去探寻查找,从沈阳乘公交车到岫岩县的一个乡镇下车,步行几十华里一路打听,在当地农民的帮助下,2002年秋终于在大山深处找到了梦寐以求的爪鲵栖息地,并见到了爪鲵的幼体和成体。
2003年 4月18日我与小周同学约定在岫岩县会合,早晨乘越野吉普车从大连旅顺出发,前往爪鲵的栖息地进行实地考察,经过了一天的奔波,下午4点到达了目的地,由于调查心切顾不得旅途的疲劳,就长途跋涉直奔爪鲵的栖息地进行实地调查。当晚我们来到山下的村庄,找到了村支书张恒斌老汉的家,跟他说清了我们的来意,并希望能在这里过夜,他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让老伴给我们炒菜做饭,我们又累又饿,吃过饭后与他们聊了一会,听他介绍了一些情况,当地人管它叫“水马蛇子”,过去村前的河里很多,现在也很少看见了,随后就在热乎乎的火炕上很快进入了梦乡。(第二次去的时候为了不给乡亲们添麻烦我们打算在汽车里过夜,说来也巧张支书正好放羊归来见到我们,说什么还让我们到他家去休息吃饭,我非常感谢张支书的热情款待!)
第二天早上6点下起了小雨,为了抓紧时间谢绝了房东要准备早饭的好意,村支书给我们找了一个向导,我们带上食品和考察用具就匆匆上山了。
向导是村民组组长三十左右岁,这几年在山里养林蛙,对每条沟岔都很熟悉,他把我们带到一个很远的山沟里的2号地点,此处的海拔要比我们昨天去的地方还要高一些,先前下着的小雨在这里变成了飘飘洒洒的雪花,向远望去华山的山顶己被薄薄的白雪所覆盖,他告诉我们这里每年“五一”前后山上还能见到下大雪。由于很长时间没有走这么远的路,刚才经过1个多小时的急行軍式爬山,步履有些蹒跚,累的我气喘嘘嘘,汗流浃背,汗水和泥水浸透了衣裳,稍微歇一会儿,就感到寒风凛冽,凉气袭人,山上的气温要比山下低许多。我测试一下水温只有2℃,冰凉刺骨。
2.爪鲵栖息地
爪鲵生活在山涧小溪的发源地,这里树木刚刚放出嫩绿的枝叶,丛林中很多鸟儿在纵情歌唱,清澈的泉水从石缝中流出,在山坡小溪石块间欢快地流淌,各种鸟叫声、蛙鸣声、流水声融为一体,大自然奏出了如交响乐般和谐悦耳的乐章,春天的早晨真是太迷人了!
我们没有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稍事休息我们就开始踏查这几条沟溪的源头。所有的源头环境条件差不多,基本上摸清了爪鲵的生境、食物、种群状况、分布等。
爪鲵栖息地的最高海拔800 米左右,年最高气温36. 1 ℃,最低气温-31. 7℃,年平均气温7℃左右,森林覆盖达90%以上,年降水量900 mm左右。
为了方便工作我们给有爪鲵分布的沟溪编上号,1号地点是一条深山沟溪流的源头,海拔高度约600 米左右,碎石坡坡度在30°左右,周围植被茂密,黑土层上覆盖着厚厚的枯枝落叶层,人走在上而特别松软,源头的溪水顺着山坡上的一小片碎石沟缓缓流下,石块上面长满了厚厚的绿色苔鲜,水质清澈见底,水底有很多阔叶树腐殖质,水深3~6 厘米,气温14.0℃,水温6.0℃, pH值5. 8呈微酸性。我们仔细小心地翻动石块,然后再把它复原,在山坡上方的碎石块下面有很多小钩虾,陆续发现了爪鲵的一些幼体和少量的亚成体,没有见到成体。
在源头下游小溪水湾处的边缘有大量的腐殖质,拨开表层见有爪毓的成体,水中还有许多小虾,也有爪鲵的亚成体和林蛙的幼体等水生生物,这里的环境条件与源头差不多,只是水量大、水流急些。在山溪源头的下游200 米处的静水湾里,见到了3条东北小鲵的成体和一对卵胶囊,这里也有爪鲵和中国林蛙的幼体。看来爪鲵、东北小鲵以及中国林蛙为同域分布,但东北小鲵的产卵期要比爪鲵早些。
在山下的路旁的一个水塘中,水深20~30厘米,水底有很多的枯枝落叶,水塘边的蒲公英和紫花地丁己经开花了,水里有几只中国林蛙和很多林蛙的卵群,卵内的蝌蚪己能泳动。水中还有几对东北小鲵的卵胶囊附着在枯枝和石头上,这里的水温11.5℃,显然比源头水温高出许多,pH值5. 7与源头差不多。
虽然爪鲵在这一流域的几条沟溪都有,但分布的地域却很狭窄,种群结构以幼体最多,亚成体次之,成体很少。从动物类群的分布高度上看,最上边是爪鲵,仅限于源头附近,气候凉爽湿润,水浅流急,清澈见底,河底砂砾较多的地段。中段是以东北小鲵和东方铃蟾为主,水略深,水面稍宽,水下有很多阔叶树叶的腐殖质,一些静水湾为东北小鲵提供了良好的繁殖场所。下游是各条小溪汇聚成的小河,河底有很多卵石,这是中国林蛙的主要繁殖地。
爪鲵的栖息地多在山高坡陡的山涧,上层多高大阔叶乔木林树种,中层灌木、藤本植物丰富,下层多草本植物及蕨类、苔草、沙草等。
概括来说,爪鲵生活在阔叶林区、植被好、地表腐殖质层厚、光照少、空气湿润、坡度较大、终年流水、水温低、水质清洁偏酸性、含砂少的浅溪流中,因此,爪鲵是典型的森林冷水溪流型物种。
2003年4月一2004年5月我多次到爪鲵栖息地及附近山区进行了大而积的实地调查,试图找到更多的爪鲵栖息地,结果令人非常失望,该乡和其它乡镇的山区生态环境与华山村的流溪相差不大,但都没有见到有爪鲵分布,爪鲵在华山流溪也仅分布在4~5条山溪的源头附近。
3.生物学特征
爪鲵最大全长可达150 mm以上,头较扁平,近椭圆形,鼻孔近吻端,鼻间距小于眼间距,尾长大于头体长,眼大,凸出于头侧上方,上眼睑发达,两眼后略向下方各有1较大的卵圆形突起,为外鳃消失后形成的“耳腺”。体背黄褐色,尾背黄色,全身密布不规则黑斑,躯干呈圆柱状,尾端侧扁,体侧腋胯间有14~15条肋沟,指趾末端具黑色角质状锐爪,这是其他鲵类不具备的爪鲵也因此得名。指4,指长顺序为3, 2, 4, 1;趾5,趾长顺序为4, 3, 5, 2, 1。幼体吻部扁宽,头两侧具3对羽状外鳃,约需3年才能完成变态。
爪鲵产卵12~17枚,多数为13枚。产卵时多将卵胶囊柄固着于枯枝或石头上,卵胶囊长度不等,一般多为21~28 mm,卵胶囊直径6~10mm。卵椭圆状,直径为3.5×5.0mm左右,呈淡黄色,表而不光滑,遍布水泡状小颗粒。产卵数与个体大小无显著区别,多数个体左右卵胶囊内的卵数不等。
每年4月初,山涧冰雪尚未完全融化便出蛰,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入蛰,入蛰时常夜间集群向下游深水处迁移,入水后多单独蛰伏于石块下。
爪鲵多昼伏夜出,在水中游泳靠尾部摆动,成体经常伏在苔藓或石头下而,多夜晚出来觅食,幼体则不分昼夜,采食频率高于成体。
爪鲵饲养时吃小河虾、水丝蚓、小鱼、小蝌蚪、面包虫等。爪鲵食欲很强,在食物不足时互相争食,经常咬伤对方的尾和四肢。它们往往采取在水草上和岸边等食的策略,盯住食物后并不马上出击,而是当食物运动时再迅速咬住猎物不放松,然后慢慢吞食。吞食时闭眼,眼球缩入,有利于帮助食物吞咽。爪鲵攀爬能力强,能沿玻璃壁向上爬逃逸,对触摸、捕捉等反应强烈,并作迅速逃避动作。一周左右蜕皮一次,蜕皮时先从吻部开始,然后靠游泳和不停爬动将皮向后翻卷,直至尾部。每次蜕皮约需1~2个小时,蜕下的皮很完整,很像脱掉的乳胶指套。
4.为爪鲵担忧
在源头附近见到大片的森林被砍伐,说是乡里为放养柞蚕而为。在上山的路上还偶见几个带商标装除草剂、农药的空塑料桶,以及农民放牧用的牛、羊圈,如果这样下去爪鲵的栖息地将会受到人为的破坏。
2003年春季我们在爪鲵分布较集中的源头附近,还见到了一个废弃的化工厂,几间建成不久的厂房内,露置摆放着七、八个锈迹斑斑的大铁罐,这些被遗弃的铁罐内散发着难闻刺鼻的气体。值得庆幸的是,据说这个化工厂还没建成投产,那个外地的个体老板就不知去向了,可以想象假如这个化工厂建成投产了,还能有爪鲵生存的净土吗?
2004年5月中旬,再访爪鲵栖息地使我更加感到焦虑和不安,一年前曾去过的1、2号栖息地己很少能见到爪鲵踪影了,山溪里的石头被翻得乱七八糟,据说是村民春天抓蛤蟆(中国林蛙)所为,3号点沟溪的中上游还能见到一些亚成体和成体。和一年前相比森林被采伐面积增加了很多,据了解,山里的林地大部分分给了村民,一些山头正在采伐施工,山沟溪水也比以前少了,当前的采伐速度己经超过了人然林自然更新速度,用不了几年,这片原始次生林植被将会消失殆尽,爪鲵这个物种也将会从这个地方消失。因为爪鲵的幼体时期至少要有2~3年的时间,这期间它们是不能离开水的,山水一旦出现哪怕是短时间的断流,对爪鲵都将是灭顶之灾。
每次来到栖息地考察都能见到农民给玉米地里喷洒除草剂,他们用溪水勾兑农药,大量黄色空塑料瓶随便丢弃在山溪两旁,整个山沟里弥漫着刺鼻的农药味,一旦除草剂的残液进入沟溪,将会造成溪水的污染。还有村民养殖的鸭鹅常年散养在下游的河水中,它们对洄游到下游越冬的爪鲵有很大伤害。
值得庆幸的是最后一次来到这里时山沟里化工厂的所有设备都己不见了,可是空荡的厂房内仍散发浓烈的化学气味,不知这种影响还要持续多久。
爪鲵分布地点如此窄,生存环境恶化之快实在令人担扰,保护好这片净上,保护好这一珍稀物种及其生态环境刻不容缓。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要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或者建立自然保护区,千万不要让这一珍稀物种在我们手里消失。
我又好几年没有去探望这些美丽的精灵,不知它们现在生活还好吗?
美丽的精灵——爪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