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录人: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陈国爱
队 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陈婧婷
时 间:9月13日
天 气:晴
今天是摇树采样的第10天,也是最后一天的采样。今天采样的任务很重:之前的样方每天采集五个样方,最后一天需要采集六个样方,所以比之前都要劳累的多。连续采集十天之后每个人都很疲倦,今天大家都摔倒好多次。师兄今天在山坡上也滑了好多次,而我直接从样地上方直接滑到了样方底下,甚至手还被划伤了好几处,显得非常的狼狈。师兄还调侃道,“我们一个节节败退,一个一溃千里”。当然,虽然我们都很累,不过还是高质量地完成了最后的采集工作。直到下午三四点,我们才结束最后的工作。
下坡采集
陡坡采集
回到台站,将东西收拾好已经快到晚上了。九月中旬的新岗山天黑得晚,所以等我们吃完晚饭开始晚上的工作时,天还微亮着。我们将毛毛虫拍照记录,又将蜘蛛和其它采集到的昆虫分类整理,又是忙碌到挺晚。
晚上做完所有工作后,我也开始思考这十天的采集工作后我对整个新岗山样地的认识和理解,以及我对未来科研的思考。
首先是对新岗山作为野外科研基地的优点:
1、样地面积足够大,能够容纳多个物种,并减少样地外因素的影响;
2、采用“断棍法”的密度梯度设计,可以更好地分析乔木物种多样性造成的影响;
3、能够非常好的控制自然演替的过程或者随机灭绝的因素。这对于实验因素的控制非常有利;
4、能够同时进行多种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生物系统学、生物多样性等分析实验;
5、具有非常高的物种多样性,是一个非常良好的试验地。
从这些方面来看,新岗山具有非常好的设计基础和规划。“断棍法”的密度梯度设计,能够让我们在一个大尺度上理解不同的密度梯度对生态系统多度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植物和动物互作的影响。它对不同的实验设计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从植物本身的研究,可以到景观大尺度层面,也可以深入动物和微生物等小尺度,都能在这个平台上找到合适的研究方向。当然这都需要我们和未来的研究者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想法才能完成。
新岗山实验基地
其次还有可能存在的不足:
1、部分样方树种死亡过多,造成样地植物密度差异大,可能会影响的采样的准确性和不同样地的可比性;
2、地形变化大,地理因素可能会对样地造成影响;
3、对于活动能力强的动物,如鸟类、小型兽类的观测数据和分析不足,食物链中部分功能群分析不足;
4、对于人为活动的影响(如A样地采石场声音大和人为频繁采样等)分析不足;
5、林下生态环境的变化(如除草等)是否会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等。
当然,这些可能存在的不足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在实际的科研和分析的过程中,还是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如,这些因素是否会影响我们在实验基地的研究?在不同的研究对象中,如何减少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对于可控的为人因素影响,我们如何尽量减少?在实验分析和数据统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减少这些因素的影响?这些都是是值得我们新岗山突击队思考的问题。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10: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